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丽娜

作品数:1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家庭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健康
  • 2篇职业倦怠
  • 2篇实效
  • 2篇同学
  • 2篇情绪调节
  • 2篇情绪调节能力
  • 2篇倦怠
  • 2篇家庭教育
  • 2篇教师
  • 2篇孩子
  • 1篇新学
  • 1篇新学期
  • 1篇心理健康工作
  • 1篇心理教师
  • 1篇信效度
  • 1篇信效度检验
  • 1篇学生干部

机构

  • 12篇北京教育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冯丽娜
  • 1篇朱凌云
  • 1篇白玉萍

传媒

  • 3篇家庭教育(中...
  • 2篇北京教育(普...
  • 2篇中小学心理健...
  • 2篇华夏教师
  • 1篇班主任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9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孩子笑了
2013年
新学期,我接了一个初二新班。这是一个很活跃的班级,我打心里喜欢这个班。但是,我发现班里有一位王同学,平日里总是弓着腰低着头,眼神直直的,看不出喜怒哀乐;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极小,下课也从不与同学交流。花季年龄,本该自信阳光,但她的表现却和同龄人相差甚远。什么原因造成她这样孤僻、自卑7.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道:“为什么课间不和同学去玩?”“他们都不和我玩。”小姑娘怯怯地说,仍不敢抬头。“为什么?”
冯丽娜
关键词:孩子新学期同学同龄人初二班级
中学生负性情绪及情绪调节能力测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对北京市中学生负性情绪及情绪调节能力开展测评研究,本报告是参与测评的某中学的反馈报告。对该校非毕业年级384人(占55.2%)进行抑郁、焦虑、愤怒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的测评,研究结果显示:该校36.4%的学生在过去一周内存在抑郁症状,女生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生愤怒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和年级间的负性情绪分值存在显著差异。情绪调节能力上,该校整体水平良好,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发现,情绪调节能力显著负向影响负性情绪。建议该校开展教师相关培训,研发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文娱体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师生沟通,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学会释放和调节不良情绪。此结果可供其他学校借鉴。
冯丽娜
关键词:中学生负性情绪情绪调节能力
政策引领 多方推进 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24年
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推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落地见效,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多部门协同、家校社联动”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效。
白玉萍朱凌云冯丽娜
关键词:中小学校学生学生心理健康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工作工作实效
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4年
为编制切合我国青少年特点的情绪调节能力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采用文献法、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及挑剔式阅读编制5因子结构26个题项的初始问卷,经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删除了9个题项。另选取1441名中学生进行正式施测,用于信度分析,同时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效标效度检验。结果发现,问卷共17个题项、5个维度,总问卷和各维度得分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正相关。因此编制的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的测评工具。
冯丽娜
关键词:情绪调节能力问卷编制青少年
不同类型数字设备使用对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2025年
数字设备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但已有研究较少关注不同类型数字设备使用的差异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以844名农村寄宿制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学习、社交、视频和游戏四类数字设备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探讨了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数字设备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习型使用显示出正向效应,而游戏型使用呈现负向效应;同伴关系在数字设备使用与心理健康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学习型使用通过促进同伴互动间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而社交和视频使用则可能通过损害同伴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基于使用类型制定差异化的管理策略,并关注数字设备使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本研究为理解数字时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设备使用管理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冯丽娜乐惠骁
关键词:心理健康
边缘的“局内人”与忙碌的“局外人”:专职与兼职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中仍有半数以上为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地位相对弱势,心理教师面临潜在的职业倦怠风险。为对基础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与成因路径进行探索,本文基于北京市1097所学校心理教师的调研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发生路径。研究发现专职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兼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通过感知到更大的工作负荷降低了其对组织氛围的感知,从而引发职业倦怠;专职心理教师虽然比兼职心理教师承担更少的工作,但是他们会通过感知到更差的组织氛围,而引发职业倦怠。这一发现揭示了专职心理教师与兼职心理教师不同的职业倦怠的发生路径,以及心理教师所面临的“边缘化”的学科困境。
冯丽娜乐惠骁钟瑶
关键词:兼职教师组织氛围职业倦怠
培养积极学习品质,助孩子展翅高飞
2019年
张子优,是一个沉稳、踏实、学业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男孩。业余时间,他喜欢弹钢琴、玩击剑、拼装机器人,经常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是校内知名的主持人,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也是同学心中值得信任的“大班长”。自小,张子优父母就注重对子优自律、意志力、问题解决能力、时间管理意识等学习品质的培养。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积极的学习品质,才使得张子优能够更好地展翅飞翔。
冯丽娜
关键词:孩子问题解决能力业余时间学业成绩管理意识
家庭教育对儿童学习品质培养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基于北京市554篇小学家庭教育案例的文本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通过对小学554篇家庭教育案例的文本梳理发现:1.多数家长教育观念趋于现代化,责任意识普遍加强,教育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实施中仍存在观念与行为的矛盾化现象。2.多数家长认同学习品质的重要性,但相对于学业成绩,仍显重视不足,培养类别上也不够丰富。3.半数家长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但采用途径较为局限,方式上也不够科学。建议家长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进一步提升教育能力,示范学习品质;二是要注重陪伴与沟通,丰富培养途径和策略,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培养学习品质。
冯丽娜
关键词:家庭教育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家校合作实效性
2022年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底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升华,是学生成长的“主色调”。“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更加需要双方各取所长、各司其职。从目前来看,家校合作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境。首先,家校双方权责还不明晰,缺乏制度化保障。家长希望学校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而教师则期待家长给予更多支持,双方教育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家长教育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家校合作的因素之一。
冯丽娜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教育诉求实效性主色调
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特征与群体差异研究
2025年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有目共睹,心理教师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推行者,其职业倦怠问题亟须关注。本研究以北京市1234名中小学心理教师为样本,采用伍新春等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倦怠整体水平及群体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职业倦怠处于中低水平,情绪衰竭显著高于低个人成就感和非人性化;初中学校教师、兼职教师、职称较低、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格证书以及城乡接合处和农村教师的倦怠水平更高;性别、年龄、专业和教龄差异不显著。基于此,建议整体提升心理教师职业素养的同时,重点解决薄弱群体教师的成长问题;关注城乡差异,多措并举缓解城乡接合处和农村地区的心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建立多元化的心理教师评价体系,减负增质,关注教师课堂和辅导成效,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冯丽娜赵凯
关键词:职业倦怠心理教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