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田英 作品数:39 被引量:100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麋鹿朊蛋白全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3年 为获得中国麋鹿朊蛋白(PRNP)的全基因,并利用DNAStar软件与已报道的其他动物的朊蛋白全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根据GenBank中马鹿朊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提取的总基因组中扩增得到麋鹿PRNP基因;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中,获得克隆产物并测序。结果,成功扩增出了中国麋鹿PRNP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GEM-T-ML;对克隆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麋鹿PRNP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771bp,编码256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前体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28 200u;与已报道的其他鹿科动物朊蛋白全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8.8%以上,与几种非鹿科动物的同源性在96.5%~98.4%之间。结果表明,麋鹿PRNP基因的核苷酸和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鹿科动物的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而与几种非鹿科动物间的同源性也较高,说明朊蛋白是一种古老的高度保守的蛋白。 刘雨田 孙成友 李娟 迟田英 张鑫鑫 于小静 王志亮关键词:麋鹿 克隆 塞尼卡谷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2 2016年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塞尼卡谷病毒(SVV)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病毒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引物和探针,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SV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在2.8×107拷贝/μL^2.8×10~1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与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2.8拷贝/μL,灵敏度高于普通PCR;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为1.73%~4.0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SVV的检测,还可以作为诊断技术储备,应对我国未来可能出现流行的猪原发性疱疹病。 樊晓旭 赵永刚 迟田英 哈登楚日亚 吴晓东 王志亮关键词: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2013-2017年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遗传演化特征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田间流行毒株P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对2013-2017年中国21省份37个疫点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流行毒株进行磷蛋白基因(P基因)序列比较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37个毒株P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9 2,变异分布在47个位点;P蛋白氨基酸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7 9,变异分布在26个位点。与15株代表毒株的序列比对发现:2013-2017年中国37株PPRV流行毒株P基因的10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序列突变,其中3个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以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2013-2017年中国流行的37个毒株构成基因Ⅳ系中1个独立的进化分支,与2007年传入西藏的毒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2013-2017年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变异较大;随毒株流行时间增长,P基因的突变位点增多,但不同毒株突变位点不同,表现为相对随机的突变。 盛琰翔 刘春菊 王清华 迟田英 马洪超 王志亮 吴晓东 包静月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 P基因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及其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3年 在病毒学领域中,如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偶联应用质谱和稳定同位素标记等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可从整体层面上分析组织或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翻译后修饰,探索蛋白质的功能及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有助于病毒感染及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推动病毒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发展。作者简要论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及其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孙成友 李娟 刘雨田 李玉保 迟田英 宋芳 于小静 王志亮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病毒 2013—2017年我国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分子演化特征 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我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分子流行特点,对2013—2017年我国37株PPRV流行毒株进行血凝蛋白(H)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7个毒株H基因核苷酸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77,变异分布在41个位点,H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32,变异分布在24个位点。与15株代表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发现,2013-2017年我国37株PPRV流行毒株H基因的13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序列突变,其中9个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以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2013-2017年我国流行的37个毒株构成基因4系中一个独立的进化小分支。本研究阐明了2013-2017年我国PPRVH基因的分子演化特征,从而为该病控制和消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刘春菊 盛琰翔 王清华 迟田英 朱琳 王英丽 马洪超 王志亮 包静月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 西尼罗热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5年 西尼罗热(West Nile fever,WNF)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关病例报道,因此加强WNF监测尤为重要。为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掌握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对WNF病原学和抗体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病原学检测技术方面:病毒分离是疫情确诊不可或缺的,可为疫病防控提供物质基础:核酸检测是疫情确诊的主要技术,包含PCR、等温扩增、核酸测序等,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有效鉴别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与黄病毒科其他成员:抗原检测因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差,不推荐用于疫情确诊。抗体检测技术方面:ELISA敏感性较高,但存在交叉反应,影响了抗体检测的准确性:斑块减少中和试验(PRNT)是WNV抗体检测金标准,可用于WNV抗体阳性确诊,但成本高、耗时久。未来需要开发能够有效区分黄病毒科其他成员的商品化ELISA方法,既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又能保障检测结果准确,为WNF防控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刘春菊 迟田英 刘珊 韩秀琚 于小静 任炜杰 李金明 王志亮关键词:西尼罗热 病原学检测 抗体检测 新发现的骆驼朊病毒病 2022年 骆驼朊病毒病是近来在北非地区发现的感染单峰驼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发病骆驼年龄均在8岁以上,病程3~8个月,以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反应过敏、不时倒地、站立困难为特征;在脑部特定区域出现海绵状空泡病变,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能够检测到朊病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暂未将该病判定为新发病。由于相关信息非常有限,本文仅对该病的起源、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特点、WOAH观点、防控建议等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引起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警惕。 刘雨田 于小静 迟田英 宋芳芳 吴晓东关键词:朊病毒 临床症状 病原检测 非洲猪瘟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2023年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其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疫苗也处于研究阶段。病毒载体疫苗作为一种经济省时的新型疫苗,免疫效果稳定且安全,可用于递送ASFV免疫原,对于发展ASF免疫防控技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ASFV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ASFV现有病毒载体疫苗免疫原选择和各病毒载体抗原递呈效果及其免疫原性,为后续ASFV的免疫学研究和病毒载体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宋芳芳 刘春菊 任炜杰 迟田英 王志亮关键词:非洲猪瘟 疫病防控 牛海绵状脑病诊断技术 牛海绵状脑病诊断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BSE诊断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及综合判定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BSE的诊断,其中临床诊断适用于BSE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H·E组织病理染色法适用于BSE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方... 王志亮 刘雨田 孙成友 迟田英 宋芳芳 邹艳丽 于小静 吴晓东 王树双鹿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在自主研制的抗鹿朊蛋白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建立和优化了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CWD)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诊断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石蜡病理切片制作方法制备阴性和阳性切片,应用ABC法对获得的5株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5株单抗(编号分别为5A5、3B2、6D12、5E3、1F5)中只有5E3和3B2可以与CWD的阳性鹿延髓切片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且5E3的反应较强烈,3B2的反应较弱,其它3株单抗则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无特异性免疫反应。此外,5E3的稀释比例为1:10 000时,免疫反应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单抗5E3可以用于我国CWD的监测。 张鑫鑫 刘焕奇 刘雨田 孙成友 迟田英 于小静 邓明义 王志亮关键词:单抗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