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月
- 作品数:57 被引量:20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低纬高原地区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及栽培要点
- 2023年
- 为培育低纬高原地区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引进优异资源与该区域优良大豆品种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育成2个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云黄16和云黄17。2018-2019年,云黄16和云黄17参加云南省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云黄16平均产量为3801 kg/hm^(2),较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24.4%;云黄17平均产量为3528 kg/hm^(2),较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15.5%。2019年,云黄16和云黄17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其中云黄16平均产量为3058.8 kg/hm^(2),较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39.5%;云黄17平均产量为3162.9 kg/hm^(2),较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44.2%。经测定,2个品种均属高油大豆品种,其中云黄16粗蛋白质含量为38.1%,粗脂肪含量为22.37%;云黄17粗蛋白质含量为38.5%,粗脂肪含量为23.44%。云黄16和云黄17均适宜云南省低纬高原地区常年种植,可净种、间作和套种。2020年,云黄16和云黄17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滇审大豆2020003号和滇审大豆2020002号。
- 赵银月张亮崔兴洪刘和湖黄国贤韩玉芝王铁军
- 关键词:大豆低纬高原高产高油栽培要点
- 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是以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的变异较大;其次是底荚高、株高和主茎节数;生育期的变异最小。②通过聚类,将参试的105份材料分为5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这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
- 赵银月保丽萍耿智德王铁军
- 关键词:大豆杂交亲本聚类分析
- 播期对云南夏播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明确云南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产区的最适宜播期,并从中筛选出适宜不同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引进和本地的6个大豆品种(冀豆17来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徐豆18和徐豆14来自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黄13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滇豆4号和滇豆7号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21、5月31、6月10、6月20日),研究在云南夏播气候条件下,播期对参试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云南夏播大豆产区最佳播期是5月21日左右。随着播期的推后,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和节间长逐渐降低;产量构成因子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反之渐增,蛋脂总量逐渐下降;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 赵银月周林红耿智德詹和明王铁军
- 关键词:大豆播期
- 易门县中海拔区大豆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筛选出适宜易门县种植的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引进6个大豆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黄1408-1、云黄1408-2、云黄1202-5田间表现生长势较强、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产量均突破450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38.39%、36.42%、34.98%,可在易门县中海拔大豆产区进一步示范种植;齐黄34田间表现早熟、株矮抗倒伏、籽粒大且均匀饱满,适宜作鲜食大豆;云黄1202-6和云黄1202-4-2田间表现植株高、百粒重较大,产量中等,可进一步试验。
- 李灶福高仕兰金红云赵银月王贤智罗斌李艳兰蒋欣彤杨进成
- 关键词:大豆农艺性状
- 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 通过对49份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8.34%的前4个主成分来评价云南省地方大豆品种资源.通过系统聚类,将参试的49份品种分为了5类,各类群性状之间...
- 赵银月耿智德保丽萍王铁军
- 关键词:大豆地方品种资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文献传递
- 不同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群体效益的影响
- 2025年
- 适宜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筛选出效益高的间作模式,采用玉米∶大豆2∶3、3∶4、3∶5、4∶6这4种间作模式,以大豆净作(SS)和玉米净作(MM)为对照,通过对大豆农艺性状、土地当量比(LER)、群体产量、产出效益等指标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群体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如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3∶5、4∶6模式较2∶3、3∶4模式更有优势;3∶5、4∶6模式较2∶3、3∶4模式大豆增产显著,3∶5模式较2∶3、3∶4模式大豆分别增产20.5%、24.7%,4∶6模式较2∶3、3∶4模式大豆分别增产13.1%、17.1%,3∶5、4∶6模式群体经济效益较好,3∶5、4∶6模式的相对产量损失(AYL)较高且大于1,说明2种处理方式相较于等面积的大豆或玉米净作能取得更高的产量;间作种植群体产量显著高于净作,间作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系统产量,经济效益较大豆净作(SS)增加8.9%~24.6%,较玉米净作(MM)增加45.5%~66.5%。因此,玉米∶大豆3∶5、4∶6为最优配置,能有效提高群体效益,可在云南省推广应用。
- 张亮谢镕洲代希茜孙淳皓单丹丹赵银月
- 关键词: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农艺性状
- 高抗大豆新品种云黄1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 2021年
- 云黄18平均生育日数115天,属于高产、高抗、广适的大豆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75.8公斤/公顷,较对照平均增产10.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4.5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5.1%。蛋白质含量41.50%,脂肪含量21.12%。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云南省海拔1944米以下区域种植。
- 赵银月张亮詹和明李琼王铁军
- 关键词:大豆抗病选育栽培要点
- 云南大豆品种抗虫性鉴定及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温室栽培接虫鉴定与田间套种自然鉴定相结合,对9个大豆育种新材料和品种进行了抗鳞翅目害虫鉴定及评价试验研究,用目测抗虫指数调查法,计算平均抗虫指数,得到综合抗虫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豆育种材料和品种12-1、滇豆6号、滇豆7号对鳞翅目害虫抗性表现为抗虫(R);大豆育种材料和品种11-1、29-1、67-1、89-1、滇豆4号、滇豆5号对鳞翅目害虫抗性表现为中抗(MR)。试验结果品种间差异明显,调查及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为大豆田间抗虫品种筛选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李向东杨明英耿志德曹继芬赵志坚赵银月裴卫华王铁军
- 关键词:大豆品种
-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剂量除草剂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选用2种除草剂5种不同的剂量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杂草防效、作物安全及产量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用量为1200~1500 mL/hm2,33%二甲戊灵用量为1875~2250 mL/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对作物安全,作物可增产20%以上,筛选出的各除草剂用量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土壤封闭处理。
- 赵银月耿智德詹和明代希茜王铁军
- 关键词:间作大豆玉米除草剂防效
-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幅宽和玉米密度对大豆产量构成及水平分布的影响
- 代希茜詹和明赵银月王铁军
- 关键词:幅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