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云鹏
-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不同组织来源小肠淋巴瘤的定量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不同类型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间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2例小肠淋巴瘤患者,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取0、700s/mm2测量病灶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对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弥漫大B细胞源性肿瘤肠壁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ADC呈低或略低信号影;T细胞源性肿瘤病灶呈团块状,T2WI呈等信号,T1WI呈低信号,ADC信号较低。患者ADC值平均值为(0. 71±0. 18)×10^-3mm^2/s,弥漫性B细胞源性肿瘤患者ADC值平均值为(0. 61±0. 12)×10^-3mm^2/s,T细胞源性肿瘤ADC值平均值为(0. 97±0. 09)×10^-3mm^2/s,T细胞源性肿瘤ADC值高于弥漫性B细胞源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弥漫性B细胞源性肿瘤患者T1信号比为(0. 89±0. 14),T细胞源性肿瘤T1信号比为(0. 94±0. 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2例小肠淋巴瘤患者ADC值绘制ROC曲线,测得曲线下面积0. 774,即当ADC=0. 780×10^-3mm^2/s时,其诊断敏感性为56. 3%,特异性为91. 6%。结论磁共振ADC有助于弥漫大B细胞源性小肠淋巴瘤与T细胞源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诊断,磁共振DWI可作为小肠淋巴瘤临床筛查诊断方法。
- 韩云鹏张琳琳尚劲关键
-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小肠淋巴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间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9例肺癌患者,均行DWI检查,分析DWI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随着b值升高,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下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呈下降趋势,其中腺癌在不同b值下ADC值高于小细胞肺癌和鳞状细胞癌,组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b值升高,不同分化程度腺癌ADC值水平下降,且高分化腺癌ADC值高于低分化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值取0~800s/mm2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结论DWI能提供肺癌细胞结构及细胞膜完整性等功能参数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肿瘤,描述肿瘤特征,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韩云鹏杨立臣王伟姜斌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肺肿瘤
- 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84例分析)
- 脑转移瘤较常见,约占脑肿瘤第四位。作者总结近年来本院CT检查诊断脑转移瘤84例,16例经手术组织学证实,其余经临床检查符合脑转移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脑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诊断与鉴...
- 隋如新闫学谦韩云鹏
- 关键词:CT影像
- 文献传递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45例化疗的乳腺癌进行MRI的疗效的诊断分析,化疗前进行MRI检查,化疗2~3月后再进行MRI检查,比较肿瘤大小,ADC值变化,增强扫描的横轴位及曲线的变化等。结果:化疗前的肿瘤大小(29.9±10.3)mm及体积大小(22 689.2±1 090.5)mm^3与化疗后的肿瘤大小(12.6±5.3)mm和体积大小(15 042.9±211.2)mm^3存在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患者的ADC_(mean)值(1 102.6±102.3)×10^(-6)mm^2/s和ADC_(min)值(1 042.9±211.2)×10^(-6)mm^2/s明显高于化疗前(849.9±120.3)mm^2和(715.2±100.5)mm^2/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由Ⅲ型向Ⅰ型变化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后进行MRI评价可以明显观察患者的病灶变化及ADC的变化,进行化疗后患者的曲线由Ⅲ型向Ⅰ型变化的趋势。
- 王伟于凤凯韩云鹏关健
- 关键词:乳腺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磁共振成像
- AlexNet模型分级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基于3.0T MR常规序列图像及T2 mapping构建AlexNet模型,观察其用于分级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价值。方法针对131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及25名无膝关节病变体检者共选取2500幅膝关节MRI,包括常规序列图像及T2 mapping,建立AlexNet模型;对比观察人工阅片、SqueezeNet模型及AlexNet模型用于分级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能。结果AlexNet模型分级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整体效能高于人工阅片及SqueezeNet模型(P均<0.05);其分级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率为97.50%,诊断Ⅰ级损伤精确度、召回率及F1-score分别为99.66%、98.67%及99.16%,Ⅱ级损伤为94.70%、95.33%及95.02%,Ⅲ级损伤为95.61%、94.33%及94.97%,Ⅳ级损伤为98.04%、100%及99.01%。结论AlexNet模型用于分级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效能较佳。
- 车至玮郭冬梅张丽榕韩云鹏任新萍
-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疾病磁共振成像
- MSCT在诊断及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及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NETP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患者MSCT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MSCT在NETP中的诊断价值及对功能性NETP及非功能性NETP的鉴别作用。结果经MSCT检查发现60例患者均为单发情况,即60例患者共60个瘤体,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包含功能性NETP 34例,非功能性NETP 26例;功能性及非功能性NETP患者瘤体所在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检查发现,功能性及非功能性NETP患者在边界清晰、囊变、钙化、脾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功能性NETP患者胰管扩张明显高于功能性NETP患者(P<0.05);功能性NETP患者CT平扫瘤体呈现明显低密度,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非功能性NETP患者CT平扫病灶呈现瘤体呈等密度,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而延迟期强化程度与胰腺组织相似。结论功能性NETP患者胰管扩张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及非功能性NETP患者,且功能性与非功能性NETP患者在CT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病灶均呈现明显差异,可为临床鉴别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王伟韩云鹏杨宏王晓倩
