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疗效观察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注射液
  • 2篇急性
  • 2篇奥拉西坦治疗
  • 2篇痴呆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独参汤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醒脑静注射液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水平
  • 1篇血压

机构

  • 8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煤炭总医...

作者

  • 9篇陆尤
  • 6篇万继峰
  • 5篇徐云燕
  • 5篇周卫东
  • 5篇常素杰
  • 3篇刘长春
  • 3篇郝丽梅
  • 2篇任歆
  • 1篇赵颖
  • 1篇孙焱
  • 1篇张焱
  • 1篇赵茹梅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门诊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单药组(洛伐他汀20 mg,po,qn),一组联合用药(洛伐他汀20 mg,po,qn+阿昔莫司0.25 g,po。bid)。每组30人,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联合治疗组TC、TG、LDL-C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除皮肤反应高于单药组外,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好,并且安全。
孙焱陆尤张焱
关键词:洛伐他汀阿昔莫司混合型高脂血症安全性
240例立普妥改善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颈部斑块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立普妥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对颈部斑块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合并Ⅱ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立普妥组120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120例(B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立普妥组患者20mg每日一次,分别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84.3%,治疗后为70.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指标改善程度成正比。结论:立普妥治疗并改善合并Ⅱ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赵颖陆尤赵茹梅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立普妥
脑膜癌病12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2例诊断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首发症状以头痛、呕吐为主,可伴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均不同程度增高,脑脊液中均找到癌细胞;头颅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强化。结论脑膜癌病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头颅MRI增强扫描发现脑膜强化对脑膜癌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万继峰陆尤徐云燕刘长春常素杰周卫东
关键词:脑膜癌病脑脊液细胞学影像学检查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苦碟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客观判断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糖及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均增高,传导速度均增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神经的潜伏期缩短更明显,波幅增加更增高,传导速度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神经传导速度(NCV)明显改善。
万继峰陆尤郝丽梅任歆徐云燕常素杰周卫东
关键词:苦碟子注射液甲钴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伴意识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出血伴有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分别用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疗效确切。
万继峰陆尤郝丽梅任歆徐云燕常素杰周卫东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脑出血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8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奥拉西坦组)80例,给予奥拉西坦0.8g,3次/日;对照组(脑复康组)给予脑复康0.8g,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MMSE测评其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奥拉西坦组患者MMSE评分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以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
陆尤万继峰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独参汤治疗产后血崩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独参汤”是指以单味人参水煎制成的方剂,古代医案中记载主要用于治疗“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独参汤”发展至今,现代临床一般用于急证的治疗。近年来,独参汤在治疗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对于产后大出血的...
陆尤
关键词:独参汤产后出血人参皂苷钙离子浓度
文献传递
乐脉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乐脉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6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72例,分别给予乐脉颗粒(0.6 g,3次/d)治疗、奥拉西坦(0.8 g,3次/d)治疗、乐脉颗粒和奥拉西坦联合治疗,3组疗程均为12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乐脉颗粒联合奥拉西坦组评分较其他两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脉颗粒联合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确切。
万继峰徐云燕刘长春常素杰周卫东陆尤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乐脉颗粒MMSE量表ADL量表
急性脑梗死血糖水平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三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分别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并分析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水平与病变部位关系。结果:血糖正常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与临床疗效明显好于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越靠近中线血糖水平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高血糖水平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
万继峰陆尤郝丽梅刘长春徐云燕常素杰周卫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神经功能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