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伟
- 作品数:216 被引量:19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稠油乳状液颗粒转向剂连续在线生产及注入一体化方法
-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稠油油藏乳状液颗粒转向剂的连续在线生产及注入一体化方法;将稠油与水按照质量比1:4~9加入高速分散剪切机中,依次加入乳化剂、转相剂、稳定剂,高速分散剪切机的转速为0~1500rpm,剪切时...
- 赵光戴彩丽王增林赵明伟汪庐山由庆严志虎
- 文献传递
- 制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界面润湿调控驱油剂与表面活性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方法。制备方法包括:(1)在酸和砜类溶剂存在下,将式(I)<Image file="DDA0003796403870000011.GI...
- 李琳金晓戴彩丽王子昭吴一宁赵明伟
- 滑溜水压裂液减阻剂减阻性能评价综合性实验设计被引量:4
- 2022年
- 滑溜水压裂液的减阻性能是滑溜水压裂液的研究重点。利用自主研发的压裂液摩阻测定仪研究了不同加量、排量及实验温度对滑溜水压裂液用减阻剂减阻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对其减阻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排量下,减阻率随着减阻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时,减阻率基本保持不变,最优的减阻剂浓度添加范围为0.15wt%~0.20wt%;在同一加量下,减阻率随着排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的最优排量为35 L/min;在同一排量下,减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25℃时,减阻率最高。该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滑溜水压裂液的减阻机理和流体的流动规律,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提高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
- 赵明伟闫若勤李阳刘时春程云龙郭旭
- 关键词:减阻剂减阻机理
- 纳米SiO2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机理
-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颗粒在稳定乳液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的吸附改变了纳米颗粒的亲疏水性,使纳米颗粒具有界面活性。本文研究了稳定乳液的复配体系并观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纳米颗粒活性的影响,0...
- 王若玙吴一宁李源赵明伟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 文献传递
-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对油气储层渗流影响评价装置与方法
- 本发明属于非常规油气开发增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对油气储层渗流影响评价装置与方法,二氧化碳增压及注入系统提供二氧化碳气源及压力,二氧化碳增压及注入系统连接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相平衡反应系统;超临界二...
- 戴彩丽孙鑫杜明勇孙永鹏由庆王涛赵明伟吴一宁赵光
- 文献传递
- 超临界/液态CO2压裂液减阻/携砂一体化评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液态CO<Sub>2</Sub>压裂液减阻/携砂一体化评价装置,包括超临界/液态CO<Sub>2</Sub>泵注系统、井筒摩阻测量系统、动态携砂可视化系统和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四个部分;井筒摩阻...
- 徐忠正赵明伟戴彩丽吴一宁高明伟丁飞邹辰炜
- 缓交联耐温耐盐聚合物冻胶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交联耐温耐盐聚合物冻胶压裂液,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0.4%‑0.6%聚合物稠化剂、0.6%‑1.0%交联剂、0.05%‑0.4%破胶剂,0.2%‑1.0%助排剂,0.5%‑2%黏土稳定剂,余量为水...
- 吴一宁戴彩丽赵明伟李琳袁彬晏翔黄永平曹梦娇何龙李亮张建军伍亚军
- 羟基对双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和流变行为的影响
- 超分子自组装主要是指通过疏水作用、范德华力、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等形成的小分子自组装行为,近年来受到广泛研究。羟基作为一种亲水和给电子基团,将其引入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连接基团可明显改变其在溶液中的聚集和流变行为。本文分别通过...
- 吴雪鹏戴彩丽赵明伟
- 关键词:羟基
- 低渗油藏裂缝调流-基质增注协同体系研发及提高采收率性能评价
- 2025年
- 为了解决低渗油藏存在着裂缝与基质的非均质性强、驱油流体易沿裂缝窜流导致基质原油动用程度低等开发难题,研发一种水凝胶粒子裂缝调流-碳量子点基质降压增注协同体系,对比评价协同体系提高采收率性能,并借助核磁共振试验分析基质原油动用机制。结果表明:水凝胶粒子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本体水凝胶与水的体积比1∶1,剪切速率40 Hz,剪切时间8 min,得到的水凝胶粒子平均粒径为1.2μm,Zeta电位绝对值为31.46 mV,黏度为7.5 mPa·s;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为2.0~3.5 nm,碳基纳米流体的耐温耐盐性能良好,耐温可达到90℃,耐盐可达到7×10^(4) mg/L;纯水驱、水凝胶粒子裂缝调流、碳基纳米流体基质降压增注以及协同体系调流增注驱油试验的最终油相采出程度分别为8.56%、25.70%、14.78%、37.89%,核磁共振成像与T 2谱结果表明通过调流-增注协同体系对裂缝基质岩心的调控,岩心基质中的剩余油得到了有效波及和动用。
- 赵明伟马振峰戴彩丽张育铖杨子腾谢雨欣
- 低渗油藏凝胶颗粒裂缝调流模拟方法与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 2025年
- 精确模拟分析凝胶颗粒在裂缝体系内的运移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是决定凝胶颗粒调流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的关键。结合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凝胶颗粒在储层多孔介质内的迁移与堵塞过程研究。首先通过有限元法求解纳维-斯托克方程得到流场信息,通过牛顿定律及线弹性模型刻画凝胶颗粒迁移和碰撞过程,基于曳力模型实现流体和颗粒的耦合流动。在线膨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剪切影响与流动时间双重因素,刻画凝胶颗粒膨胀过程,进而实现凝胶颗粒运移封堵机制分析,并明确注入参数体系主控因素,优选凝胶颗粒体系最佳注入参数。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凝胶颗粒调流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模型平均精度超过95%,注入凝胶颗粒质量分数对裂缝封堵率及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注入颗粒压力、注入体积为次要因素,形成的凝胶颗粒裂缝调流最佳注入参数设计成果,为指导凝胶颗粒调流技术矿场应用提供了有效工具和理论指导。
- 袁彬袁彬陈耀明张伟张伟张伟
- 关键词: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