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骨折后
  • 2篇动脉
  • 2篇血脂
  • 2篇凝血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对症
  • 1篇对症处理
  • 1篇多发伤
  • 1篇胸腰椎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小板
  • 1篇血脂指标
  • 1篇腰椎
  • 1篇右膝
  • 1篇右膝关节
  • 1篇增生
  • 1篇脂肪栓塞

机构

  • 9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赵志强
  • 2篇徐宁路
  • 2篇钱雪丰
  • 2篇王勇
  • 1篇刘栓
  • 1篇杨洪平
  • 1篇曹平
  • 1篇李雯婷
  • 1篇胡冰
  • 1篇刘拴
  • 1篇张杰
  • 1篇程子林
  • 1篇郭奉斌
  • 1篇邓松柏
  • 1篇杨二平
  • 1篇张明勇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骨折后凝血与血脂指标的关系探讨
2010年
目的对骨折早期血小板计数及凝血、血脂指标进行检测,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8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94例非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4h内PLT的变化;凝血、血脂指标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PLT差异存在显著性;凝血、血脂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凝血反应及血脂代谢为各自独立的过程;骨折后注意抗凝及调节脂肪代谢。
赵志强
关键词:骨折血小板凝血血脂
下肢骨性包块切除术后肺动脉栓塞1例
2010年
赵志强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切除术后膝关节骨质增生包块骨性右膝关节
骨折治疗方法用于多发伤治疗的影响效果
2020年
探析在多发伤治疗中使用骨折治疗方法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多发伤患者共计9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程序和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到三组,分别是急诊治疗组、择期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尤其是三种治疗方法的骨折治疗效果、多发伤疗效等数据,要详细记录。同时将三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根据观察发现,严重度评分等于或高于30分的患者共有54例。将三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进行比较,择期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45例患者进行随访,三组远期并发症情况比较,择期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以急诊手术治疗组相比,相对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骨折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有着抑制作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合理的应用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创伤的减小同样具有良好作用,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赵志强
骨折后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2010年
目的:研究骨折早期凝血状态的变化,探讨它在骨折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将118例下肢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94例非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4h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作相关分析。结果:骨折组PT、Fg、INR高于对照组,APTT、TT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APTT与Fg呈负相关。结论:骨折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大;骨折早期不宜使用抗凝药物。
赵志强
关键词:骨折凝血深静脉血栓形成
误诊为骨科疼痛的带状疱疹2例
2010年
1临床资料例1男,55岁。2009年11月1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头部疼痛,呈针刺样痛,范围包括左侧头额、顶、枕部,来我院门诊以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症处理。病情加重,伴发作性心慌、恶心,5d后左侧头面部出现皮疹并眼睑红肿,到外院抗感染治疗,无好转入我院。
赵志强
关键词:骨科疼痛带状疱疹椎动脉型颈椎病误诊抗感染治疗对症处理
sox-9通过Wnt3a/β-catenin通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sox-9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并鉴定BMSCs,对细胞进行sox-9过表达和敲降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表达对照组、干扰对照组、sox-9过表达组、sox-9干扰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观察细胞的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Ⅱ)和聚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ox-9、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sox-9过表达组的CollageⅡ和Aggrecan表达显著升高,而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sox-9可能是调控间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关键因子,通过抑制Wnt3a/β-catenin信号途径,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樊薰勤张明勇李雯婷钱雪丰徐宁路王勇曹平张杰郭奉斌赵志强郑金鹏刘盾刘拴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复杂性骨折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自2007年10月~2008年4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复杂性骨折19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有无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1、2、3、6、12个月时常规随访,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最后一次随访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8周,平均16周。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疾患、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再移位、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复杂的粗隆部骨折。
杨洪平胡冰程子林王勇刘栓赵志强杨二平邓松柏徐宁路钱雪丰
关键词:股骨粗隆部骨折接骨术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
探究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使用微创椎弓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在我院创伤骨科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据调查分析,患者均符合胸腰椎创伤性骨折诊断标准,在入组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并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渗血以及1例肌肉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VAS评分以及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也更优于对照组,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且两组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创伤性患者使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对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赵志强
骨折后血脂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2010年
目的:研究骨折早期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病因。方法:将下肢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非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4h内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骨折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与TG或LDL-C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折后血脂各指标有显著的变化;应早期、有效地减轻骨折对机体的刺激强度及持续时间;血脂检测可用于骨折后机体脂肪代谢状况的监测。
赵志强
关键词:骨折血脂脂肪栓塞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