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启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6篇光学
  • 5篇红外
  • 3篇纳米
  • 2篇单晶
  • 2篇动力学
  • 2篇数控
  • 2篇抛光
  • 2篇热成像
  • 2篇热像仪
  • 2篇转鼓
  • 2篇面形
  • 2篇非球面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动力学
  • 2篇6H-SIC
  • 2篇亚表面
  • 1篇弹性夹具
  • 1篇电视
  • 1篇吊舱
  • 1篇动力学研究

机构

  • 19篇昆明物理研究...
  • 4篇长春理工大学
  • 4篇云南北方驰宏...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谢启明
  • 3篇杨晓京
  • 2篇潘顺臣
  • 2篇姜杰
  • 2篇杨静
  • 2篇杨彦辉
  • 2篇吴宏斌
  • 1篇岳清
  • 1篇李林涛
  • 1篇白玉琢
  • 1篇贾钰超
  • 1篇李茂忠
  • 1篇石晓光
  • 1篇吴海华
  • 1篇李刚
  • 1篇乔海红
  • 1篇卿德友
  • 1篇李奕威
  • 1篇陈俊其
  • 1篇李天宇

传媒

  • 6篇新技术新工艺
  • 5篇红外技术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工具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稀有金属
  • 1篇应用光学
  • 1篇云光技术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划刻实验的单晶锗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采用Cube压头对单晶锗进行变载与恒载纳米划刻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已加工表面进行观测,根据表面形貌将划刻过程分为延性域、脆塑转变域及脆性域三种,对各个阶段的表面成型及材料去除方式进行了研究。使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阶段划刻力进行非线性拟合,并利用相关系数检验拟合函数可靠性,结果表明划刻力与划刻深度存在强相关性。同时分析了单晶锗的弹性回复率随划刻距离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工件的弹性回复率将从纯弹性阶段的1逐步回落至0.76左右。基于脆塑转变临界载荷,以裂纹萌生位置作为脆塑转变标志,首次结合工件已加工表面弹性回复,提出一种适用于计算单晶锗的脆塑转变临界深度模型,其脆塑转变临界深度为489 nm。
耿瑞文杨晓京谢启明李芮罗良
关键词:表面形貌
红外窗口和整流罩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被引量:42
2012年
在当前复杂的战场情况下,军用光电系统需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工作,这就要求这些系统的外部光学元件(窗口和整流罩)具有能够在各种苛刻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能力。根据系统的应用,常用的窗口和整流罩材料有蓝宝石、ZnS、ZnSe、Ge、Si等。另外,还可选择如尖晶石、AlON和MgF2等其它材料。对上述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给出了其性能参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谢启明李奕威潘顺臣
关键词:红外窗口红外整流罩红外光学材料材料特性
异形锗窗加工中心的精密成形被引量:2
2009年
锗窗是高性能红外热成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了热像仪的整机性能。由于Ge单晶的硬脆性,传统的异形锗窗成形均由工人按与零件形状完全相同的标准样板手工研磨,加工效率低,外形尺寸一致性差。本文介绍了将立式加工中心应用于复杂形状的锗窗外形成形的方法,使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且零件具有良好的外形一致性。
杨彦辉谢启明吴宏斌姜杰
关键词:加工中心
一种红外晶体材料复杂折转棱镜数控加工技术
2025年
Ge、Si等红外晶体材料的复杂折转棱镜常用于红外导引头,是滚仰式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的一个核心光学元件。因其形状特异复杂,给加工、检测及批量生产带来了挑战。传统古典法加工采用手工研磨、抛光和改角,面形、表面质量和角度都依赖人工技能控制,效率低,质量一致性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复杂折转棱镜数控精密加工技术,从棱镜结构分析入手,采取加工中心成形,单点金刚石飞切的工艺路线,通过减少装夹次数及确立工序衔接基准面保证成形毛坯加工精度,通过专用工装将棱镜固定于精密转台,对5个工作面一次装夹飞切完成以保证棱镜的角度精度,最终突破复杂折转棱镜数控加工技术,实现面形精度N≤0.8光圈,ΔN≤0.5光圈,角度误差在25″以内,表面质量满足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要求,加工效率较传统抛光法提高5倍以上。
