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传娇
- 作品数:16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针刺疗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1则
- 2013年
-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患者自觉腹部胀痛、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反酸、胃脘部烧灼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举验案说明如下。典型案例某男,57岁,初诊日期:2012年5月12日。空肠间质瘤,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行空肠营养管植入,营养支持。自诉腹部饱胀,无食欲,嗳气,偶有矢气,小便频,量少,术后一直未解大便。查体: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舌淡红苔白厚,脉细弦。
- 李响鹿传娇张洪蕊杨宪章
- 关键词:针刺疗法术后胃瘫综合征
-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化方案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4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随机分组,以VAS评分及症状和体征评定量表为指标,观察电针、针刺深浅、远道穴、治疗时间间隔4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主次,比较每个因素2水平的优劣,研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选出最佳治疗方案。结果在治疗8 d后,从VAS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电针、针刺深浅、远道穴是影响患者主观疼痛感觉改善的显著因素。从症状与体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电针、针刺深浅、时间间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显著因素。结论在治疗8 d内的最佳组合方案为腰部夹脊穴深刺,配合电针和远道穴,每日治疗1次。
- 孙冬梅廖颖烨鹿传娇侯书伟
- 关键词:针刺疗法椎间盘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正交设计
- 头皮针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鹿传娇
- 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 鹿传娇
-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正交设计研究
-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观察电针、针刺深浅、远道穴、治疗时间间隔4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主次,比较每个因素2水平的优劣,研究2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选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关于这4个因素的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设计4因素...
- 鹿传娇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正交设计
- 文献传递
- 芒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 2016年
- 分析芒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以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芒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及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针配合康复训练可提升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的短期和远期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 李响杨宪章张洪蕊鹿传娇
-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
-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 鹿传娇
- 中风后足内翻的针灸取穴探讨
- 有关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中医常选用针刺或针刺配合疗法,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取得了广泛的认可,现将针刺足内翻的选穴及针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 鹿传娇
- 关键词:针灸足内翻取穴
- 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探求针刺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针刺下极泉、内关(1组),八邪(2组),合谷透后溪(3组),综合应用以上三组穴位(穴位4组),采用改良Fugl-Meyer(FMA)手功能评分评测治疗前后患者的手功能。结果: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组穴位对改善手功能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4组穴位改善手功能的疗效相当。
- 刘锋李响张洪蕊潘国栋李文豪鹿传娇张岩
-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障碍针刺疗法
- 以任务目标为导向的上肢功能训练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7年
-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表明55%~75%的存活者中遗留有功能障碍,85%的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上肢功能障碍,与下肢相比较,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更难恢复,而且会极大地影响日常生活,使卒中患者ADL能力低下。
- 李响张洪蕊杨宪章鹿传娇
-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ADL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