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大浪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遵义市科技局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检测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探讨细胞因子的作用,为生物人工肝及临床治疗肝功能衰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SD大鼠BMSC及原代肝细胞,将生长良好的第3代BMSC与肝细胞按1∶10比例体外共培养(实验组),以单独肝细胞(对照组)和单独BMSC(BMSC组)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情况下肝细胞生存时间和形态,培养48h后用RayBiotech抗体芯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结果实验组的肝细胞生长增殖迅速,肝细胞可存活14d;对照组的肝细胞生长增殖缓慢,细胞培养可存活9d。实验组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表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IL-1、IL-6、IL-10均较对照组及BMSC组升高2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MSC-肝细胞共培养,BMSC可能通过分泌IL-1、IL-6和IL-10促进肝细胞生长,延长肝细胞生存时间。
- 霍大浪刘代顺宁家辉张袁媛冯成军王娜
- 关键词:肝细胞共同培养技术
- 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利用肝细胞、BMSC、BMSC-肝细胞培养上清治疗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胺(D-gal)诱导的大鼠ALF模型,观察各治疗组动物的1周存活率,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肝细胞、BMSC及两者共培养上清治疗组大鼠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共培养上清治疗组大鼠存活率最高达80%;各治疗组ALT、AST、TBI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共培养上清治疗组下降最明显;各治疗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明显减轻,对照组损害加重。结论 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能更有效的救治大鼠ALF模型,有望为AL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 霍大浪宁家辉胡文君刘明颖张袁媛王娜冯成军王英杰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
- 重型肝炎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2组患者疗效、肝功能变化、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指标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对照组为10.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霍大浪
- 关键词:重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肝功能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患者7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37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4周。测定肝功能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67.57%(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香丹注射液可用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 宁家辉霍大浪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香丹注射液肺结核肝损害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2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PE治疗34例次。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79.16%,其中早期为91.67%,中期为77.7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安全可行。
- 宁家辉霍大浪郑在英
-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肝功能衰竭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 比较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与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奥曲肽加泮托拉唑,对照组34例用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加泮托拉唑。比较两组止血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6h内止血率分别为57.04%和14.71%,12h内止血率分别为80.0%和52.94%,24h内止血率分别为97.14%和76.47%,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6.3±2.4)h和(13.4±4.0)h,再出血率分剐为5.71%和26.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和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加泮托拉唑,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是内科治疗的首选药物。
- 宁家辉霍大浪
- 关键词:奥曲肽泮托拉唑垂体后叶素静脉曲张出血
- 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30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在PE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血浆抗凝血酶原III(antithrombinⅢ,ATⅢ)、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肝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后PT、APTT、TT、PTA,AT-III及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亦明显好转,总有效率80%,其中早期为93.75%、中期为80%、晚期为25%。结论 PE可显著改善早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及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 霍大浪张袁媛郑在英
-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肝衰竭
- BMSC上清对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SD大鼠BMSC并收集其上清。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胺(D-gal)建立大鼠ALF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将等体积的BMSC上清及0.9%氯化钠注射液(NS)腹腔注射治疗3d,比较两组动物的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改变和7d生存率。结果 (1)7d存活率分别为:BMSC上清治疗组70%,对照组20%,有显著差异(P<0.05)。(2)BMSC上清治疗组的ALT、AST、TBIL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肝功能损害无明显改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BMSC上清治疗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明显改善。结论 BMSC上清腹腔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ALF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学损害,提高ALF大鼠的存活率,为AL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霍大浪宁家辉张袁媛冯成军江齐林刘代顺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