冯锐 作品数:48 被引量:11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广西普通野生稻导入系籽粒性状QTLs 2025年 【目的】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广西普通野生稻导入系籽粒性状QTLs,筛选关键候选基因,为水稻籽粒性状相关基因精细定位及育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普通野生稻Y11为父本、籼型常规恢复系广恢998(GH998)为母本,构建包含281个株系的BC3F9导入系群体,对其进行籽粒性状分析及基因组测序,通过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粒长、粒宽、长宽比、千粒重相关QTLs,再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候选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筛选出关键候选基因。【结果】281个子代株系中,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3.41%),粒宽的变异系数最大(9.73%)。粒长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粒宽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从281个子代株系中共检测到119个籽粒相关性状QTLs,有22个为主效QTLs,其中粒长相关QTLs 10个、粒宽相关QTLs 5个、长宽比相关QTLs 3个、千粒重相关QTLs 4个,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LOD为6.72~13.32,表型贡献率为10.75%~20.19%。筛选出5个多效性QTLs:2号染色体上的qGL2.2和qTGW2.1(26626185~34078363 bp)与粒长和千粒重相关;2号染色体上的qGW2.1和qGLWR2.1(10595289~18845781 bp)与粒宽和长宽比相关;3号染色体qGL3.1和qGLWR3.1(21022358~21038343 bp)及6号染色体上的qGL6.2和qTGW6.1(26793010~28240073 bp)与粒长相关;7号染色体上的qGW7.2和qTGW7.1(17771510~18372657 bp)与粒宽和千粒重相关。参考日本晴基因组同源序列的基因功能,从qGL6.1和qGW7.1区间共筛选出10个可能与籽粒性状相关的基因。qGL6.1区间的LOC_Os06g01670基因(MYB转录因子基因)作为影响水稻粒长的理想候选基因,该基因在短粒株系幼穗中高表达,推测其通过影响胚乳发育负调控粒长;qGW7.1区间的LOC_Os07g01740(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和LOC_Os07g01940(染色单体粘连蛋白基因)在窄粒株系中高表达,推测其通过影响细胞分裂调控粒宽,将这2个基因列为影响水稻粒宽的候选基� 李永成 杨行海 农保选 张宗琼 夏秀忠 陈灿 郭辉 冯锐 韦宇 李丹婷关键词:野生稻 籽粒性状 导入系 QTLS定位 广西野生稻耐冷性鉴定与遗传纯合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筛选耐冷性强的野生稻种质,研究野生稻耐冷性遗传的稳定性,为水稻耐冷性育种和研究提供抗源。【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收集的广西野生稻资源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桂北高寒山区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宿根期耐冷性评价;选择耐冷性较强的材料通过连续套袋自交或花药培养进行耐冷性遗传纯合研究。【结果】筛选出苗期1级耐冷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20份,广西药用野生稻1份,普通野生稻花培株系92份;宿根期3级耐冷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43份,药用野生稻2份,普通野生稻花培株系5份;耐冷性较强的直立或半直立型种质8份;广西普通野生稻苗期和宿根期耐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广西药用野生稻苗期和宿根期耐冷性相关性不显著(r=-0.11);广西普通野生稻在苗期耐冷性与宿根期耐冷性上,平均耐冷等级均表现为匍匐型耐冷性最强,倾斜型次之,半直立型与直立型间无差异且最弱;来自桂北的野生稻苗期耐冷性最强;来自桂南的野生稻宿根期耐冷性表现最强。【结论】鉴定筛选出的材料可用于耐冷育种及抗逆机理研究。筛选出的材料可用于水稻耐冷性研究和育种,同时可以通过套袋自交与花药培养加快获得耐冷性更强的纯合株系。 郭辉 陈灿 张晓丽 秦学毅 冯锐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耐冷性 广西野生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源地理分布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明确广西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为水稻抗瘟育种和挖掘抗瘟基因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对广西野生稻进行稻瘟病混合菌株(ZA1、ZB1、ZB15和ZC15)接种,调查不同野生稻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级别,统计抗感材料,并依据抗病材料地理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188份、抗穗颈瘟材料9份,占比分别为11.85%和0.58%;从药用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73份、抗穗颈瘟材料5份,占比分别为36.68%和2.54%;从普通野生野和药用野生稻中分别鉴定出兼抗叶瘟和穗颈瘟的材料9和4份,占比分别为0.58%和2.03%。贵港和梧州等地是广西野生稻抗稻瘟病材料最多的地区。【结论】广西野生稻抗叶瘟资源较丰富,但抗穗颈瘟或兼抗叶瘟、穗颈瘟的资源较匮乏,需进一步挖掘抗穗颈瘟及兼抗叶瘟和穗颈瘟材料。 陈灿 郭辉 张晓丽 刘百龙 秦学毅 冯锐关键词:野生稻 稻瘟病 抗性 地理分布 寒地水稻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品质的比较 2015年 以34个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推广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寒地水稻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密穗型>中穗型>稀穗型的趋势。密穗型品种的每穗粒数、一二次枝梗数和一二次枝梗粒数均高于稀穗型和中穗型品种。稻米品质中,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密穗型>中穗型>稀穗型,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与蛋白质含量的表现相反。 冯锐 刘百龙 李红宇 周健 刘梦红关键词:寒地 水稻 穗型 大豆DNA导入玉米后代植株蛋白质和油分的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科之间DNA导入后的性状变异情况,并从中筛选优良稳定变异株系。[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大豆总DNA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7313,逐代选择,至玉米田间性状、籽粒颜色、形状、果穗轴色等均稳定,对筛选出的变异株系果穗籽粒进行粗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油分含量的测定和比较。