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二虎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新医科背景下儿科学课程O-PIRTAS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25年
- 新医科的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较高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儿科学课程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需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O-PIRTAS教学模式的儿科学教学路径,分析O-PIRTAS教学模式7个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目标设定、课前准备、教学视频、课堂回顾、知识测试、课堂活动、总结提升7个环节,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其效果,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推动儿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 李凤艳靳培娜袁文华牛杰朝王怀立魏二虎禚志红
- 关键词:儿科学
- 中药玄参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被引量:23
- 2020年
- 目的研究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BV2细胞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8个化合物:2″′-乙酰安格洛苷C(1),囊状毛蕊花苷(2),6-O-α-L-(2″-O-阿魏酰基)吡喃鼠李糖基梓醇(3),玄参苷(4),哈平卧钩果草别苷A(5),6″-O-β-D-吡喃葡萄糖基哈巴俄苷(6),哈巴俄苷(7),8-O-(p-香豆酰基)-哈巴苷(8),8-O-阿魏酰哈巴苷(9),6-O-α-D-吡喃半乳糖基哈巴俄苷(10),6′-O-桂皮酰基哈巴苷(11),安哥罗苷B(12),安哥罗苷C(13),玄参苷B1(14),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15),达伦代黄芩苷B(16),6-O-咖啡酰基-β-D-呋喃果糖基-(2→1)-α-D-吡喃葡萄糖苷(17)和斩龙剑苷A(18)。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4,12,14和17为首次从玄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和13对LPS诱导BV2细胞中NO的释放具有抑制活性。
- 霍玉峰詹志来王怀立魏二虎贾沛生刘会琼范晓蕾闫坤丽
- 关键词:玄参环烯醚萜苯乙醇苷苯丙素抗炎活性
-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起病2例患儿病例分析
- 田凤艳贾沛生刘鹏魏二虎李海英谢垒陈晓昕王怀立
- 改良后腹膜透析管植入术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更理想的手术方法,预防腹膜透析腹内段导管漂移,降低腹膜透析早期导管机械障碍的发生率。方法:5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B组改进手术方式于腹膜上行荷包缝合前,在荷包线下方3~4 cm处将导管固定于腹直肌后鞘和腹膜上,比较2组导管机械故障和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透析导管机械故障发生率8%,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可明显降低导管机械故障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质量。
- 肖静魏二虎赵占正刘章锁
- 关键词:肾脏病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
- 北豆根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摘要]目的探讨北豆根中毒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诊为北豆根中毒的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等特点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北豆根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化痰、抗血栓、抗炎、镇痛、抗组胺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中毒,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及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头颅磁共振表现为双侧大脑脚及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结论北豆根中毒可引起消化道及神经系统损害,并出现特殊的影像学表现。
- 王怀立武婷婷魏二虎谢垒陈晓昕李海英禚志红
-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
- 抗NMDAR脑炎合并丙泊酚相关输注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24年
-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儿出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时需要使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对其进行镇静治疗,但应用丙泊酚时可发生罕见而危及生命的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related infusion syndrome,PRIS)[1,2]。截至目前,国内仅见少量PRIS个案报道。
- 牛杰朝张瑜贾沛生魏二虎王建东王怀立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个案报道ENCEPHALITIS丙泊酚麻醉药物
-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患儿4例的OTC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对4例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OTC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的4例OTCD患儿的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样,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蛋白结构。结果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呕吐、抽搐和意识障碍。WES结果显示患儿1的OT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c.421C>T(p.R141X)变异。患儿2和3的OTC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c.119G>A(p.R40H)变异。患儿4的OT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c.607T>A(p.S203T)变异。c.607T>A变异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PP4),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该变异将造成氢键断裂。Sanger测序验证患儿2~4的变异均为母源性。结论OTC基因变异可能是4例迟发型OTC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c.607T>A的发现丰富了OTC基因的变异谱。
- 谢垒王瑶马威范晓蕾庞璐璐魏二虎王怀立
- 关键词:高氨血症
- 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与PEDSS评分量表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近期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验证并比较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对癫痫持续状态(SE)患儿近期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52例SE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对患儿进行评分并预测患儿预后, 通过绘制2个量表各自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找出理想界值, 计算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 以此来验证并比较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对SE患儿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 152例SE患儿中, 男90例, 女62例;年龄1个月至15岁[(5.8±3.9)岁]。预后良好112例, 预后不良40例, 其中死亡13例。在预测死亡方面, 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的AUC分别为0.908(95%CI:0.848~0.967)、0.887(95%CI:0.831~0.942), 理想界值均为4, 敏感度分别为0.740、0.846, 特异度分别为0.745、0.835。2个评分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不良结局方面, STEPSS与PEDSS评分量表的AUC分别为0.869(95%CI:0.800~0.937)、0.926(95%CI:0.873~0.979), 理想界值均为3, 敏感度分别为0.827、0.900, 特异度分别为0.732、0.866, 2个评分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TEPSS评分量表相比, PEDSS评分量表预测SE患儿的近期治疗结局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可作为评估SE患儿预后的常规方法。
- 牛杰朝张瑜王建东李海英张梦姣刘会琼贾沛生魏二虎王怀立
-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儿童
- 以双下肢水肿 肌无力为首发症状肝豆状核变性1例被引量:6
- 2014年
-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硬化、肾损伤及角膜色素环(K-F环)。本文报道1例以双下肢水肿及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WD患儿,其肢体无力症状突出,肌酶增高明显,临床相对少见。
- 靳培娜禚志红陈晓昕李海英魏二虎贾沛生王叼王怀立
- 关键词:双下肢水肿肌无力肝豆状核变性儿童
- 儿童白血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儿童白血病并发肺毛霉菌病(PM)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策略及预后。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确诊为白血病合并P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性别、年龄、白血病类型、临床表现、胸部CT、气管镜下表现、病原学、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收集白血病合并PM患儿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2~17岁,多在秋冬季发病(15例)。感染毛霉菌距离首次白血病化疗中位时间为1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咳嗽(94.7%)、咯血(42.1%)、气胸(21.1%)。肺部CT主要表现为大片肺实变(84.2%)、胸腔积液(84.2%)、肺结节(78.9%)、晕征(73.7%)、空洞(36.8%)、新月征(26.3%)、反晕征(21.1%)等。14例患儿进行了气管镜检查,镜下主要表现为管腔阻塞、黏膜苍白或充血、黏膜水肿、黏膜坏死、支气管狭窄、支气管空洞瘘等。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培养、肺组织镜检等多种手段检出毛霉菌。治疗上主要采用不同剂型的两性霉素B静脉应用联合泊沙康唑口服;3例患儿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切除了病变肺叶。经过治疗,14例患儿预后良好,5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大咯血,1例死于严重呼吸衰竭,2例患儿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随访中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性别、白血病类型、是否进行气管镜检查、是否手术、发病距离首次化疗时间、是否合并感染、胸部CT特点、治疗开始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血病合并PM患儿的临床特征虽缺乏特异性,但仍有一定特点,mNGS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口服泊沙康唑,并结合手术干预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 方敩王怀立牛杰朝靳培娜袁文华李海英魏二虎
-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肺毛霉菌病胸部CT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