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天娇 作品数:47 被引量:29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更多>>
2017~2018年河北省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 被引量:12 2020年 肠道病毒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这为病原谱的检测带来了困难,而包括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在内的新技术为明确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提供了帮助。为了明确河北省2017~2018年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本研究采集2017~2018年河北省重症HFMD病例的50份标本(2017年29份,2018年21份)进行病毒分离,从23份标本中分离到病毒,采用一代测序方法获得其全长VP1区序列,而其余27份标本未能直接分离到病毒,其中17份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部分或者全长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河北省重症HFMD的肠道病毒病原谱发生了较大变化,2017年重症HFMD标本中,10份检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1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10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其中高通量测序检出5份),还有3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2018年重症HFMD标本中,1份检出CV-A16,7份CV-A6通过高通量测序检出,5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其中高通量测序检出3份),还有3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通过高通量测序,可检出病原体的重症标本由原来的23份上升到40份,可检出CV-A6的标本由5份上升到17份,CV-A10由2份上升到5份;重症病例病原谱中CV-A6所占的比例由21.7%(5/23)上升到42.5%(17/40),CV-A10由8.7%(2/23)上升到12.5%(5/40),而EV-A71由于病毒分离比较敏感,含有EV-A71的标本病毒分离全部是阳性,高通量测序并没有多检出,在病原谱中的比例由43.5%(10/23)下降到25.0%(10/40)。RAxML构建的CV-A6和CV-A10的VP1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CV-A6属于中国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D3a,CV-A10属于中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C。河北重症HFMD标本检测到的两株CV-A6与其余中国CV-A6序列的3D区的核苷酸相似度为76.4%~98.9%,氨� 肖金波 于秋丽 张勇 张勇 宋洋 路环环 韩振志 刘莹莹 刘莹莹 冀天娇 严冬梅 祝双利 许文波关键词:病原谱 2016—2017年宁夏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及流行的EV-A71和CV-A16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引起2016—2017年宁夏自治区(宁夏)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构成,分析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基因特征。方法分析2016—2017年宁夏HFMD的核酸检测结果,确定HFMD的病原构成;对2016—2017年宁夏上送至国家HFMD网络监测实验室的肠道病毒毒株利用RT-PCR方法扩增VP1编码区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BLAST分析确定毒株的血清型别,同时选取EV-A71和CV-A16分离株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16和2017年宁夏HFMD中阳性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分别为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397,43.72%)和EV-A71(918,56.18%),且不同月份检测出的优势病原体有差异。2017和2016年相比HFMD的病原构成由其他EV和CV-A16为主转变成EV-A71和其他EV为主。2016—2017年宁夏上送至国家HFMD网络监测实验室的EV-A71均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CV-A16均属于B1基因亚型的B1b进化分支。结论宁夏HFMD的病原构成中,2017年EV-A71、CV-A16和其他EV的构成与2016年相比发生了动态变化,持续开展宁夏HFMD的病原构成中EV-A71的动态变化,对指导EV-A71疫苗的使用策略、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加强救治重症病例,降低重症HFMD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李婕 马江涛 刘俐 张勇 冀天娇 许文波 严冬梅 武桂珍关键词:手足口病 公共卫生 分子流行病学 一种人肠道病毒C组血清型鉴定引物、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肠道病毒C组血清型鉴定引物、检测试剂盒和应用,属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一种人肠道病毒C组血清型鉴定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正向引物EVCY17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 严冬梅 张勇 孙强 杨倩 冀天娇 宋洋 肖金波2023年福建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体鉴定及基因进化分析 2025年 本研究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2023年福建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的暴发进行了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采集40份AHC患者眼结膜拭子进行病原学鉴定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2023年AHC报告病例数6024例,发病率14.38/10万。