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明荣
- 作品数:155 被引量:2,151H指数:30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提高盐碱地作物耐盐性的专用长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盐碱地作物耐盐性的专用长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肥料采用的包膜材料能控制肥料在土壤中缓慢释放,并且肥料在土壤中释放完毕后,所采用的包膜肥料在土壤中无毒无害,且膜材料含有大量营养元素磷和多种中微量元素能为...
- 董元杰 陈为峰贺明荣诸葛玉平王振林胡国庆
- 小麦源库比与产量形成期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被引量:30
- 1995年
-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表明,源库比是影响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源库比大,向穗部(库)分配比例小;反之,向穗部分配比例大。不同品种源库在调节同化物分配上的作用不同。源库比是影响结实性和粒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因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鲁麦14号的穗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小,而使鲁麦15号、辐63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孕穗期叶面施氮是一项延衰增源措施。它对鲁215953的结实性无明显影响,但使鲁麦15号平均粒重增加,尤其是中上部小穗粒重增加明显。本文对小麦品种的源库类型划分进行了讨论。
- 王振林尹燕枰贺明荣孙学振
- 关键词:小麦源库比衰老结实性
- 不同水分处理对鲁麦23灌浆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鲁麦23灌浆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鲁麦23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浇水(4水,底墒水、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和干旱处理(1水,底墒水)2种栽培条件下,测定鲁麦23灌浆期水势、AGPase、SSS和SOD活性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正常处理下,鲁麦23旗叶的脯氨酸含量、光合速率、籽粒蔗糖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抗衰老酶活性均高于干旱处理;干旱处理下,旗叶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正常处理,旗叶水势、渗透势均低于正常处理,说明干旱胁迫破坏小麦旗叶正常生理生化过程,导致有机物合成受阻,加快衰老进程,从而造成产量降低。[结论]该研究为深入了解干旱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 邱牧贺明荣姚凤娟许亮亮黄传华贾殿勇李飞王成雨代兴龙
- 关键词:干旱灌浆期
- 灌水量与密度互作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1年
- 为明确协同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灌水量和种植密度,选用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22’(S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溉水平(不灌水、每次灌水45、60、75 mm)和4个种植密度,其中泰农18选用135×10^(4)、270×10^(4)、405×10^(4)、540×10^(4)株·hm^(-2),山农22选用90×10^(4)、180×10^(4)、270×10^(4)、360×10^(4)株·hm^(-2),研究了籽粒产量、麦田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水量和密度互作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总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受到灌溉水平、种植密度及两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每次灌水量为45 mm,泰农18种植密度为405×10^(4)株·hm^(-2)、山农22种植密度为270×10^(4)株·hm^(-2)时,两品种籽粒产量均达到最高,拔节后棵间蒸发量占阶段农田总耗水量的比例最小,1 m以下土壤水消耗比例、水分利用效率高。种植密度与灌溉量合理组合,有利于降低水分无效损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 张秀朱文美董述鑫初金鹏初金鹏郑飞娜代兴龙贺明荣
-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灌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 利用靶向定量蛋白组学方法测定小麦籽粒链终止子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靶向定量蛋白组学方法测定小麦籽粒链终止子的方法,包括(1)初步确定目标蛋白,(2)全蛋白提取,(3)蛋白的还原烷基化,(4)蛋白的酶解、除盐,(5)建库:采用液质联用,将所有样品混合进样跑质谱,建立样...
- 代兴龙 张秀贺明荣 刘运景 柏慧 初金鹏 郑飞娜
- 文献传递
- 不同基因型小麦磷素代谢差异研究被引量:16
- 2004年
- 临汾 118单茎磷素含量在缺磷条件下极显著高于鲁麦 13,在施磷条件下显著低于鲁麦 13;有机磷 /无机磷值 ,临汾 118在生育前期高于鲁麦 13,而在灌浆期后低于鲁麦 13;临汾 118籽粒中磷素含量较鲁麦 13低 ,而保留在地上其他部分的磷素含量较鲁麦 13高 ;挑旗期后临汾 118单位磷素对应的群体净光合速率较高 ;临汾 118为磷素高效、不敏感品种 ,而鲁麦 13为磷素低效、敏感品种 ;较高的籽粒P2 O5的籽粒生产量或较低的籽粒磷素含量可以作为磷高效小麦品种的一个选择指标。
- 邱化蛟许秀美冷寿慈贺明荣于瑞忠
- 关键词:基因型小麦磷效率
- 无垄种植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2025年
- 为协同提高黄淮海麦区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于2022—2024年,以传统的小畦大垄种植模式(T1)和大畦小垄种植模式(T2)为对照,设置无垄种植模式(T3)处理,研究不同畦垄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农56的T3模式较T1、T2单位面积穗数分别提高20.59%、8.90%,花前营养器官储藏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提高7.50%、9.18%,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分别提高14.43%、7.27%,产量分别提高13.11%、8.51%;山农43的T3模式较T1、T2单位面积穗数分别提高16.06%、9.74%,花前营养器官储藏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提高5.66%、9.26%;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分别提高15.92%、9.67%,从而使得产量分别提高16.17%、10.04%。山农56的T3模式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较T1、T2分别提高11.50%、7.19%,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1.50%、7.16%,进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16%、8.53%;山农43的T3模式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较T1、T2分别提高15.40%、9.07%,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5.41%、9.06%,进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平均提高16.20%、10.06%(P<0.05)。结果表明T3模式下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的提高是其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种植下小麦大面积增产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 肖丽华吕鹏鞠正春张辉王芃钟川贺明荣代兴龙
- 关键词:冬小麦边行优势氮素吸收利用
- 麦棉套作条件下棉麦对氮素吸收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6年
-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麦棉套种条件下棉麦氮素吸收和运转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条件下,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利用率显著提高,且所吸收的氮素较多地分配到籽粒中。与此相反,棉花所吸收的氮量和肥料氮利用率均比纯作春棉降低,收获期有较多的氮素滞留于营养器官和铃壳中。
- 曹鸿鸣贺明荣王明友王振林
- 关键词:小麦棉花套作氮肥
-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灌浆期弱光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78
- 2001年
- 选用粒重对籽粒灌浆期弱光适应能力不同的 4个典型小麦品种 (系 ) ,分析研究了籽粒灌浆期弱光和人为阶段性遮荫对各品种 (系 )千粒重、阶段灌浆速率、旗叶光合速率、花后 14 C同化物分配及开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再分配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浆期弱光不敏感品种 (系 )的突出特点是 ,解除遮荫后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具有较强的补偿性增长效应。其原因可归结为开花前较多的干物质积累 。
- 贺明荣王振林高淑萍
- 关键词:小麦粒重弱光籽粒灌浆期
- 氮肥基追比与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7年
-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基肥∶追肥为1∶1、1∶2、1∶5)和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处理能显著降低小麦千粒重、籽粒产量以及籽粒的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例,峰值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也相应降低,而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应提高,导致淀粉品质变劣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得以改善;在基追比例1∶1的基础上增大拔节期氮素追施比例,能显著提高小麦常温和高温胁迫下籽粒产量,缓解高温胁迫对小麦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不良影响,而对小麦籽粒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粉的粘度指标影响甚微.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拔节期氮肥追施比例可有效减缓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的负面影响,但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较小.
- 吴翠平贺明荣张宾张洪华刘永环
- 关键词:小麦氮肥基追比高温胁迫籽粒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