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糖尿
  • 19篇糖尿病
  • 10篇血糖
  • 7篇胰岛
  • 7篇胰岛素
  • 5篇低血糖
  • 5篇糖尿病下肢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阿卡波糖
  • 4篇病变
  • 4篇病患
  • 3篇动脉病变
  • 3篇血糖波动
  • 3篇胰岛素强化
  • 3篇糖尿病下肢动...
  • 3篇维吾尔族

机构

  • 26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吐鲁番市人民...

作者

  • 26篇伊万
  • 21篇葛家璞
  • 6篇吴岚
  • 6篇马艳荣
  • 6篇帕丽旦
  • 6篇韩刚
  • 4篇张洁
  • 3篇王玉玲
  • 3篇赵红丽
  • 3篇玛依努尔
  • 2篇孙楠
  • 2篇艾合买提江
  • 1篇热孜万
  • 1篇艾合买提江·...
  • 1篇吉米兰
  • 1篇王静
  • 1篇张亚萍
  • 1篇张宏武
  • 1篇袁欣
  • 1篇王发省

传媒

  • 14篇新疆医学
  • 3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6年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糖尿病112例临床观察
2006年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何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控制血糖的方法日益更新,其中强化血糖治疗即多次皮下注射法(MSⅡ)的缺点是无法有效地控制低血糖的发生。持续皮下胰岛索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infusion,CSII)简称胰岛寨泵,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胰岛素注射技术,由于它模拟正常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方式,更有利于糖尿病强化治疗,是目前最先进,安全有效糖尿病治疗措施,能使病人的血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控制标准或接近控制标准。本文中。我们试图应用胰岛紊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传统的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紊(multiple daily insulin injections,MDII)相比较。观察CSII的短期疗效。
伊万热孜万古丽乌斯曼
关键词:分泌胰岛素皮下注射法输注治疗INSULIN控制血糖
新疆吐鲁番地区空腹血糖分析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
陈园葛家璞伊万韩刚赵红丽努荣古丽买买提居来提.木塔力甫木合依提.吾甫尔石磊哈里克.米吉提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血糖分析空腹糖尿病患病率
维、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资料分析——附67例病例分析
2008年
目的:测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维、汉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维、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的特点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维、汉2型糖尿病患者67例,收集一般资料,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腰椎椎体、左侧股骨近端后前位及非优势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测定生化指标。结果:30例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和37例汉族糖尿病患者,在腰椎、股骨、桡骨远端任一部位发生低骨量或骨质疏松的人数无差别。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腰椎骨质丢失者更多;糖尿病病程越长者在桡骨远端发生骨质丢失者更多;年龄越大者在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发生骨质丢失者更多。经单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丢失的程度与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有关。结论:本研究中维、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骨密度丢失情况相同。按性别、病程、年龄分层后发现不同部位发生骨质丢失的情况不同。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吴岚袁欣葛家璞伊万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住院患者病例分析双能X线吸收法
踝肱指数、彩超、螺旋CT血管造影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彩超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为金标准,来评价它们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48例有下肢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T2DM)同时进行ABI、彩超、CTA和DSA检查,计算ABI、彩超、CTA诊断糖尿病PA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与DSA比较,ABI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67%,特异性几乎为100%,符合率为75%;彩超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71%;CTA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86%。结论:与DSA比较,ABI、彩超、CTA三者均具有无创、简便、易行的特点,且与DSA均有非常良好的相关性,在某些方面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动脉造影,但对糖尿病患者PAD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其中CTA能准确直观的反映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糖尿病PA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其诊断糖尿病PAD有较好的符合率,在诊断PAD方面优于ABI和彩超,在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可以代替DSA来评估糖尿病PAD。
赵红丽吉米兰木.麦麦提明伊万葛家璞
关键词:踝肱指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改善血糖波动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联合阿卡波糖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04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周前后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变化。结果(1)加用阿卡波糖后明显减少血糖波动,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M值、日内血糖极差、高血糖时间(%)、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餐后血糖尖峰值、餐后血糖达峰时间、餐后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波动总时间等波动指标均下降(均P〈0.05);(2)阿卡波糖治疗明显减少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次数、幅度、持续时间(均P〈0.05);(3)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同时有效避免夜间低血糖;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少胰岛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等。
马艳荣葛家璞伊万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波动低血糖阿卡波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2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晚餐时加用阿卡波糖能减少晚夜间所需胰岛素剂量,减少夜间低血糖发作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后晚夜间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以及夜间低血糖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发生夜间低血糖的T2DM患者晚餐时应用阿卡波糖前后进行血糖监测,比较阿卡波糖治疗前后晚夜间胰岛素用量及夜间低血糖变化。结果 (1)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后晚夜间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P<0.05)。(2)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明显减少夜间低血糖的次数,降低夜间低血糖指数(P均<0.05)。结论晚餐中加用阿卡波糖可减少晚夜间胰岛素用量,可延长晚餐消化吸收时间,避免夜间低血糖。
马艳荣葛家璞伊万帕丽旦
关键词:低血糖阿卡波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空腹血糖(FBG)≥5.6mmol/L者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被引量:1
2008年
张洁葛家璞伊万韩刚艾合买提江吉米兰居来提.木塔力浦木合依提.吾浦尔石磊热孜亚
关键词:空腹血糖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疾病发生
30例糖尿病病人的定量脑电图分析被引量:4
1996年
对30例32~60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定量脑电图与同年龄组正常人比较分析,发现糖尿病组双额极、左前颞、右额、右中央及双枕(δ+θ)/α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提示糖尿病病人在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头颅CT无异常表现时,(δ+θ)/α可能是反映其脑部病变较为敏感的指标。但本文资料表明,(δ+θ)/α比值的增高与其病程之间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朱沂张亚萍谭毓绘王新芳陈浩伊万
关键词:糖尿病定量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彩色多普勒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07年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者肢端坏疽,导致截肢。临床上出现明显症状时多属晚期,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我们对64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了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健康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伊万王静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检查病变诊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血管并发症肢端坏疽
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改善血糖波动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后血糖波动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胰岛素强化治疗(一日多次或胰岛素泵治疗)中行动态血糖监测(CGMS),仍存在血糖波动(24小时监测期间血糖波动幅度大于一个SD)的患者,给予...
马艳荣葛家璞伊万
关键词:阿卡波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胰岛素强化治疗夜间低血糖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