5-14岁的发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9.8%,学生、农民和幼托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比84.7%。40份拭子分离到26株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异株(Coxsackievirus A24 variant,CVA24v)。基于3C和VP1区域的基因进化树表明福建26株CVA24v属于GⅣ基因型。3株福建CVA24v的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其在5’UTR区和3C区与EV-C96存在重组。 周蕾 朱颖 冀天娇 杨倩 刘娜 祝双利 肖金波 于力恒 郭琴 刘莹 李冀琛 栗凡 肖梦怡 张勇 何文祥 严冬梅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肠道病毒D68型流行基因型高灵敏通用型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2025年 自2014年肠道病毒D组68型(Enterovirus D68,EV-D68)引起急性弛缓性脊髓炎暴发以来,一直被广泛关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且便捷的EV-D68特异性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对于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源并迅速阻断传播至关重要。本研究参考EV-D68各个基因型VP1区代表序列设计探针和引物,通过制作标准品,对其特异性、灵敏度以及重复性进行全面评价,并用临床样本检测其可靠性。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设计的探针和引物仅能检出EV-D68,其他73种血清型肠道病毒均无检出情况,最低检测下限为2×10^(1)拷贝/μL,拷贝数与循环阈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3),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小于1.70%,稳定性良好。采用本研究设计的探针和引物对41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时,实现了零漏检,与测序的金标准结果完全吻合,对于目前流行的B3和D3基因亚型可以实现全覆盖。综上所述,本研究设计的特异性探针引物在EV-D68检测中展现出高效且准确的特性,同时对目前流行的基因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够为EV-D68感染的临床诊断、疫情监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EV-D68的快速鉴定和相关疾病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肖梦怡 韩振志 路环环 丛如意 冀天娇 祝双利 孙强 刘莹 周蕾 栗凡 梁钰材 范华 肖金波 张勇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海南省2014-2017年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及柯萨奇病毒A组6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4-2017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及病原谱构成,阐明海南省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变化,利用Sequencher、Bioedit和MEGA软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1949-2017年CV-A6序列和本研究的海南省CV-A6毒株序列,构建亲缘性进化树揭示其基因特征。结果 病原监测结果显示:2014-2017年,海南省HFMD实验室诊断2 520例HFMD病例,其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895例(35.5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463例(18.37%)和其他肠道病毒(EV)1 162例(46.11%)。但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的优势病原呈现动态变化,除2014年EV-A71为优势病原(占56.00%)外,其余年份均以其他EV为主,各年占比分别为59.04%、33.69%、67.72%;不同病例类型病原构成有明显差异,轻症病例优势病原除2014年为EV-A71 (58.84%)外,其余年份均为其他EV (分别占59.77%、44.66%和78.81%);重症病例中2014和2016年EV-A71为优势病原(分别占85.92%、48.72%),2015和2017年其他EV为优势病原(分别占51.87%、100.00%);死亡病例病原全部为EV-A71。2014-2016年送检标本中未检出CV-A6,故仅分析2017年CV-A6的基因特征:2017年84株肠道病毒阳性标本,经血清型鉴定CV-A640例(占47.62%),提示CV-A6为海南省2017年HFMD中的主要优势病原;海南省CV-A6序列均属于国内流行的D3a进化分支,并与我国其他省份CV-A6毒株共同进化。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2014-2017年海南省HFMD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的CV-A6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为海南省HFMD防控策略制定以及是否研制多价手足口病疫苗提供了科学数据。应继续加强海南省HFMD病原谱动态监测。 韩桃利 李丹丹 冀天娇 郭悦 马焱 潘正帆 宋洋 陈海云 许文波关键词:手足口病 基因特征 基因型 2025年5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2025年 目的 评估2025年5月在我国(不含香港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2025年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4月增多,仍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连续11周回升,病毒监测显示近期流行株无明显变化,预计我国本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近期将达峰,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5月开始,全国进入伊蚊活跃高峰期,输入病例引发本地续发传播风险高。