[结果]株系26h-4-3的籽粒粗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油分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D3和D4代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0.34%和26.70%、6.58%和6.28%、15.09%和70.34%5、5.82%和51.52%;株系26h-3-1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也有极大提高,在D3和D4代的提高幅度分别为5.67%和21.63%、1.91%和2.31%、10.85%和62.27%2、2.49%和9.67%。[结论]26h-4-3和26h-3-1变异株系的粗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油分含量都稳定提高,是符合高蛋白育种目标的优良变异株系。 张慧英 田夏红 冯锐 刘爱花关键词:大豆DNA 花粉管通道法 蛋白质 油分 广西高抗稻瘿蚊资源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对已发现的2份高抗稻瘿蚊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供试抗源受显性基因控制,可能来源于同一抗性基因;其与多抗1号(含Gm6抗性基因)一样能抗中国的4种生物型,但与Gm6不等位,可能是一种新的抗性基因。 秦学毅 冯锐 唐建淮 郭辉 陆岗 韦素美 黄凤宽 李创珍关键词:稻瘿蚊 Enhancement of Rice Germplasm by Pyramiding the Cultivars with Multi-resistance to 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 被引量:2 2009年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breed rice cultivars with multi-resistance to 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 [ Method] The Guangxi local cultivar GX-M001 (Jiangchao)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 was used to hybrid with the known resistance cultivars "Kangwenqingzhan" (harboring GM5 gene), OB677( harboring GM3 gene) from Sri Lanka, HT1350 and high yield end quality cultivar " Guiruanzhan". [ Result] Through pyramiding the multi-resistant genes via routine hybridization, the general resistances of the hybrids were remarkably enhanced. The grades of resistance were also improved, many of the combinations were endowed with a resistance at immune level (grade 0) ; and interestingly, the respective hybridization of GX-M001 (high resistance) with OB677( medium resistance) and HT1350(suscepti- ble) also generate two lines at immune level, which is probably the effects of additive effects of genes.[ Conclusion] By routine hybridization, multiple genes were successfully pyramided, thus generating novel rice lines with multiple resistances. For the rice breeding scientist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resistance-resistance pyramidin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breed high resistance cultivars. 冯锐 秦学毅 唐建淮 朱汝财 潘英华 刘百龙 韦素美 黄凤宽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纯合研究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的稳定性,筛选出抗性稳定的野生稻种质,为水稻抗褐飞虱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从46个原生地采集获得的1591份野生稻植株进行褐飞虱抗性分析,并选择具有抗性的野生稻材料通过套袋自交或花药培养分析其后代抗性遗传纯合表现。【结果】收集的野生稻材料主要为杂合体,其自交一代的生长习性和芒性等发生明显分离。在1591份普通野生稻中,仅有30份材料对褐飞虱具有抗性,其抗性等级为3~5级,大部分为5级。在11份抗性材料的自交后代中,Z1~Z3均存在褐飞虱抗性分离,部分材料在Z4抗性表现稳定;有5份材料抗性从3级提高到1~3级,有4份材料抗性从5级提高到1~3级,有两份材料抗性从5级提高到3级。普通野生稻材料2174花药培养结果表明,6000枚花药经离体培养、诱导,可获得125块独立起源的愈伤组织,分化出8丛双倍体绿苗和两丛单倍体绿苗,愈伤组织诱导率仅为2.0%,绿苗分化率为6.4%。8个独立起源的花培后代中有6个株系抗性等级为5级,有两个抗性等级达到抗的水平(3级),未发现具有1级高抗水平的植株。【结论】普通野生稻通过套袋自交和多代抗虫鉴定,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抗抗源,可以明显提高普通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水平。花药培养有利于加速野生稻抗性遗传纯合,缩短后代筛选时间。 冯锐 郭辉 刘百龙 秦学毅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褐飞虱 抗性遗传 花药培养 一种水稻生殖生长期在咸酸田耐盐性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生殖生长期在咸酸田耐盐性鉴定方法,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鉴定方法为:选择酸化硫酸盐渍土的田块作为试验田,并建立盐水混合池;第一轮犁耙田后先用淡水泡田10‑15天,再用淡水“压酸洗酸”的方式防止田... 夏秀忠 李丹婷 杨行海 张宗琼 农保选 冯锐 郭辉 陈灿 梁树辉 曾宇 邓国富一种低世代水稻整精米率选择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世代水稻整精米率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稻谷脱壳;通过砻谷机将稻米材料进行脱壳,得到待测低世代水稻的糙米,并分选出重量相同的多个实验组;(2)、适度损伤;将步骤(1)中多个实验组的糙米经过数粒仪... 蒋显斌 陈玉冲 邓国富 李丹婷 张宗琼 徐志健 梁云涛 梁树辉 夏秀忠 冯锐 陈灿 农保选 杨行海 郭辉 曾宇 罗同平 陈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