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茹
-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血压性脑梗塞血压与梗塞部位及范围的联系
- 1996年
- 报道了高血压脑梗塞患者190例,其中老年人134例,占70.5%。研究表明患者过去最高血压(平均动脉压18.0l±2.62kPa)与脑梗塞数目(2.47±1.18)和面积(1.37±0.89c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分别γ=0.4180,γ=0.4086;p<0.01)。而入院时血压水平(平均动脉压15.02±2.10kpa)与其梗塞面呈显著负相关(γ=-0.2398,P70岁组与<60岁组,其梗塞数目与面积相关也显著(γ=0.3524,γ=0.3662,γ=0.3295;p<0.01)。梗塞以基底节区和侧脑部位最多,分别为43.41%(201/463个);23.33%(108/463个),均较其余两组有显著差别,(t=3.29,t=2.28;P<0.01)。脑腔隙性梗塞26.84%(51/190例),非腔隙型71.16%(139/190例);有症状者较无症状者多见。结果表明:过去最高血压与脑梗塞部位和范围关系密切,入院时血压水平可能是诱发脑梗塞的直接原因之一,各组梗塞数目与面积趋向一致;基底节区、侧脑是老年高血压性脑梗塞多发部位。
- 丁殿勋康建利石湘芸熊鉴然黄景高连茹聂智群
- 关键词:脑梗塞CT
- 心房调搏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 1989年
- 作者观察了经静脉右房调搏与经食管左房调搏前、中、后血浆心钠素(ANF)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调搏中血浆ANF水平明显升高(P<0.001),停止调搏16~20h,恢复为调搏前水平;血浆ANF水平随调搏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右房平均压与调搏的频率呈正相关(r=0.8824,P<0.001);调搏中血浆ANF的含量与右房平均压亦呈正相关(r=0.8690,P<0.002)。由此表明心房调搏促进ANF的释放,是压力对心房肌的直接作用。
- 石湘芸杨晔赵云涛田惠生高连茹川玲熊鑑然张昭馥
- 关键词:心钠素心房调搏血浆
- 氯通道阻断药对小鼠心室肌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氯通道阻断药 5 硝基 2 (3 苯丙胺 ) 苯甲酸 (NPPB)和他莫昔芬对小鼠心室肌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的影响。 方法 :采用急性分离的小鼠心室肌细胞 ,低渗溶液激活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电流。 结果 :低渗溶液激活一个明显具有外向整流特征的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NPPB能可逆性抑制该电流且对内外向电流的抑制率几乎相等〔外向抑制 (79.1± 2 .5 ) % ,内向抑制 (77.1± 2 .2 ) %〕。而他莫昔芬对该电流的抑制以外向电流占优势〔外向抑制 (75 .1± 1 .2 ) % ,内向抑制 (4 1 .2± 3.2 ) %〕。 结论 :小鼠心室肌细胞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对NPPB和他莫昔芬十分敏感 。
- 徐洪涛郭启煜高连茹费宇行朱智明
- 关键词:心室肌细胞NPPB小鼠
- 心律失常患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 1990年
- 作者分析了20例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及发作后以及11例经食管心房起搏患者起搏前、中、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总SOD)、锰超氧化物岐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总称SOD_(?)活性的变化。发现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及食管心房起搏中SOD_(?)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心律失常组发作时SOD_(?)明显高于发作后(P<0.05);食管心房起搏中总SOD、Mn-SOD明显高于起搏前与起搏后(P<0.05)。结果还表明心率与SOD_(?)均呈正相关(P<0.05)。由此说明SOD作为氧自由基(O_2^-)清除剂,在上述情况下起到催化O_2^-维持体内动态平衡保护机体的作用。
- 川玲石湘芸赵云涛田惠生丁殿勋高连茹
- 关键词:心律失常超氧物歧化酶
- 小鼠心肌细胞的容积敏感性氯通道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记录并研究急性分离小鼠心肌细胞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的电生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 ,记录急性分离的小鼠心肌细胞暴露于低渗溶液时 ,细胞体积增大后 ,出现的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volume_sensitivechloridechannelcurrent,ICl,Vol)。结果 :小鼠心肌细胞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以外向电流占优势 ,在去极化正电压时有时间依赖性失活 ,电流_电压曲线显示其反转电位 [(_34.5± 0 .8)mV]接近氯离子平衡电位的理论值 (ECl=_38.6mV) ,且反转电位随细胞外氯离子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Nerst方程常数为 4 3.9。电流的激活依赖于细胞内ATP。该通道的阴离子选择性为I_>Br_>Cl_,相对通透比为 2 .32∶1 .2 8∶1。结论 :小鼠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 。
