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铭
- 作品数:27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EDC68耐磨堆焊电焊条的研制
- 1999年
- 采用ZWZY5配方设计系统拟订试验方案,对试验数据进行直观分析、正交回归、最优化计算,建立了堆焊金属硬度的回归方程,找出了各药皮成分对堆焊金属硬度、抗裂性、工艺性能等的影响规律,研制成功了综合性能优良的EDC68超高硬度、超高耐磨、高韧性、耐冲击堆焊电焊条。
- 银舜生银煜明钟定铭银锐明
- 关键词:正交试验焊条
- 基于齿轮加工原理的精确建模及ANSYS有限元分析
- 2008年
- 本文基于齿轮加工原理利用Pro/E的机构运动仿真功能精确构建出了齿轮模型,然后利用Pro/E与ANSYS的接口,把所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对齿轮在一定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状态进行了实例分析和研究。
- 戴进钟定铭
- 关键词:齿轮加工ANSYS有限元
- 堆焊金属裂纹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堆焊金属出现裂纹的形成机理。为避免裂纹的产生,应考虑改变沉淀相的溶解状态、晶粒度、氢的聚集以及接头脆性。研究了一些高、中硬度耐磨焊条的抗裂情况,为耐磨堆焊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钟定铭刘建国银锐明银煜明
- 关键词:堆焊金属韧性沉淀相耐磨堆焊
- ZWZY5配方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2003年
- 采用正交回归设计、最优化方法相结合,开发成功ZWZY5配方设计系统。该系统选用L18(2~1×3~7)正交表拟订试验方案,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建立焊条性能回归方程;然后,将回归方程作为目标函数,进行最优化计算,求得性能指标最佳的焊条配方。用该系统研制成功EDC68等10多种电焊条,EDC68堆焊焊条,可进行不预热或低温预热(150~350℃)堆焊,其堆焊层不开裂或轻微开裂。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高韧性和耐冲击等优良综合性能,其常温硬度不小于66HRC,一般可达68~71HRC。批量用于经受高应力、强冲击以及剧烈磨损的混凝土泵耐磨板堆焊,没有脆性掉块现象,泵送高度180 m时,可泵送混凝土13 000 m^3左右,远远超过了国内外其他耐磨焊条所堆焊耐磨板的使用寿命。
- 银舜生银锐明银煜明黎孟阳钟定铭
- 关键词:焊条堆焊
- 超高硬度、超高耐磨、高韧性、耐冲击堆焊电焊条的研制
- 采用ZWZY5配方设计系统拟订试验方案,进行直观分析、正交回归、最优化计算,建立了堆焊金属硬度的回归方程,得到了各药皮成分对堆焊金属硬度、抗裂性、工艺性能等的影响规律,研制成功了综合性能优良的EDC68超高硬度、超高耐磨...
- 银舜生银煜明钟定铭银锐明
- DSP全模糊控制包装机的凸轮定位差动器的交流伺服系统
- 根据裹包机的伺服系统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由DSP 实现的四个模糊控制器组成的全数字、高动态性能的凸轮定位器的交流伺服系统,采用空间矢量PWM 调制器,仿真和实现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该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研究时间大大降低,且...
- 陈兴国钟定铭陈玮
- 关键词:裹包机模糊控制交流伺服系统调制器
- 文献传递
- 径向网络裹包机凸轮定位差动器交流控制的非线性观察器
- 2006年
- 根据裹包机的交流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但速度控制受到系统固有不确定的影响,采用RBFN不确定观察器的鲁棒机定速度控制器,建立控制输入更新权值和约束常数的自适应规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和有意义的。
- 钟定铭陈玮陈兴国
- 关键词:裹包机交流电机观测器
- 试论高校后勤服务总公司的财务管理
- 2002年
- 统一的财务管理是后勤总公司集中财力、平稳过渡的需要。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收入及成本管理是后勤总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科学理财是后勤总公司固定的利润源。
- 刘建国钟定铭温辉
-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
-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就独立学院如何结合教育规律、市场需求、自身特点和实际条件准确地进行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研究了其实现目标的各种构成要素,如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并分析如何使这些要素与定位达到有机的统一。
- 钟定铭彭溯源王小兵
- Fe包覆Si_3N_4金属陶瓷相反应热力学分析
- 2012年
- 研究非均相沉淀热还原法制备Fe包覆α-Si3N4复合粉末常压烧结界面反应特性,并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 600℃下烧结时,α-Si3N4部分转变为β-Si3N4,Fe相消失,转而生成FeSi化合物;在1 700℃下烧结时,α-Si3N4基本转变为β-Si3N4,FeSi化合物消失,Fe相重新出现;在烧结过程中,FeSi化合物或Fe晶粒发生明显长大,呈圆球状分布在Si3N4晶粒之间,实验结果可通过热力学分析进行解释。
- 银锐明钟定铭范景莲刘勋王刘功
- 关键词:氮化硅热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