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君 作品数:38 被引量:228 H指数:8 供职机构: 江阴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增殖性脑血管病^99Tc^m-ECD SPECT/CT显像一例 2020年 患者女,62岁,因言语不清伴右眼视物不清3 d就诊。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全套检测均正常。体格检查:血压155/71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5分,定向力正常,口齿不清;双侧瞳孔直径3.0 mm,光反应灵敏,两侧眼球活动无异常,粗测视野右侧同向偏盲;两侧额纹对称,两侧鼻唇沟基本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可疑5级-,余肢体肌力5级,两侧肌张力无异常,两侧腱反射对称阳性,巴宾斯基征阴性。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糖尿病史。头部CT检查示左枕叶低密度,诊断为脑梗死。 陈则君 黄钱焕 叶富华 谢旭纲 孟宪平 高恒关键词:眼球活动 口齿不清 言语不清 定向力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管腔直径≥50%)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依据AHA15段分段法,对有效节段进行评价,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了解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1360节段冠状动脉中,共显示病变284节段,其中272节段得到CAG证实,18节段64SCTCA显示中度狭窄而CAG显示仅为轻度狭窄,6节段64SCTCA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而CAG显示中度狭窄,23节段重和中度狭窄的评估两者结果不一致,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狭窄的敏感性为95.77%、特异性99.07%、准确度为98.68%。结论:64SCTCA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准确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进行CAG检查前的有效筛选手段。 朱建新 孟宪平 谢旭刚 顾娅婷 陈则君 徐新关键词: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12年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腔内血管重建术及手术治疗,三者各有利弊、互为补充,但尚未达成共识。介入科医师应当充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则君 孟宪平 王伯元关键词:夹层 手术 颈动脉蹼一例 被引量:2 2018年 患者男,68岁,因2型糖尿病8年入院。患者无头痛头晕、无肢体活动不灵及失语或听力障碍。血压119/66mmHg(1mmHg=0.133kPa),神经系统查体及病理征均阴性。颈动脉超声:右颈内动脉起始段后壁见细线状强回声,呈“=”形,长约5mm,与后壁内膜相连,该处未见血栓及斑块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示该处血流混叠(图2)。 薛勤 陈则君 董愉 蔡洁琼 缪伎玄 邹大中关键词:颈动脉 超声检查 CT血管成像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SPECT/CT显像一例 2017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右胸背部隐痛不适伴时有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局部有轻度压痛,血常规检查无异常(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均正常),碱性磷酸酶正常,肿瘤相关抗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均正常。胸部CT提示右第6肋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强化较明显,考虑恶性肿瘤行全身骨平面显像。 陈则君 费锋 蒋峰 孟宪平关键词:肋骨 肉芽肿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16层CT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可靠性及价值 2007年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比较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可靠性及价值。方法:5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6层CTA,对各个冠脉节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6层CT诊断轻、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8.09%、84.21%、98.72%,94.59%、99.97%、87.50%、99.59%,92.50%、97.52%、75.51%、99.37%。结论:16层螺旋CT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筛选手段以及冠脉手术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常规方法。 陈新军 张华 陈则君 王东升 郑若龙 李伟章 钱惠东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可靠性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99Tcm-MIBI SPECT/CT在慢性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CT显像在慢性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术前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慢性肾病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3~72(44.54±14.07)岁。28例患者术前行甲状旁腺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及超声检查,均采用甲状旁腺全切术加自体移植术(tPTX+AT)治疗。统计术中检出甲状旁腺的位置、数目、大小;比较99Tcm-MIBI SPECT/CT显像和超声检查的甲状旁腺检出率,并将术中检出甲状旁腺按最大线径分为≥1 cm和<1 cm两组,比较两种方法对两组不同大小甲状旁腺的检出率。结果28例患者术中共检出甲状旁腺109枚,其中位于甲状腺背侧97枚;异位12枚,分别异位于颈动脉鞘内3枚、气管食管沟内2枚、纵隔内2枚、锁骨头平面2枚、甲状腺内2枚、胸腺内1枚。109枚甲状旁腺最大径线为0.7~3.8 cm,其中≥1 cm有57枚,<1 cm有52枚。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甲状旁腺总检出率及最大径线<1 cm的甲状旁腺检出率分别为84.4%(92/109)、78.8%(41/52),均高于超声的69.7%(76/109)、55.8%(2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6.722,P值均<0.05);而最大径线≥1 cm的甲状旁腺,99Tcm-MIBI SPECT/CT显像及超声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有3例仅由超声检出。结论99Tcm-MIBI SPECT/CT显像较超声对SHPT甲状旁腺的检出率高,能检出数目更多、直径更小的甲状旁腺;而超声对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更具有优势。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99Tcm-MIBI SPECT/CT显像联合超声对慢性肾病SHPT进行术前定位诊断。 薛勤 陈则君 邵清 赵可 黄钱焕 邹大中 周斌关键词: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蹼二例 被引量:5 2018年 男,43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头痛2 h于2017年12月30日急诊入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脑干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4年,平时血压控制不佳;"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体检:血压177/118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言语不清,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指鼻试验不能完成,Kernig征阴性。为明确脑干出血病因行头颈动脉CTA检查,轴面薄层CT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腔内薄膜样结构(图1),矢状面重组图像显示左侧颈动脉窦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薄膜样突起(图2),诊断为左侧颈动脉蹼(carotid web)。给予调控血压、控制脑水肿、止血及营养神经后患者好转出院。 陈则君 谢旭纲 薛勤 孟宪平 张慧萍关键词:头颅CT检查 颈动脉窦 右侧肢体无力 BABINSKI征 血管 血压控制不佳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初探 2005年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对 18例病人行CTA检查 ,应用VR和MIP法重建 ,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 2例动脉瘤与DSA对照 ,2例动脉瘤和 2例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CTA脑血管主干其主要分支显示率 10 0 % ,大脑中动脉 5级分支显示率 94.44 %(17/18) ,清晰显示了 4例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清晰显示了 2例AVM畸形血管团 ,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质量高 ,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的筛检方法。 陈则君 孟宪平 骆柏清 朱建新 于月升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8 2011年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指夹层仅局限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而无主动脉受累。临床罕见,尸检其发病率为0.06%^[1]。 陈则君 孟宪平关键词:动脉瘤 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超声检查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