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永红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牦牛
  • 5篇家牦牛
  • 5篇大通牦牛
  • 2篇育种
  • 2篇月龄
  • 2篇牦牛育种
  • 1篇犊牛
  • 1篇野牦牛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杂种
  • 1篇杂种公牛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理指标测定
  • 1篇体视学
  • 1篇屠宰
  • 1篇屠宰试验
  • 1篇牛犊
  • 1篇染色体组
  • 1篇染色体组型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陆仲璘
  • 8篇贾永红
  • 7篇阎萍
  • 6篇王敏强
  • 5篇芦志刚
  • 4篇柏家林
  • 2篇乔存来
  • 2篇潘丽贞
  • 2篇郭刚
  • 2篇李孔亮
  • 1篇杨宗涛
  • 1篇赵龙泉

传媒

  • 8篇中国草食动物

年份

  • 8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家牦牛及野牦牛杂交后代犊牛组织呼吸代谢和肺组织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文章采用瓦氏微量呼吸测压法,对头胎的初生、3月龄和6月龄家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肝、肾、心和肺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试畜肺的组织学和肺泡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牦牛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以反映其对高原少氧生态环境的适应特性.牦牛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比其它组织高,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y=aebt,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作为牦牛组织呼吸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横交半血野牦牛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家牦牛即横交半血野牦牛,有低的组织呼吸代谢率,表明横交半血野牦牛比家牦牛更能适应高原少氧的生态环境.牦牛组织呼吸代谢强度3月龄前弱,3月龄至6月龄随月龄增加而明显增强.肺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牦牛肺泡的气-血屏障系统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是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少氧生态环境中所形成的独具而完备的组织结构,横交半血野牦牛肺泡直径比家牦牛大,肺泡壁厚度比家牦牛薄,单位肺组织断面上肺泡所占比例和肺细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数比家牦牛高,这些都有利于横交半血野牦牛在高原少氧条件下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
柏家林陆仲璘王敏强芦志刚贾永红乔存来尹满财潘丽贞
关键词:家牦牛肺组织结构
大通牦牛自繁试验报告
2005年
在牦牛育种过程中,应用低代牛横交理论以F1为0世代自繁,采用有计划的近交(近交系数界于0.03125~0.125),不仅能使新群体在体型、外貌、毛色等外观性状方面快速趋于一致,而且横交牛展现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和生态适应能力.初生重较家牦牛大2.23 kg,6月龄较家牦牛重14.83 kg,胴体较家牦牛重7.43 kg,越冬保活率较家牦牛高5个百分点.
陆仲璘王敏强芦志刚阎萍贾永红乔存来尹满财潘丽贞
关键词:牦牛育种屠宰试验
大通牦牛的培育——18月龄横交一世代牦牛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F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F1代横交育种群(命为0世代),繁育一世代牦牛.于1994.11.10~15日对一世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一世代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同龄非育种群牦牛重32.77 kg,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切块重前者较后者分别重14.89、13.86和4.36 kg,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屠宰率为47.30%.表明牦牛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贾永红芦志刚阎萍杨宗涛赵龙泉殷满才
关键词:牦牛育种产肉性能
大通牦牛的培育——不同类型牦牛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及其与牦牛强抗逆性关系的研究
2005年
研究了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及家牦牛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Cu Zn-SOD)、过氧化氢酶(简称CAT)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薯高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和横交一世代牦牛之间、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牦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与牦牛抗逆性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陆仲璘芦志刚贾永红阎萍王敏强柏家林
关键词:牦牛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抗逆性
大通牦牛的培育——3月龄野、家牦牛杂种犊牛生理指标测定
2005年
试验对3月龄半血野牦牛、横交牦牛、家牦牛8项生理指标进行测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牛犊在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分类、血沉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公母性别之间也无差异.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半血野牦牛、横交牦牛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说明了野牦牛后代从小自身所具有强有力生理调节机制,比家牦牛具有更强适应高原少氧的恶劣生态环境.
阎萍陆仲璘王敏强贾永红
关键词:生理指标牦牛犊
大通牦牛的培育——野、家牦牛杂种公牛生精水平的研究
2005年
通过解剖组织学、体视学方法及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6~24月龄公牛睾丸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形态学观察,组织定量学参数、乳酸脱氢同工酶(LDH)及LDH-x活性及百分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睾丸组织的超微结构、生殖细胞发育程度相似.12月龄时公牛精细胞开始分化,第一批精子生成,睾丸开始迅速生长,应为牦公牛的初情期.睾丸的重量和曲细精管、生殖上皮的体积密度及生精上皮高度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和变厚.曲细精管的空腔体积密度及间质组织的体积密度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小,睾丸和附睾LDH同工酶随月龄增长和睾丸组织生殖细胞发育,活性分布规律和电泳图谱特征表现出明显组织器官特异性.24月龄时,睾丸和附睾6条带俱全.LDH-x位于LDH4及LDH5之间,标志着牦公牛性成熟开始和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是同步的.
阎萍陆仲璘芦志刚贾永红王敏强柏家林
关键词:睾丸组织体视学
野、家牦牛及后裔产毛量、毛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2005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牦牛资源的开发利用愈来愈广阔,其中毛绒的工业化利用也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毛绒产量,进一步了解毛绒工艺品质和细微结构,已成为牦牛选育和研究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通过导入野牦牛血液,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的选育试验,不但提高了家牦牛的肉乳生产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毛绒产量.……
阎萍陆仲璘郭刚李孔亮卢鸿计贾永红
野家牦牛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2005年
研究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与气干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野牦牛、家牦牛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牦牛和家牦牛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均为2n=60,雄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根据测算结果常染色休勾端着丝点,性染色休XX和XY均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
郭刚贾永红阎萍陆仲璘李孔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