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海霞

作品数:1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学
  • 3篇徐玉诺
  • 3篇桐城派
  • 3篇教育
  • 2篇序跋
  • 2篇人文
  • 2篇诗歌
  • 1篇代文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疏导
  • 1篇序跋文
  • 1篇学法
  • 1篇学生思想政治...
  • 1篇学史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知识
  • 1篇知识教育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铁道警官高等...

作者

  • 13篇邢海霞
  • 1篇张娜
  • 1篇沈平

传媒

  • 4篇开封教育学院...
  • 3篇科教导刊
  • 2篇天中学刊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焦作师范高等...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桥梁”与“路障”——林纾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林纾是一个不肯趋时的"堂吉诃德"。他因独具翻译特色的"林译小说"被大家熟知。译文之举在清末被视为具有维新救国、开启民智、富国强兵的功能,也就是在这一个意义上,林纾和他的创作成为"新青年"由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后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在如何看待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文言与白话的关系问题上,林纾又成了新文化运动的"路障"。梳理林纾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有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理解之同情"地对待古人。
邢海霞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探析被引量:7
2011年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双向反馈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改变单纯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邢海霞
关键词:教学方法素质教育
Sakai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教学现状的研究——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Sakai系统在高校逐步推广使用,但在推广使用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具体教学实践,分析目前在Sakai环境下教育队伍和教育对象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邢海霞沈平
关键词:教师队伍
继承与创新:王小波《红拂夜奔》创作谈
2014年
唐末传奇小说《虬髯客记》中最早塑造了红拂女这个人物形象,小说将她的个人命运与历史变革相连,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对红拂女形象的刻画,使红拂女,李靖和虬髯客的形象更加生动,个性更加凸显,也让"风尘三侠"的传奇故事深入人心。当代作家王小波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写作手法,在历史传说的框架上结合当代社会,重新塑造了"风尘三侠"的形象,借历史的故事描写自己的感受,在继承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红拂夜奔》这部带有浓重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新历史小说。
邢海霞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2013年
反思近几年高校发生的惨剧,反映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因为人文关怀的不足和心理疏导的不畅。建立和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目前要切实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积极措施。
张娜邢海霞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实·新·活·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高校中文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作为文学史,它与中国现代历史分不开;作为文学,它是现代中国人的一段审美历程。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过程既要注重作为历史部分的客观性和谨严性,又要注重作为审美历程的人文性和审美性,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就是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灵活多变和审美精神四者的统一和有机结合。
邢海霞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徐玉诺小诗中的爱与美
2016年
作为中原诗坛的开路人,徐玉诺在小诗创作中,通过对自由体诗内容和形式的探索,把现实世界与梦境幻想处理得非常恰当。他的早期诗歌创作,侧重对大自然的讴歌、乡村诗意之美的表述和对童真之爱的表达。
邢海霞
关键词:徐玉诺小诗爱与美
桐城派序跋研究之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17年
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学界对桐城派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其中与桐城派序跋研究相关的成果主要包含在通论性综述、文献整理考辨和作家作品等研究之中。对桐城派序跋研究史加以梳理,从序跋文体的角度对桐城派研究予以回顾与展望,有助于推动桐城派研究的深入发展。
邢海霞
关键词:桐城派
徐玉诺诗歌里的乡村抒写
2015年
徐玉诺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有创作实绩的河南籍作家。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之一,他坚持"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主张,在创作中记录了20世纪20年代中原地区乡村生活的真实场景。他的诗歌创作从对乡村人物精神的勘探和对乡村女性的赞美两个方面,体现他对乡村世界的抒写。
邢海霞
关键词:徐玉诺诗歌乡村乡村女性
桐城派作文教学法述评
2017年
桐城派作为有清一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在其传衍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法,从方苞的"义法"、刘大櫆的"神气"、姚鼐的"格、律、声、色、神、理、气、味"到曾国藩的"义理、考据、辞章、经济"、姚永朴的"辩体,达用"等,都是从具体教学和创作实践中来,同时通过阅读和对各种选本的圈点、评语的学习,将这些理论落到实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使初学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邢海霞
关键词:桐城派写作内容写作影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