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花芳

作品数:36 被引量:493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旅游
  • 9篇旅游地
  • 8篇影响因素
  • 6篇农户
  • 5篇韧性
  • 5篇生计
  • 5篇农户生计
  • 5篇乡村
  • 5篇乡村旅游
  • 5篇扶贫
  • 4篇时空分异
  • 4篇贫困
  • 4篇旅游扶贫
  • 3篇贫困山区
  • 3篇旅游经济
  • 3篇旅游业
  • 3篇感知差异
  • 3篇脆弱性
  • 3篇村居
  • 2篇游客

机构

  • 35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北科技职业...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省发展和...
  • 1篇武汉商学院

作者

  • 35篇乔花芳
  • 24篇谢双玉
  • 7篇冯娟
  • 4篇曾菊新
  • 2篇李伯华
  • 1篇王晓芳
  • 1篇吴郁玲
  • 1篇朱媛媛
  • 1篇刘荣
  • 1篇李亚娟
  • 1篇李琳
  • 1篇汪勤
  • 1篇张祥
  • 1篇韩磊
  • 1篇刘目兴
  • 1篇李向强
  • 1篇张博野
  • 1篇刘大均
  • 1篇田玲玲
  • 1篇方叶林

传媒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经济地理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旅游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市场论坛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国生态旅游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P矩阵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评价及政策选择被引量:11
2017年
运用定向政策矩阵(DP矩阵)构建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进行评价,研判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类型,探究不同发展类型的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发现:1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空间分异明显,呈"西高东低,中部塌陷"的空间格局,行业竞争能力和行业发展前景表现优良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部,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较为滞后;2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分为领导者型、成长型、稳健型、阶段性滞后型、保守型五种基本类型,可就不同发展类型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战略定位;3DP矩阵可以作为区域旅游政策制定的有效工具,通过评价旅游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提出具有地方适应性的发展政策。
乔花芳吴郁玲冯娟曾菊新刘大均
关键词:旅游业
区域脆弱性与旅游扶贫效应--一个理论框架
以旅游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探讨区域脆弱性与旅游扶贫效应的作用机制,从受灾度、敏感性和响应力三个维度剖析区域脆弱性,以旅游扶贫为纽带,探...
乔花芳谢双玉曾菊新
关键词:脆弱性恢复力
日本旅游管理体制评析
2018年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国际旅游中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本文主要分析日本国土交通省、日本观光厅、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和日本旅行业协会等四个机构的旅游推广职能评析日本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而进行经验总结。
杨国丽乔花芳
旅游者对民宿中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差异研究被引量:24
2020年
民宿中的主客互动方式极大影响了旅游体验和民宿产业的发展.以网络文本为原始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出以物品互动、行为互动、信息互动、情感互动为主范畴的主客互动维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旅游者对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旅游者对民宿中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度较高,其中信息互动最为重要;女性旅游者较重视信息互动,年轻旅游者更重视物品互动和情感互动,年长的旅游者和高收入旅游者更关注行为互动;独自出行、与朋友结伴、与家人结伴、跟团出行的旅游者比差旅出行、情侣出行等其他方式出行的旅游者更关注行为互动.最后为民宿经营者优化互动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
罗雯婷谢双玉谢双玉乔花芳李亚娟
关键词:旅游者民宿感知差异
贫困山区不同生命周期旅游扶贫村居民绩效感知的比较研究——以恩施州旅游扶贫村为例被引量:10
2020年
居民感知是旅游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视角,扶贫村的生命周期是影响扶贫绩效感知的因素之一,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贫困山区实现脱贫目标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以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恩施州的22个旅游扶贫村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索居民对旅游扶贫绩效感知的维度,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判定各村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扶贫村居民对旅游扶贫绩效感知的差异。结果表明:(1)居民对旅游扶贫政策执行的感知包括政策执行力度、微观政策覆盖面、宏观政策覆盖面三个维度,对旅游扶贫效果的感知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正负效果六个维度;(2)旅游扶贫村分别处于探索、参与、发展和稳固阶段,且大多数处于探索、参与阶段;(3)扶贫村居民对政策执行力度和广度的感知水平均随着旅游业发展阶段的提升而不断增强,表明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既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4)发展、稳固阶段扶贫村居民对经济和环境成本的感知水平都显著高于探索或参与阶段,同时,对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及素质提升的感知水平也显著较高,表明在旅游发展较成熟的扶贫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并存。本研究针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扶贫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可以为扶贫村居民脱贫和旅游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王安琦韩磊乔花芳乔花芳谢双玉
