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方

作品数:131 被引量:314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3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7篇肠道
  • 50篇菌群
  • 48篇肠道菌群
  • 44篇肠道菌
  • 41篇杆菌
  • 33篇双歧杆菌
  • 23篇小鼠
  • 21篇代谢
  • 19篇婴儿
  • 16篇细胞
  • 15篇益生菌
  • 15篇乳杆菌
  • 15篇免疫
  • 14篇高脂
  • 13篇抗生素
  • 13篇过敏
  • 12篇头孢
  • 12篇头孢曲松
  • 12篇免疫调节
  • 11篇脂肪

机构

  • 131篇四川大学
  • 7篇河北一然生物...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工商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成都市龙泉驿...
  • 3篇石家庄君乐宝...
  • 3篇汤臣倍健股份...
  • 2篇江南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宜宾市第二人...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2篇西藏自治区人...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军事科学院军...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日本筑波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31篇何方
  • 67篇沈曦
  • 64篇李鸣
  • 14篇石磊
  • 10篇黄承钰
  • 9篇王舒悦
  • 8篇何苗
  • 8篇苗俊杰
  • 7篇余倩
  • 7篇李姗珊
  • 6篇郭悦
  • 6篇于晓红
  • 4篇阴文娅
  • 4篇杨洋
  • 4篇张玲琳
  • 3篇姚建蓉
  • 2篇成果
  • 2篇曾画艳
  • 2篇郎春辉
  • 2篇陈小婕

