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贞 作品数:116 被引量:1,678 H指数:22 供职机构: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广东省小于10岁麻疹病例患病特征电话调查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10岁麻疹病例患病特征,为有效防控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2012年10月10日至2013年1月27日间发病的<10岁实验室确诊麻疹非死亡病例进行电话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接种史、接种前预约、医院暴露情况、诊疗和疫情处置等内容,并进一步了解适龄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MV)原因。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调查296例<10岁麻疹病例,其中≥8月龄者(适龄接种MV)占80.41%(238/296),以男性为主(208例),男女性别比为2.36∶1,88.18%(261/296)为散居儿童。81.76%(242/296)的病例分布在非珠三角地区。238例≥8月龄病例中,仅13.03%(31/238)接种过MV,未接种MV原因主要为应接种疫苗时患病或不适(67.63%,140/207)。结论本次调查中麻疹感染者主要是广东地区常住≥8月龄儿童,且多未接种MV。广东部分地区存在常规免疫薄弱环节,应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MV及时覆盖率。 邱泉 吴承刚 王选平 钟桂红 林永杰 郑慧贞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 广东省2004~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为其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广东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常态散发水平,病例主要分布在粤北及珠江三角洲地区,8月为发病高峰,﹤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主要病原体为CoxA24变异型病毒株),病例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6~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主要分布在15~39岁和﹤10岁的工人、民工、学生及儿童等。[结论]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关键期为5~7月,工厂、学校及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是其防控工作的重点;建议以集体单位开展"红眼病"症状监测为主实施暴发疫情管理和医疗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为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孙立梅 郑慧贞 李灵辉 吴德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病学 广东省2005~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49 2016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5~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广东省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4年广东省报告的AEFI个案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广东省2005~2014年共报告36 776例AEFI个案,年增长率为39.53%,广东省126个县区均有AEFI报告,94.36%的个案在48h内报告,98.51%的个案在48h内完成调查。AEFI报告数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之比为2.10∶1;男女性别比为1.51∶1;≤1岁占50.36%,AEFI发生在接种后≤1d内占85.49%。2005~2014年各年AEFI报告发生率为15.77/100万~183.10/100万;异常反应发生率为5.54/100万~41.83/100万。一般反应以发热和局部红肿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无菌性脓肿为主,严重异常反应发生少见。结论广东省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逐步提高,达到了全国监测方案标准。AEFI发生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多数AEFI发生在接种后1d内,异常反应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 刘宇 赵占杰 谢莘 刘隽 蓝韵华 陈剑云 郑慧贞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安全性 某市小学生手足口病知晓率调查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某市在校小学生对手足口病的知晓情况。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东省某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所小学的各年级各随机抽取8人,对他们进行手足口病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小学生238人,平均年龄(10±4)岁。手足口病的知晓率为18%;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28%;手足口病的知晓率高年级比低年级高(χ2=8.3,P<0.01);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年级比低年级高,县级学校比镇村级学校高(前者χ2=15.2,P<0.01;后者χ2=6.0,P<0.05);饭前便后洗手预防手足口病的知晓率最高,达46%;小学生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老师、电视和家长。结论某市小学生对手足口病的知晓率低,应加强其宣传教育。 黄国贤 戚佩玲 陈振明 张正敏 郑慧贞关键词:小学生 手足口病 知晓率 广东省城乡居民流感样疾病2周患病及经济负担入户调查 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乡居民流感样疾病的发病率和经济负担,为制定流感样疾病和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6年12月中下旬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调查地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所有年龄组人群进行入户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流感样疾病发病、就诊和治疗相关费用等情况。[结果]全省调查了珠海和肇庆市的2个市辖区和2个县共3958户14018人。自报2周内患过流感样疾病的150人次,2周发病率为1.07%,推算年发病率为0.478次/人/年。城市(0.93%)和农村(1.21%)、男性(1.18%)和女性(0.96%)的2周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组2周发病率最高(5.74%),25~44岁组最低(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541,P=0.000)。幼托儿童的2周发病率最高(7.22%),离退休最低(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83,P=0.000)。2周发病率呈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χ2=224.880,P=0.000,趋势χ2=118.749,P=0.000)。自报就诊的114例,就诊率76.00%;自报住院0例。