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伟 作品数:17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度牛奶蛋白过敏一例诊治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机体对牛奶蛋白产生的免疫反应,有研究发现人乳喂养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婴儿血清中可检测到牛奶蛋白[1]。现报道母乳喂养致重度CMPA 1例。1病例介绍患儿,女,5月龄,因“皮疹4月,呕吐、腹泻1月”于2019-03入院。患儿于入院前4月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皮疹,头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后,病情减轻,但易反复。 马汉伟 慕丽慧 张妮 徐晓楠 李元枭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 特应性皮炎 低蛋白血症 贫血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20年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漏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于2020年4月6日收治1例患儿,以“腹痛、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异常,经内镜联合病检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给予饮食控制及激素、孟鲁司特等治疗,病情缓解无复发。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该例患儿的诊疗过程,结合文献复习,强调多部位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饮食及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马汉伟 李元枭 李艳 张妮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儿童 过敏 糖皮质激素 孟鲁司特 儿童Chanarin-Dorfman综合征1例 2025年 患儿,男,4岁9月龄,因“发现转氨酶升高4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伴肝大、肝脏脂肪变性、肌电图异常、黄斑变性、视力减退等表现。经肝脏穿刺活检和基因检查,最终确诊为ABHD5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Chanarin-Dorfman综合征。予富含中链甘油三酯的饮食、熊去氧胆酸口服、维甲酸软膏外用等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有改善,皮肤症状减轻。 马汉伟 方微园 李玉川 谢新宝特洛细胞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2023年 特洛细胞(telocytes,TCs)是一种新发现的间充质来源的间质细胞,形态结构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目前认为TCs可能对维持组织稳态和损伤修复有潜在的作用,参与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1]。TCs于2005年被L.M.Popescu教授等[2]在电镜下发现,认为其与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结构类似,遂将其命名为Cajal样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ajallike cells,ICLCs)。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及对TCs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此类细胞与ICCs在分子标记上存在明显不同,2010年研究人员根据其形态,使用希腊语词缀“telos”将其重新命名为特洛细胞(telocytes)[3]。近年的研究发现TCs存在于各类组织,如脑膜、食管、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前列腺、胎盘、肺、乳腺、骨骼肌、骨髓等,但对TCs的分子标记及其功能了解甚少,本文就TCs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阶段性总结。 王田玮 王佳 魏航之 吴发洪 马汉伟 张有成关键词:分子标记 间质细胞 维生素D与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0年 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磷代谢外,还发挥着其他重要的生物学效应。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免疫、保护肠黏膜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方式,在轮状病毒肠炎的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马汉伟 张妮 李元枭关键词:维生素D 轮状病毒 免疫作用 肠黏膜屏障 肠道菌群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KCC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及对海马K+-Cl-协同转运蛋白2(KCC2)表达的影响. 方法 72只7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神经节苷脂GM1组,各组又依据检测指标的不同分为3d亚组和21d亚组,每亚组12只.后2组参考Rice-Vannucci法建立HIBD模型,神经节苷脂GM1组于造模后即刻予神经节苷脂GM1 2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d.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检测各3d亚组脑梗死体积比率,自主活动记录仪观察记录各21d亚组的自主活动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21d亚组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3d、21d亚组海马组织KCC2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HIBD模型组[(28.6±5.2)%]相比,神经节苷脂GM1组脑梗死体积比[(11.3±2.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BD模型组[(289.6±61.3)次]比较,神经节苷脂GM1组2h内自主活动数[(412.1±66.8)次]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BD模型组比较,神经节苷脂GM1组逃逸潜伏期明显降低,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节苷脂GM1组3d、21d亚组海马组织KCC2蛋白的表达较相应时间点的HIBD模型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显著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海马KCC2的表达有关. 李建雄 李艳 马汉伟 石红 连佛彦 王君校 白银亮关键词:神经节苷脂GM1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甘草西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23年 甘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用植物之一,甘草属的不同提取物以及分离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甘草西定最初是从光果甘草根部提取并鉴定得到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_(26)H_(32)O_(5),化学结构为3′,6-双异戊烯基-2′,4′,7-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烷。甘草西定作为甘草的活性成分之一,其特殊的化学结构所赋予的广泛药理学作用正在被相继报道。研究发现,甘草西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菌以及多种口腔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在肿瘤的防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甘草西定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本文将从提取方法、药动学特征及药理学作用等多角度,综述甘草西定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探讨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该化合物成为新药研发的候选分子提供理论依据。 马汉伟 张明 白银亮 张有成关键词:药动学 药理作用 谷氨酰胺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寻找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有效药物。方法将86例急慢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1/4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35/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谷氨酰胺对婴幼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廊用。 陈永前 吕海燕 马汉伟关键词:谷氨酰胺 腹泻 蒙脱石散 去氨加压素、警铃及联合方案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症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去氨加压素、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4种干预措施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时间截止到2017年8月1日。纳入对比去氨加压素、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中任意2个或以上干预措施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最终纳入的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统计软件R 3.3.2和STATA 14.0完成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5个RCT,共计1 505例患儿。网状meta分析提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的完全反应率和成功率高于去氨加压素(完全反应率OR=2.8,95%CI:1.5~5.4;成功率OR=3.5,95%CI:1.7~7.5)和警铃(完全反应率OR=2.7,95%CI:1.1~6.6;成功率OR=3.8,95%CI:1.6~9.0);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成功率高于警铃(OR=1.9,95%CI:1.1~3.4);治疗结束后警铃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去氨加压素(OR=0.15,95%CI:0.03~0.53)。排序结果显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后的完全反应率和成功率治疗效果最佳,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能最大程度降低每周尿床次数,警铃的复发率在4种方案中最低。结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警铃或去氨加压素;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方案比单用警铃或去氨加压素治疗效果略有优势或相近;去氨加压素和警铃治疗效果相近;警铃治疗的复发率最低。 徐晓楠 惠疆锦 陈菁华 杜丽雅 张妮 马汉伟关键词:去氨加压素 抗胆碱能药物 儿童 苦参碱抑制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KN-SH细胞,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苦参碱(0.5,1.0,2.0 g·L-1)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对SK-N-SH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0.5,1.0,2.0 g·L-1苦参碱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9.06±3.17)%,(30.18±3.02)%,(38.55±6.12)%;(45.12±4.02)%,(60.45±5.51)%,(71.38±7.91)%;(58.91±4.36)%,(73.44±8.17)%,(88.37±4.57)%。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各浓度组凋亡率分别为(2.45±0.49)%,(12.56±2.21)%,(19.44±4.32)%,(30.12±3.35)%,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组的凋亡率均显著性增高(P<0.00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SK-N-SH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苦参碱可显著上调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1,P<0.01)。结论:苦参碱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和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进而诱导产生细胞凋亡有关。 高晓红 徐伟 李文杰 马汉伟 白银亮关键词:苦参碱 人神经母细胞瘤 凋亡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