全球多国出现麻疹疫情明显上升,国内麻疹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去年同期,需警惕输入病例导致本土传播及免疫薄弱地区疫情传播风险。目前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预计5月病例数将呈增多趋势,南方省份疫情上升早于北方省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已进入发病高峰期,存在出现聚集性疫情的风险。2025年4月全国报告10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均为散发,仍主要通过暴露于禽类或禽类环境而感染。猴痘病毒Ⅱb亚分支疫情仍然保持低水平波动态势,同时存在猴痘病毒Ⅰ分支病例输入及本地续发传播风险。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麻疹、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感染禽流感、猴痘等予以关注。 吴生根 笃梦雪 秦颖 秦颖 陈操 刘凤凤 冀天娇 任倩 涂宏 任瑞琦 施国庆 施国庆 涂文校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4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传染性较强,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疱疹性咽颊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中国EV71感染所致HFMD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较重,接种EV71疫苗是预防EV71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015年12月EV71灭活疫苗获批上市后中国HFMD发病呈下降趋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V71疫苗上市前和上市后研究结果、接种EV71疫苗对HFMD的影响和处于研发阶段的含EV71成分疫苗,为EV71疫苗应用和含EV71成分多价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肖金波 史景红 严冬梅 祝双利 冀天娇 冀天娇 李雅静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9型的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022年 血清型别鉴定及基因分型分析是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子进化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 A9,CVA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衣壳蛋白区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及其基因特性分析,而基于全长VP1序列的基因型划分结果尚未明确。本研究依托国家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对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送的18 238份手足口病样本中分离出的24株CVA9进行全长VP1区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所有全长VP1区序列一起进行基因型划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24株CVA9分离株VP1全长为906bp,编码302个氨基酸,与CVA9原型株(Griggs)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0.5%~97.6%和92.3%~99.6%。结合系统进化树和同一血清型内不同基因型的核苷酸差异界值为15%~25%,将全球CVA9划分为A-H八个基因型。进化树显示B、C和D基因型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已消失,而E、F和G基因型呈现共循环的趋势,其中G基因型包含了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毒株,是CVA9的优势基因型。大部分中国株属于G基因型,与世界流行趋势一致。但在2018年新疆一例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分离到的CVA9毒株却与俄罗斯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被划分为F基因型,推测该毒株为俄罗斯输入株。CVA9虽具有明显的地理聚性,但G基因型中包含的多国家和多时间段的毒株也提示CVA9病毒可能存在远距离的传播和流行。 赵鹤鹤 冀天娇 杨倩 肖金波 祝双利 王东艳 王建醒 陈建华 路环环 韩振志 张勇 张勇 许文波关键词:基因分型 分子进化 疫苗接种人群和安慰剂人群肠道病毒A71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分析比较健康人群接种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灭活疫苗和安慰剂后EV-A71感染的基因特征。方法 按照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统计比较接种组和安慰剂组人群中EV-A71导致相关疾病流行病学差异;利用Sequencher 5.0和MEG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不同组别的EV-A71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获得不同人群中EV-A7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有接种组病例13例(0.3%),安慰剂组106例(2.1%);EV-A71相关疾病发生呈现夏季和冬季两个高峰,主高峰集中在夏季(4~7月),次高峰集中在冬季(11~12月),以安慰剂组人群为主。所有EV-A71毒株与中国2007年以来其他省代表毒株相同,属于C4a亚型;各序列同源性较高,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5.16%~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6.94%~100%,与周边省市近3年序列亲缘关系较相近。结论 本研究安慰剂组人群中EV-A71除夏季流行外,在冬季仍有少量EV-A71的循环传播;EV-A71仍为C4a亚型且同源性较高,与周边省市的C4a亚型序列存在共同进化关系。 冀天娇 胡雅灵 祝双利 檀晓娟 张宝敏 郑鹏 王二强 孔凡胜 陈江婷 宋俐霏 许文波关键词:安慰剂 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