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锋
-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余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余姚市2008—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近年来余姚市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余姚市2008—2017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上述期间余姚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4114例,报告发病率为241.6/10万。发病高峰为4—7月份,共报告14616例(60.6%);全市21个乡(镇、街道)均有手足口病,凤山最多,占12.5%;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多为散居儿童。采集标本2445份,其中粪便1865份(76.3%),阳性1629份;咽拭子580份(23.7%),阳性174份;肠道病毒71型(EV71)737份(30.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446份(18.2%),其他肠道病毒620份(25.4%)。结论余姚市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2012年后其他肠道病毒取代EV71成为优势病原体,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开展对其他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
- 陈立锋周振宇孔余忠罗学辉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 2014—2023年宁波市市属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2014—2023年宁波市市属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为提高宁波市医疗机构消毒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对宁波市10家市属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共采集样品5443份,合格4920份,总体合格率为90.39%,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2.735,r=0.048,P<0.001)。2020—2023年,总体合格率、口腔用水合格率、医疗机构污水合格率、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2.85%、87.60%、97.80%和98.55%,高于2014—2019年。大规模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污水合格率为92.44%,低于小规模医疗机构。结论宁波市市属医疗机构总体消毒水平逐年提高,但医务人员手和口腔用水合格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 杨思嘉陈立锋朱莹莹陈小英马晓
- 关键词:消毒
- 余姚市2014年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的免疫空白人群中极易暴发或流行.其发病特点出现从儿童高发向成人多发或“双向位移”的趋势[1],成人麻疹的高发及疫情暴发的处置成为消除和控制麻疹的重点之一.2014年3月,余姚市发生了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疫情,疾控机构和有关部门快速应对、积极处置,迅速控制了疫情,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道如下。
- 陈立锋
- 关键词:麻疹病毒暴发疫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免疫空白
- 基于区域信息平台的宁波市2011-2022年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宁波市2011-2022年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并估计年龄-时期-队列效应,为结直肠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宁波市区域信息平台架构的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肿瘤监测数据,计算宁波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分性别、分城乡和分年龄发病率并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 4.9.0.0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宁波市2011-2022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变化趋势,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作为评估发病率上升或下降的指标。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宁波市24~89岁人群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年龄、时期和队列对结直肠癌发病产生的影响。结果2011-2022年宁波市结直肠癌世标发病率的上升幅度为2.72%(95%CI:2.21%~3.24%),男性(3.72%)上升幅度高于女性(1.34%),两者间发病率差距逐渐扩大(P<0.001);城市和农村发病率呈“平行式”上升,AAPC值分别为2.72%(95%CI:2.12%~3.32%)和2.69%(95%CI:1.94~3.44)。宁波市早发性结直肠癌(<50岁)世标发病率以2.25%(0.72%~3.80%)的幅度呈上升趋势,男性、农村的AAPC值分别为3.09%(95%CI:1.21%~5.01%)和2.67%(95%CI:1.02~4.36),女性、城市的AAPC值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宁波市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总人群和男性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2021-2022年发病风险达到最高,RR值分别为1.15(95%CI:1.10~1.21)和1.22(95%CI:1.15~1.30),女性的时期效应不具有统计意义。总人群和男性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总体呈上升趋势,1997-1998年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达到最高,RR值分别为3.02(95%CI:0.97~9.34)和5.91(95%CI:1.46~23.86),女性发病风险呈先上升后波折式下降,1975-1976年出生队列的RR达到最高值1.52(95%CI:1.18~1.96)。结论2011-2022年宁波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防控晚发性结直肠癌的同时,要重视男性人群、农村地区早发性结直肠癌的�
- 包凯芳陈洁平王思嘉王小丽李思萱纪威陈立锋童峰
- 关键词:结直肠癌发病率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浙江省余姚市蜱中携带细菌菌群多样性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蜱中携带的病原体构成。方法对采集的蜱进行形态学分类,再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蜱所携带细菌16S rDNA基因的V3~V4高变异区段序列,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共监测到蜱481只,均为硬蜱科,分别为血蜱属的长角血蜱、扇头蜱属的血红扇头蜱和硬蜱属的中华硬蜱,优势种群为长角血蜱,占94.18%。21组蜱的平均有效序列reads为55 753条,序列平均长度457.82 bp,(G+C)平均含量为52.07%。共产生2 104个分类操作单元,其稀释曲线趋于平缓,样本文库的覆盖率>99%。在蜱携带的微生物中共检出9个门77个属,居前3位的门依次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蓝藻门。其中厚壁菌门的丰度最高,为蜱的优势菌群。还发现了5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分别是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立克次体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以葡萄球菌属为主,最高丰度达98.76%。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蜱所携带的微生物群落信息,为蜱媒传染病、新发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综合监测技术平台的建立提供依据。
- 黄邵军张一罗学辉陈立锋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技术病原体多样性
- 余姚市8月龄内婴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余姚市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余姚市2005-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83例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0年共发生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83例,其中年龄在6~8月龄的45例,占总数的54.2%,〈6月龄的38例,占45.8%;本地居民58例(69.1%),流动人口25例(30.1%)。【结论】将婴儿的初免年龄提前至6月龄,以降低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率。
- 陈立锋黄大利
- 关键词:婴儿麻疹流行病学育龄妇女
- 余姚市2009—2014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了解余姚市近年来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余姚市2009 - 2014 年菌痢的疫情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余姚市2009 - 2014 年菌痢年发病率在(0.79~17.92)/10 万,平均9.06/10 万.全年均可发病,7 - 10 月份为发病高峰.杭州湾沿岸、平原和山区居民的发病率依次递减.0~4 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36∶1,10 岁以下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不同职业发病数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散居儿童、农民、幼托儿童和学生.结论 余姚市菌痢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在高发地区和流行季节,要针对重点人群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将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 陈立锋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