马峰亮谢启明谢启明李建恒张步华段有辉周旭环郭春荣
关键词:红外晶体材料数控加工基准面
锗单晶二维六面扫描转鼓的数控精密成形被引量:5
2010年
锗单晶二维六面扫描转鼓是Ⅰ类通用组件热像仪(CTICM-I)的核心元件之一。单点金刚石切削技术(SPDT)成功解决了其批量生产难题,但其成形工艺为手工操作,加工精度低,外形尺寸一致性差,必须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才能保证SPDT的加工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将国产普通立式加工中心应用于该零件的精密成形方法,完工后的转鼓毛坯表面质量满足要求,其精度和外形尺寸一致性得到显著提高,成倍减小了SPDT的加工余量,进而提高转鼓的整体生产效率。
杨彦辉谢启明岳清吴宏斌姜杰
关键词:转鼓数控
小尺寸硅单晶异形平面抛光工艺研究
2023年
光学冷加工正朝着数控加工和高效加工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手工修抛工艺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仍有其必要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本文针对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的小尺寸硅单晶异形平面光学元件表面质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通过对比手持旋转抛光头对固定工件抛光和手持工件采用古典抛光机抛光两种方式,研究不同手工抛光方式对硅单晶小尺寸异形平面表面质量的改善效果。实验发现当控制好抛光时间,操作手法适当时,两种方法对工件原有面形均不会造成显著变化,而对工件表面粗糙度Ra有明显改善。比较而言,手持抛光头抛光会在工件表面产生道子,采用抛光机抛光效率优于手持抛光头抛光,且工件表面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谢启明谢启明吴应强应常宇范威张步华郭春荣夏天兵
关键词:硅单晶抛光
硒化锌晶体超精密切削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硒化锌晶体在红外成像与激光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典型软脆性材料,其材料去除机理目前尚不清晰,获得超光滑表面仍极具挑战。文中采用槽切法研究刀具负前角对硒化锌晶体脆塑转变临界深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随切削参数变化规律,提出实现硒化锌晶体塑性域切削的理论模型。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和拉曼光谱仪,系统分析了进给率对工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完整性及亚表面损伤的影响,提出表面缺陷形成机理,进而揭示硒化锌晶体材料去除机理。
耿瑞文谢启明张万清康杰梁悦青杨晓京李芮
关键词:材料去除机理
车载潜望式热像仪光学系统的头部设计
1999年
本文探讨潜望式车载热像仪的潜望镜头部设计思想、方法, 并给出一设计实例。
谢启明
关键词:潜望式热像仪光学系统车载
红外锗窗片的双面磨抛工艺被引量:4
2009年
依据双面研磨和抛光的原理,提出了红外锗窗片双面磨抛的加工工艺,从技术特点和生产实践过程等方面对工艺进行分析和验证,多次批量加工实践证明,零件能够达到使用要求,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平面零件的平行度问题,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加工红外锗窗片的新方法。
乔海红卿德友杨静谢启明
关键词:红外
基于纳米划刻实验的单晶锗表面变形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Cube压头对单晶锗进行变载荷纳米划刻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已加工表面形貌进行观测,根据工件形貌特征将划刻过程分为延性域、脆塑转变域及脆性域3种,对各个阶段的表面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拉曼光谱分析了划刻时单晶锗物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单晶锗工件划刻时由晶体相转变为非晶相的相变主导了塑性变形过程。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不同阶段划刻力,并利用相关系数检验拟合函数可靠性。分析了单晶锗的弹性回复率随划刻距离变化趋势,并结合工件弹性回复率对单晶锗划刻过程中摩擦系数进行量化分析,将其分解为黏着摩擦系数与耕犁摩擦系数。基于Irwin断裂理论,以裂纹萌生位置作为脆塑转变标志,提出一种适用于计算单晶锗的脆塑转变临界载荷模型,其脆塑转变临界载荷为50.5 mN。
耿瑞文杨晓京谢启明肖建国李芮
关键词:相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