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梅 作品数:43 被引量:876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从中低产田状况看长江流域农业持续发展 被引量:1 2000年 随着耕地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加 ,我国粮食问题日趋严峻。长江流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必将在下个世纪我国粮食发展战略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低产田和资源利用方面 ,探讨了该流域的粮食增产潜力及资源合理利用途径 ,旨在为充分发挥流域的粮食生产、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依据。 颜廷梅 杨林章关键词:长江流域 中低产田 资源合理利用 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无机氮追肥配施的环境效应分析 通过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不同用量的无机氮追肥配施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田面水氮素不同形态的变化特征、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后,水稻苗期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总氮浓度增加的... 赵冬 颜廷梅 乔俊 杨林章关键词:绿肥 田面水 无机氮肥 梯级稻田肥力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特点 1995年 对江宁县丘陵地区田和冲田的耕层土壤进行2年观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稻季高于麦季,速效磷钾含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大多是里坎高于外坎,冲田高于田,这是导致梯田产量差异的原因,通过给外坎和田增施肥料。 颜廷梅 徐琪 董元华关键词:土壤养分 时空分异 太湖地区稻田不同轮作制度下的氮肥减量研究 被引量:44 2011年 通过设置不同轮作制度及施氮量,研究其对稻季的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宜兴地区,冬季种植紫云英或黑麦草替代小麦种植,从而减少稻季化学氮肥的施用是可行的。紫云英或黑麦草参与轮作还田,提高了土壤的供氮水平,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产量显著提高,且冬季种植无需施用氮肥,减少了冬季旱地土壤的氮素损失,降低了环境负荷;在总施氮量相等的情况下,提高肥料中有机肥比例可以降低稻田田面水中的总氮含量,降低了因田面水外排导致的氮素径流损失,且绿肥种植成本低,尤其是紫云英对无机氮肥的替代性强,可以有效降低稻季的施肥成本。在江苏宜兴地区,如适当地将传统的小麦-水稻轮作制度改为紫云英-水稻轮作制度,并在稻季减少120kg·hm-2的纯氮投入,则可兼顾经济效益、产量效益和环境效益。 乔俊 颜廷梅 薛峰 杨林章 卢萍关键词:轮作制度 稻田 有机肥 稻草对砂姜黑土重组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 1993年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地区的低产土壤之一。其低产原因有二:一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而且难以分解的组分又占相当大的比重,有效养分贫乏;二是粘粒含量高,湿时土壤膨胀,干时收缩,结构性差,保墒能力弱,耕性不良。但砂姜黑土大量施用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其性质, 颜廷梅 张喜群 徐琪关键词:黑土 砂姜黑土 稻草 土壤氮素 一种稻田氮肥施用量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稻田氮肥合理施用量的方法。该方法首次提出建立稻田施氮量与作物产量和环境指标的直线平台模型,基于直线平台反映的数据信息确定稻田合理施氮量。通过该方法确定的氮肥施用量,不仅可以维持作物高产,而且可以有效降... 颜廷梅 乔俊 赵冬 曹宏磊 周徽 施卫明文献传递 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153 2007年 本文对近年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等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组分和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被认为是最敏感的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微生物生物量代表参与调控土壤中能量和养分循环及有机物质转化所对应微生物的数量,但须结合多样性研究以弥补其无法反映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区系变化的缺陷;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动态反映土壤中生物类群的多变性和土壤质量在微生物数量和功能上的差异;土壤微生物活性体现在土壤微生物商、微生物呼吸和代谢商等方面,应考虑生物量大小与微生物种群活性间的相关关系以反映微生物种群内的差异。土壤酶活性具有极高时效性,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反映出土壤质量的变化。土壤动物通常以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土壤动物区系的相对丰度、多样性或活性作为评价土壤生物质量的敏感指标。与土壤理化指标相比,土壤生物学指标更能对土壤质量的变化做出灵敏迅速的响应,因而被广泛地用于评价土壤质量。 唐玉姝 魏朝富 颜廷梅 杨林章 慈恩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酶活性 土壤动物 土壤质量 长期定位施肥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8年 对太湖地区25年长期定位试验田的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麦季不同施肥处理间的5种土壤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无论是仅施化肥还是施有机肥加化肥,稻季5种土壤酶活性的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之间绝大多数均无显著差异;成对比较显示,稻麦两季绝大多数相同肥料处理的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仅有稻季猪粪加氮磷钾全施(MNPK)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麦季。分析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经过多年的长期定位培肥,土壤储积酶已经达到"饱和"水平,因此不会对外源肥料的施用产生显著响应有关。 唐玉姝 慈恩 颜廷梅 魏朝富 杨林章 沈明星关键词:稻麦轮作 土壤酶 长期定位试验 水稻土 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无机氮追肥配施的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不同用量的无机氮追肥配施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田面水氮素不同形态的变化特征、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后,水稻苗期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总氮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有机氮浓度的增加,而无机氮浓度先升后降;分蘖肥和穗肥施用后,田面水氮素浓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田面水总氮和有机氮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大,随后快速下降,而无机氮在施肥后则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稻季氮素径流损失不断增大,无机氮是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且径流水中无机氮以铵态氮为主,故应将铵态氮作为农田排水污染检测的主要指标;绿肥还田模式下,施用氮素基肥可大大提高田面水的氮素含量,增加氮素流失风险,而不施氮素追肥或者过量减施均可影响作物的产量。绿肥还田,稻季配施140 kg hm-2无机氮追肥,可减少48%无机氮肥投入,降低38.5%氮肥流失率,实现水稻产量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协调,是水体污染严重地区值得尝试的一种农作方式。 赵冬 颜廷梅 乔俊 杨林章关键词:绿肥还田 田面水 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概况及其承载能力初探 被引量:8 1995年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系列限制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逐步暴露出来。如何充分发挥该区的经济地理优势,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是该区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三角洲地区的耕地资源和土地承载力方面的问题,以期为该区农村经济的再发展提供依据。 颜廷梅 董元华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耕地资源 土地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