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俊
-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脂瘤性中耳炎62例治疗体会
- 1999年
- 临床上对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处理意见迄今仍有分歧。1986~1996年我科使用开放腔技术共手术处理62例患者,取得了清除病灶,保存听力的目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左耳32例,右耳30例。年龄8~69岁,平均31.8岁。患者有多年的耳流脓史。松弛部穿孔27例,紧张部穿孔涉及边缘28例,7例因外耳道塌陷或肉芽壅塞鼓膜未能窥见。所有病例在CT或X线片上均有上鼓室、鼓窦、乳突区骨破坏。伴面瘫3例,迷路炎3例,耳后骨膜下脓肿5例,其中2例切开,形成耳后瘘管;对侧耳严重听力损失者6例。行乳突根治术31例;改良乳突根治术28例;一期单纯乳突凿开术,二期乳突根治术3例。1例患者13岁时接受乳突凿开术,二期乳突根治术。
- 黄志俊
- 关键词:胆脂瘤性中耳炎中耳炎
- 手术治疗耳廓假囊肿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耳廓假囊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5年1月起,采用部分囊壁切除方法治疗13例14耳耳廓假囊肿。1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60(平均43.7)岁。左耳6例,右耳8例,1例患者双耳患病。囊肿发生部位...
- 黄志俊
- 关键词:耳廓假囊肿皮肤切口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丹参注射液给药时间对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影响的动物实验报告
- 目的探索丹参注射液给药时间对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均分为四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2)实验Ⅰ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6小时后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8mi...
- 钱茂华马莉丁小燕施勇管沛黄志俊汪晓雷
-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顺铂耳毒性
- 鼻内镜下修复脑脊液鼻漏(附四例报告)
- 颅底缺损导致脑脊液鼻漏少见,但其后果严重,往往可出现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外伤性经保守治疗多能自愈,先天性少见。我科近三年来收住四例,都经鼻内镜下颅底骨质缺损修补术(下简称“内镜修补”)成功治愈。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 钱茂华汪晓雷黄志俊马莉
- 关键词:鼻内镜下保守治疗颅底缺损
- 文献传递
-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修复——附67例报告
- 1996年
- 近年来,我们对67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了鼓膜修补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67例中,男40例。
- 黄志俊马莉顾明凡周其炽
- 关键词:鼓膜穿孔外伤性手术修复外耳道鼓膜修补术
- 丹参注射液给药时间对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索丹参注射液给药时间对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杂色豚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2.实验Ⅰ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d,6h后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8mL/kg/d。3.实验Ⅱ组:腹腔同时注射顺铂和丹参注射液,剂量同上。4.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8mL/kg/d。各组连续6d。各组动物在实验前及结束后各做一次BAEP检测。以ABRⅢ波反应阈为检测听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听阈在实验前后同组内相比均有提高,分别为:42.6±4.32dB、33±3dB、36.6±2.16dB,空白组为31.5±2.25dB。但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听阈分别比对照组低,差别显著。实验前后同组内相比听阈增加率: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对照组,分别为:(6±8.4)%、(19.67±4.53)%、(39±17.4)%,差别显著。实验Ⅰ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丹参注射液预防顺铂耳毒性作用与给药时间有关;认为丹参在顺铂使用后6h给药其预防顺铂耳毒性的作用更为显著。
- 钱茂华马莉丁小燕施勇管沛黄志俊汪晓雷
-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耳毒性药物动力学
- 非侵袭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19例报告被引量:1
- 1999年
- 报告19 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 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 例,鼻腔1 例,均为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施行上颌窦根治术,6 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除术,6 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 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
- 黄志俊
- 关键词:鼻腔鼻窦曲菌病
- 变应性鼻炎对小鼠鼻黏膜NF-κB p65和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鼻黏膜核因子 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
- 王卫华赵长青马莉钱茂华顾明凡黄志俊郁琪管沛
- 关键词:卵清蛋白核因子-KB糖皮质激素受体
- 文献传递
- 苏南通地区整体气道变应性疾病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变应性鼻炎(简称AR)、支气管哮喘(简称BR)可称为一种综合征,有学者将两者统称为整体气道病(United airwaysdisease)(简称Ua).其发病机理复杂,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迄今未见,为了探讨本地区遗传因素对U...
- 马莉汪晓雷黄志俊钱茂华黄永娟管沛季超陈大灵施勇建
- 关键词:遗传流行病学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
- 文献传递
- 江苏南通地区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患病相关性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通地区遗传因素对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患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抽样法,对本地区95 300人进行了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病相关性遗传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人群患病情况采用SPSS11.5进行卡方检验,遗传度采用Falconer公式计算.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比例为25.92%(296/1142),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发变应性鼻炎的比例为40.49%(296/731).变应性鼻炎患者Ⅰ、Ⅱ、Ⅲ三级亲属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分别为8.19%(280/3418)、3.08%(154/5002)及3.16%(85/2687);支气管哮喘患者Ⅰ、Ⅱ、Ⅲ三级亲属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5.81%(466/2947)、4.61%(229/4967)及2.51%(134/5345),均高于一般人群支气管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1.20%和0.77%,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三级亲属变应性鼻炎患病的加权平均遗传度((x)±s,以下同)为94.2%±1.9%;变应性鼻炎患者三级亲属支气管哮喘患病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81.8%±2.1%,均大于60%,二者患病相关性与遗传高度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患病具有明显相关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支持二者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学说.
- 马莉陈大灵章如新汪晓雷施云剑季超黄志俊钱茂华高刚黄永娟管沛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流行病学因素遗传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