传媒

  • 12篇卫生研究
  • 9篇四川大学学报...
  • 8篇营养学报
  • 7篇现代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微生态学...
  • 5篇中国抗生素杂...
  • 5篇食品科技
  • 4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益生菌:技术...
  • 2篇中国乳品工业
  • 2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25
  • 9篇2024
  • 18篇2023
  • 16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10篇2019
  • 24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干酪乳杆菌207-27对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的小鼠远期结肠炎保护作用与机制
目的:探究在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的条件下,短期和长期应用副干酪乳杆菌207-27改善抗生素暴露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对小鼠成年期结肠炎可能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48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18)、头孢曲松钠组(n...
李倪亚汪韫怡许晓林周志谟贾雯刘美汛陈菲彭晨芮程如越何方沈曦
关键词:肠道菌群结肠炎抗生素
健康婴儿与过敏性疾病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差异的初探
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婴儿与过敏性疾病患儿肠道双歧杆菌的构建规律,探讨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48例足月新生儿第0(胎便)、2、7、15天,1、6、12月共7次粪便样品,其中22例在1岁以前患过过敏性疾...
王茂林沈曦周玮忻李鸣何方
关键词:双歧杆菌过敏性疾病婴儿
双歧杆菌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双歧杆菌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探究双歧杆菌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揭示不同干预时间,不同双歧杆菌干预浓度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热灭活的双歧杆菌,调整浓度为108CFU/...
万群王柯罗子豪沈曦李鸣何方
关键词:双歧杆菌细胞因子
婴儿期肠道菌群结构改变规律的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婴儿期肠道菌群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婴儿肠道菌群定植演替的一般规律。方法以正常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婴儿出生后1、2、4、7、10、14、28 d,3、6、12月这10个时间点粪便中菌群结构。结果婴儿肠道内细菌丰度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出生后d 1~d 10出现上升,随后转为下降,至d 28达到最低值,随后再次上升,12月时达到峰值。相似性及聚类分析显示,婴儿肠道菌群结构d 2~d 28聚为一类,d 1、3~12月聚为一类,但d 1与其他时间点相似性较低。结论婴儿出生后d 1肠道内即有细菌开始定植,d 2~d28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但尚处于较为平稳状态;3个月后肠道内细菌定植速度加快。
苗俊杰张玲琳何方余倩
关键词:婴儿肠道菌群PCR-DGGERRNA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炎症与肠道菌群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炎症及肠道菌群特征。方法15只3月龄WT雄性小鼠为对照组,15只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组,饲养6个月后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潜伏期。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清、海马组织和粪便,测定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海马Aβ蛋白沉积和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APP/PS1组小鼠海马中有明显的Aβ蛋白沉积、水迷宫潜伏期显著增加(t=-2.16;t=-3.20,P<0.05)。WT组小鼠血清LPS水平显著高于APP/PS1组(t=2.97,P<0.01),IL-1β水平显著低于APP/PS1组(t=-3.69,P<0.01)。APP/PS1组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T组(Z=-2.79,P<0.0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低于WT组(t=3.01,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两组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R=0.45,P<0.05);APP/PS1组的疣微菌门和阿克曼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WT组(Z=2.61,P<0.05)。结论APP/PS1组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炎症反应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异常改变。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一媚张瑜杰彭晨芮李金星程如越沈曦何方
关键词:APP/PS1阿尔茨海默症炎症反应肠道菌群
TMC3115两歧双歧杆菌对中老年人脂、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健康受试者进行TMC3115两歧双歧杆菌菌粉干预,观察其试验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探索该菌株对调节糖脂代谢的可能影响,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征集自愿参加并符合标准的成都市中老年人51名,每...
王柯于晓红李鸣郭云胡敏马新颖崔文静何方
关键词:两歧双歧杆菌受试者糖代谢中老年人
川西高原地区具纤维素分解潜力芽孢杆菌菌库的初步构建
目的:芽孢杆菌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同时,特定的芽孢杆菌在分解纤维素方面表现优异,与健康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建立川西高原地区具有纤维素分解潜力的芽孢杆菌菌种资源库。方法:本研究样品采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
刘美汛贾雯吴思谋苗钟化周志谟陈菲沈曦程如越何方
关键词:川西高原芽孢杆菌纤维素
热灭活嗜热链球菌MN002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胆汁酸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热灭活嗜热链球菌MN-ZLW-002(MN002)对高脂饲料喂养肥胖小鼠糖脂代谢、肠道菌群以及胆汁酸的影响。方法60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干预组3组,每组2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高脂组和干预组喂饲高脂饲料,干预组持续灌胃热灭活MN002(绝对含菌量109CFU/d)12周,对照组和高脂组灌胃等体积(0.2 mL/d)生理盐水。实验期间测量小鼠体重、摄食量、空腹血糖并收集粪便。实验结束时测量小鼠口服糖耐量并收集小鼠血液、肠周脂肪、睾周脂肪、肾周脂肪样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含量,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粪便中胆汁酸含量,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结果高脂饲料喂养小鼠12周后,高脂组和干预组小鼠体重、体脂肪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高脂组相比,干预组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肾周脂肪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硫酸化石胆酸含量升高,熊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脱氧胆酸含量降低(P<0.01)。热灭活MN002能够显著提高瘤胃梭菌属和另支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乳杆菌属相对丰度(P<0.01)。结论热灭活嗜热链球菌MN002能够调节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以及胆汁酸组成与含量,进而改善高脂饲料引起的脂代谢紊乱。
赵锦程罗雅亭李亚彭程如越沈曦陈建国康小红李周勇何方
关键词:高脂饲料胆汁酸嗜热链球菌代谢紊乱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解析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规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非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婴儿早期肠道双歧杆菌的菌种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解析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及菌种组成变化的规律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4月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第1次,第2、4、7、10、14、28天,3个月,6个月,1岁共10次粪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双歧杆菌属及种特异性引物对收集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及人体肠道特有的8个双歧杆菌菌种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共收集婴儿粪便样品136份,双歧杆菌检出率为93.4%(127/136),湿便中菌数为105~1011 CFU/g;第1次胎便双歧杆菌检出率为83.3%(湿便中菌数约为105 CFU/g);出生后14d内双歧杆菌检出率及菌量在相对低的水平,被检出的双歧杆菌为1种或2种;出生28d及以后双歧杆菌检出率增至100%,湿便中菌量增至108 CFU/g以上;出生后28d至6月龄多数婴儿、1岁时全部婴儿粪便中被检出双歧杆菌增至3种;双歧杆菌各菌种的检出率为B.breve(92.1%)、B.infantis(66.1%)、B.catenulatum(59.8%)、B.bifidum(25.2%)、B.longum(24.4%)、B.dentium(13.4%)、B.angulatum(5.5%)、B.adolescentis(1.6%)。结论受试婴儿出生后到1岁其肠道双歧杆菌数量、菌种组成及其菌种多样性均随时间出现显著的变化,是受试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的重要时期;同时发现受试婴儿双歧杆菌的菌种群构建整体上延迟、菌种组成上出现异常,推测是和受试婴儿的生产方式、喂养情况及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何苗李鸣王舒悦张玲琳苗俊杰石磊余倩姚建蓉黄承钰何方
关键词:婴儿肠道双歧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益生菌对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鼠李糖乳杆菌GG株对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3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抗生素组和实验组。第一周,实验组灌胃头孢曲松(40mg/d/只)及鼠李糖乳杆菌GG...
郭佳汶程如越周玮忻何方李鸣
关键词:益生菌肠道菌群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