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宏
- 作品数:2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新青年》广告多元意义的承载
- 2011年
-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的渊源关系极深,《新青年》广告有着对《甲寅》月刊广告注重科学和学理精英风格的承继与超越。并在拥有学科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广博性、开放性的基础上,彰显了对刊物自身宗旨和文学改革的宣传,重视文学翻译和新文学性的启蒙特质,与时代思潮紧密关联,承载着与新文学同步发展的多元意义,发挥了广告所特有的传播媒介作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新青年》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辐射影响强度。本文通过对《新青年》前期刊载的广告进行全面梳理,来探究"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 赵亚宏
- 关键词:广告
- 略谈清廷为人参采作制定的种种严酷制度
- 2013年
- 为了满足朝廷的需求,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历代皇帝制定了种种严酷制度,疯狂榨取人民的血汗。
- 赵亚宏孙文采
- 关键词:黑人惩处
- 《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 章士钊于1914年5月创刊的《甲寅》月刊,成为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和留学日本的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民族出路与表达个人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它是对清末民初社会启蒙思潮的理性反思和扬弃,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是《新青年》问世前欧洲进...
- 赵亚宏
- 关键词:《甲寅》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新文学运动
- 文献传递
- 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与孔子的生态德行观被引量:3
- 2013年
- 面对长白山野山参濒临灭绝的现状,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同时从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弘扬孔子德行观。
- 赵亚宏孙文采
-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道德
- 苏曼殊“三次出家”考及出家深层原因探析
- 2011年
- 苏曼殊与章士钊《甲寅》月刊渊源很深,又是鲁迅创办《新生》的同人之一。其"三进佛门""三次出家"之说在学术界甚为流行。其实癸卯年(即1903年)在惠州破庙中出家的那次才是真实的。该文力求在梳理材料中了解来龙去脉,去伪存真,以正视听。同时结合作品探讨苏曼殊出家的深层原因:因"难言之恫"而形成孤独绝望自卑好走极端的心理特征。
- 孙放远赵亚宏
- 关键词:苏曼殊
-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关系探究
- 2010年
-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基础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地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深具精英文化品味与风格,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若说《甲寅》月刊是联接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和新文学倡导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实践者。该文旨在探讨《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渊源关系,从宏观上进行梳理与剖析,进而彰显出新文学运动形成内因的多元性与《甲寅》月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赵亚宏
- 关键词:《甲寅》月刊渊源关系
- 论胡适对新文学翻译种子的培植——从翻译《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看其文学翻译观被引量:1
- 2010年
- 文学翻译是"五四"新文学理论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胡适认为要改造中国文学,必先翻译外国名家作品,以西洋的文学方法作为我国新文学创作的模范。他采用直译手法用白话或白话式文言进行翻译,与他改革中国文学的主张一脉相承。通过对《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译作的剖析,来探究胡适早期的文学翻译观,及其对翻译小说文学艺术价值的选取。
- 赵亚宏于林枫
- 关键词:翻译小说翻译观
- 老把头:参农的精神生态
- 2012年
- 作为一种文化,理应具有一个核心,一个灵魂,我们说,老把头就是长白山民间文化之魂。没有老把头,就没有长白山文化。为了求实求真,笔者下了很大工夫研究他。如果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应如此。对此,《安图县志》叙述最全面:"一切求财于山者,都向山神老把头叩头,求其护佑。"
- 赵亚宏孙文采
- 关键词:生态民间文化历史唯物主义
- 从《甲寅》月刊的广告看其杂志的精英倾向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对《甲寅》月刊登载的广告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甲寅》月刊中广告宣传具有学科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广博性、科学性、学理性、开放性,因此,《甲寅》月刊具有当时其它刊物难以拥有的为知识分子所青睐的精英倾向,并为《青年杂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赵亚宏
- 关键词:《甲寅》月刊广告广博精英
-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冥婚现象背后——对《菊英的出嫁》和《春阳》的剖析被引量:3
- 2007年
- 《菊英的出嫁》和《春阳》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冥婚题材的小说,通过对这两篇作品的剖析,使我们了解到这不是简单对古老习俗的摹写,而是在冥婚现象背后蕴藏着厚重的、悲凉的社会现实,是作家对美好人性的探寻。
- 赵亚宏
- 关键词:冥婚《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