- 关键词:MSCT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84例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CT影像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近年来本院CT检查诊断的脑转移瘤84例,均经手术或临床其他检查确诊。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60例(占71.5%),其他原发肿瘤18例(占21.5%),不明原发癌6例(占7%)。结果CT表现单发病灶26例(31%),多发病灶58例(69%)。发病部位高低依次为顶叶、枕叶、额叶、颞叶、小脑、丘脑及脑干。CT影像特点:①CT平扫脑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类圆形结节。②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呈环形或均匀强化。③病灶周围环以指套样低密度水肿区并多具有占位征象。结论CT检查脑转移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具有定位准确、检查方便、特异性高等优势,是临床诊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T诊断应注意与脑梗死、胶质瘤、脑脓肿、结核球及脑囊虫病等鉴别。
- 隋如新闫学谦韩云鹏
- 关键词:脑转移瘤脑水肿影像特征CT诊断
- 常规MRI、SWI联合第3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灶与碘对比剂外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第3代双源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后出血灶与碘对比剂外渗的早期鉴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行血管内治疗的AIS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血管内治疗后行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检查,统计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及联合检查结果;对比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及联合对早期出血灶的鉴别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及联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早期出血灶与碘对比剂外渗的鉴别结果与随访金标准鉴别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常规MRI检查共33例为早期出血灶,占20.12%,经SWI检查共35例为早期出血灶,占21.34%,经第3代双源CT检查共32例为早期出血灶,占19.51%,经联合检查共37例为早期出血灶,占22.56%;常规MRI对早期出血灶诊断的灵敏度为82.50%,特异度为87.90%,阳性预测值为68.75%,阴性预测值为93.97%,准确度86.59%;SWI对早期出血灶诊断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0.32%,阳性预测值为74.47%,阴性预测值为95.73%,准确度89.63%;第3代双源CT对早期出血灶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1.94%,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93.55%,准确度为90.24%;联合对早期出血灶诊断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91.94%,阳性预测值为78.72%,阴性预测值为97.44%,准确度92.07%;经Kappa一致性检验,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及联合对早期出血灶与碘对比剂外渗鉴别结果与“金标准”鉴别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均良好(Kappa值分别为0.819,0.803,0.822,0.914,P<0.05)。结论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对AIS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灶与碘对比剂外渗均有一定的鉴别作用,三者联合的早期鉴别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韩云鹏杨立臣张琳琳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出血转化
-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准确率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纵隔型肺癌患者8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DR拍片、CT及MRI检查,然后对其手术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在肺癌类型方面,中央型肺癌50例,周围型肺癌34例,分别占总数的59.5%、40.5%;在发病部位方面,右肺上叶30例,右肺下叶26例,左肺上叶22例,左肺下叶6例,分别占总数的35.7%、31.0%、26.2%、7.1%;在病理类型方面,鳞癌42例,小细胞癌22例,腺癌20例,分别占总数的50.0%、26.2%、23.8%。CT、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100.0%(84/84)、100.0%(84/84)均显著高于DR拍片检查81.0%(68/84)(P<0.05),但CT、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不同,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DR拍片,临床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诊断。
- 韩云鹏杨立臣姜斌
-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CTMRI诊断准确率
-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测量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不同窗化观察,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46眼)经手术证实的眼内异物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异物进行三维定位分析。分别在软组织窗和骨窗下进行金属异物最大径的测量,将测量值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所有异物通过MPR定位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骨窗下观察金属异物形态及对异物的测量值较软组织窗准确,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眼内异物的三维定位有重要价值,眼内金属异物大小的测量应以骨窗为准。
- 阎学谦隋如新韩云鹏
- 关键词:眼内异物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平面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