- 徐洪涛王军高连茹臧益民
- 关键词:心肌细胞氯离子通道小鼠
- 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灶的数目和面积与临床的联系
- 1997年
- 报道115例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结果提示:高血压的病程,分期与病人年龄和脑梗塞灶数目、面积显著相关。入院时和平时最高血压值也与脑梗灶塞数目或面积显著相关。有或无症状性脑梗塞灶数目、面积各相关之间有显著差别。以基底节区梗塞灶数目最多,侧脑叶区次之。尽管脑梗塞与过去最高血压值密切相关,而入院时即脑梗塞发生的急性期血压最低。因此,血压过高可能有日后发生脑梗塞的趋势,而血压过低则可能是促发脑梗塞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 丁殿勋石湘芸康建利熊鑑然黄景高连茹
-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塞CT
- 自动功能成像评价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应用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AMI患者2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MBMC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的安全性,临床状况,心肌缺血区域的改变及细胞移植术前、后左心室心功能变化。结果移植后3例于MBMC细胞注入后出现发冷反应,予以地塞米松治疗后好转;3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期前收缩,术后24h持续ECG监测未再出现心律失常;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移植3个月后心肌显像示11例原梗死区缩小、活性区增大;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发现,MBMC移植后3~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7.73%,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增加10.81%,AFI显示患者左心室室壁纵向应变术后有明显改善,牛眼图可见缺血节段减小,与PET的靶心图改变一致。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安全有效;AF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可为观察其疗效提供影像学基础。
- 贺声沈燕华李馨高连茹朱智明张云山任贺
-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梗死
- 右心室起搏器电极导管进入途径异常原因分析
- 1995年
- 对5例右心室永久和临时起搏器电极导管进入途径异常及困难进行了报道与分析.认为除术者操作技术外,病人的静脉选择是其根本因素.特别是经髂外静脉途径插入电极导管和埋植起搏发生器均复杂于锁骨下静脉法,但可避免血、气胸和损伤锁骨下动脉.
- 丁殿勋熊鉴然石湘芸田慧生高连茹杨晔
- 关键词:起搏器电极导管
- 肾上腺紧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中变化的临床意义
- 1997年
- <正>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或ADM(1~52)]是日本学者Kita-mura等在1993年首次从手术切除的嗜络细胞瘤组织提取液中分离的一种活性多肽,它是由52个氨基酸组成,其主要活性片段ADM(13~52),它能舒张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血管,因而具有降低血压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只有ADM的70%.新近又发现ADM基因有三种新的多肽片段。
- 石湘芸赵云涛高连茹田慧生费宇行丁殿勋张照馥唐朝枢周兰田青张肇康
- 关键词:肾上腺紧张素原发性高血压病理
- 氯通道阻断剂DIDS对心室肌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氯通道阻断剂DIDS对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急性分离小鼠心室肌细胞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volumesensitivechloridechannelcurrent,Icl,vol)。将小鼠心室肌细胞暴露于低渗溶液,激活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结果:该电流呈外向整流特征,去极化正电压时呈时间依赖性失活,其反转电位[(-34.5±0.8)mV]接近氯离子平衡电位的理论值(ECl=-38.6mV)。该通道的阴离子选择性为I->Br->Cl-。细胞外应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DIDS(500μmolL),在+40mV,+60mV,+80mV,+100mV时能够明显阻断该电流,呈电压依赖性。在+100mV,可阻断电流的91.5%±1.1%(P<0.05)。结论:氯通道阻断剂DIDS能够呈电压依赖性地阻断小鼠心肌细胞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电流。
- 徐洪涛高连茹杨晔王军
- 关键词:心室肌细胞氯离子通道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