男女、城乡之间就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感样疾病的人次均直接医疗费用139.60元,其中就诊病人123.95元(95%CI83.68~164.22),未就诊病人15.66元(95%CI9.82~21.50)。人次均直接非医疗费用(含患者额外购买营养品、就医交通和食宿费用,探视人员赠送营养品、探视交通和食宿费用,陪护交通、食宿和工资费用)27.06元(95%CI7.50~46.62)。人次均误工天数1.27d(95%CI0.70~1.83),人次均间接费用38.47元。因患流感样疾病所致的人次均经济负担205.13元。[结论]流感样疾病和流感的疾病负担不容勿视。要重视加强流感样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件,积极推广流感等疫苗接种工作,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疾病负担。 郑慧贞 郭汝宁 李灵辉 李剑森 张锦清关键词:流感样疾病 流感 经济负担 抽样调查 利用多种比例失衡技术侦测广东省水痘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疑信号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利用比例失衡分析(Disproportionality analysis,DPA)侦测广东省2009-2014年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可疑信号。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东省2009-2014年有明确诊断的Var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利用DPA中频数法的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及贝叶斯法中的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和模糊贝叶斯伽马-泊松收缩论(Empirical Bayes Gamma-Poisson Shrinker,GPS)方法检测可疑信号。结果共有8 233例明确诊断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纳入分析,其中VarV异常反应461例(5.60%),使用ROR、PRR和BCPNN方法分析发现3个可疑信号,使用GPS方法发现2个可疑信号;可疑信号主要是接种VarV后的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结论 DPA发现VarV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可疑信号增高,需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研究验证,并探索适合中国疫苗安全监测的数据挖掘技术。 刘宇 徐新 徐新 谢莘 郑慧贞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信号 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实施强化免疫 1995年 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实施强化免疫许锐恒,郑慧贞麻疹活疫苗应用至今已26年,其免疫效果国内外结论相似,对麻疹抗体阴性的易感儿童免疫接种成功率达95%以上。80年代中期,出现提高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后麻疹病例增加的反跳现象,已引起各国的广泛重视[1],全... 许锐恒 郑慧贞关键词:麻疹 强化免疫 免疫接种率 高危人群 2008—2012年广东省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预防措施。方法病例资料来自2008—2012年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包括病例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麻痹后就诊、免疫接种等情况,并采集双份粪便送省脊灰实验室检测。对残留麻痹AFP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残留麻痹的有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广东省2008—2012年共报告1 659例AFP病例,其中231例残留麻痹,占13.92%。残留麻痹病例集中分布于0~4岁,占82.25%(190/231),接种3剂次及以上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者占67.97%(157/231),麻痹前多有发热症状(占71.43%,165/231),以下肢麻痹多见(占67.10%,155/231),粪便标本脊灰病毒分离率为19.82%(45/227)。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女性、麻痹前发热、粪便分离出脊灰病毒是使AFP病例残留麻痹风险升高的因素,OR值分别为1.673、1.560、6.535;脊灰疫苗免疫3次以上、发病年龄较大是使AFP病例残留麻痹率降低的因素,OR值分别为0.505、0.570。结论粪便分离出脊灰病毒使AFP病例残留麻痹风险显著升高,残留麻痹病例中可能存在部分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加强对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临床诊断,有利于明确残留麻痹中可能存在的脊灰疫苗相关病例,进而采取防控措施。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有利于减少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发生。 谭秋 郑慧贞 朱琦 韩轲 刘宇 刘楚钿关键词:统计学 军团菌病的流行概况以及预防控制 被引量:11 2006年 朱展鹰 郑慧贞 黄国超 李东悦关键词:军团菌病 传染性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 社会进步 2005—2009年广东省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省水痘报告发病资料,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广东省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暴发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共报告水痘病例106 894例,死亡1例,5年的病例数分别为10 8541、6 287、24 747、27 931和27 075例,发病率在12.15/10万~29.90/10万之间,2005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8年最高。1~5月病例为60 206例(占56.32%),12月病例为13 306例(占12.45%);广州、深圳、佛山、中山、韶关等5市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0.72%;<15岁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8.37%;5年报告病例中,学生占48.89%,幼托儿童占19.90%,散居儿童占18.88%。5年间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279起(其中2005年无报告水痘暴发疫情),病例7 853例,98.22%的暴发发生在学校(274起),其中乡小学发生129起,占学校暴发数的47.08%。暴发疫情集中在3—5月和11—12月,分别占总数的49.82%、32.26%,暴发疫情规模最少的为10例,最多的为146例,病例数<50例的疫情254起,占91.04%。结论广东省水痘发病高峰在冬春季,病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人群以<15岁青少年为主,乡村小学是水痘暴发发生的重要场所,大部分水痘暴发疫情规模<50例病例。在儿童中开展含水痘疫苗的常规预防接种是控制水痘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彭志强 郑慧贞 吴承刚 疏俊 韩轲 谭秋 林嘉子关键词:水痘 流行病学 疾病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