关键词:旅游地生命周期居民感知
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传统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要经历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通过回顾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村镇空间结构在21世纪初期的演变,发现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石榴红村在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等方面实现了村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在这种模式下,村镇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
关键词:乡村旅游石榴红村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以湖北恩施18个旅游村为例
2025年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从恩施州的18个旅游村收集的一手数据,运用混合方法实证检验了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机制。结果表明:①家庭、社区、社会三级系统因素均对农户的生计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②不同因素的影响强度依次为生计方式(旅游参与型)>村庄海拔>家庭规模>社会投资力度>村干部执政能力;③这些因素对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存在三重机制,一是旅游参与起决定作用,二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因素的影响呈层级递减特征,三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关系;④据此,针对家庭、社区和社会三级系统,构建“内生转型-基层治理-社会协同”的三维优化路径,为山区旅游地可持续脱贫提供实践参考。
聂黎莎田文利金昳欣乔花芳谢双玉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基于数字足迹的帐篷露营者时空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2025年
帐篷露营凭借其体验感强、出行自由度高、产业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新引擎.该研究通过旅游数字足迹采集,结合文本分析、GIS空间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模型探究了武汉帐篷露营者的时空行为、轨迹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帐篷露营时间集中在5月、10月和11月,季节指向性明显,单次露营活动以1~2 d的过夜短期游居多.2)武汉市帐篷露营者活动空间呈现“中心密,远郊疏,两核扩”的格局,中心城区的公共游憩类露营地成为露营者集聚区;3)武汉市帐篷露营者活动轨迹分为区域内部的辐射流与跨区域的扩散流动两大模式,整体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的特征,其中“汉口区→黄陂区木兰营地片区、洪山区→江夏区梁子湖营地片区、洪山区→黄陂区木兰营地片区”的活动轨迹最活跃.4)人均可支配收入、交通可达性、季节、结伴类型因素均在部分取值范围内对帐篷露营者的营地类型选择与逗留时长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各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具有一定差异.
谢双玉冯嘉晓占洁楠乔花芳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城市形象感知对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武汉市旅游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5
2019年
城市旅游满意度可能受到城市形象感知的影响,并非只受到旅游要素的影响。借鉴行为心理学和旅游需求相关理论,通过演绎推理提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和模型,利用武汉市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这些理论假说和模型。结果表明:经过细微调整后,城市认知形象感知、情感形象感知、旅游满意度的模型构建合理;与替代模型相比较,构建的理论模型最佳;城市认知形象感知、情感形象感知既直接影响又通过感知价值的调节间接影响旅游满意度,且作用大于旅游动机。因此,提升城市形象感知是提高城市旅游满意度的有效路径。
谢双玉刘琪龚箭乔花芳王安琦
关键词:旅游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恩施州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及其效应差异研究被引量:17
2021年
为了回答如何判别旅游扶贫模式、旅游扶贫模式是否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等问题,提出了由区位—产业—文化组成的旅游扶贫资源多要素协同框架作为判别旅游扶贫模式的依据,以此为指导,利用访谈数据,将恩施州南部4县的2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划分为4种模式:优势景区依托模式、生态农业依托模式、民宿农家乐依托模式和民族文化依托模式。而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了不同模式扶贫村居民的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差异,结果发现:(1)不同旅游扶贫模式村居民对经济收益、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感知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旅游扶贫模式是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的因素;(2)与其他两种模式村相比,优势景区、生态农业依托模式村居民的旅游扶贫经济效益感知更高,同时经济、环境或社会成本感知也更高,表明旅游扶贫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成本。最后,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改进的对策建议。
谢双玉阴姣姣乔花芳乔花芳李琳王安琦
关键词:旅游扶贫模式扶贫效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