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刚
- 作品数:48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一种混动飞机电推进热管理系统的地面试验验证平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飞机电推进热管理系统的地面试验验证平台,包括液冷源架构和控制模块;所述液冷源架构包括丙二醇冷却回路组和润滑油冷却回路组;所述丙二醇冷却回路组包括三个独立回路,用于分别冷却整流器组、锂电池组和电机控制器...
- 李海旺谢刚余明星高胜寒陶智何旭楠冯韵谢良
- 一种基于综合效能的电推进系统架构选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综合效能的电推进系统架构选型方法,包括:获取任务参数与架构参数并输入至电推进系统架构选型优化模型中,获得不同架构动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基于整体效率获得实际航程;判断实际航程是否满足航程要求,若不满足,则...
- 李海旺李雅男冯韵谢刚何旭楠李亚宬余明星陶智
- 接口分组件单板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2005年
- 介绍一种数字化仿真测试板的设计及其实现。设计中使用了PCI总线,利用DSP和FPGA组合的方式,有 效地满足测试系统速度快、可靠性高的要求。实验证明该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谢刚黄智刚刘亚斌陈晓方
-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自动测试系统
- 高压涡轮导叶压力面异型气膜孔特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研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高压涡轮导叶压力面上圆柱孔、扇形孔、簸箕孔和后置孔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扇形孔在展向上扩张12°,后置孔在流向上扩张7°,簸箕孔在两个方向上都有扩张。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吹风比范围内,扇形孔和簸箕孔的气膜冷却效率最大,且当吹风比为2时,扇形孔和簸箕孔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别最高比圆柱孔提高了128.9%和146.9%。此外,簸箕孔的热流密度净收益最大,比圆柱孔提高了28.8%,说明簸箕孔是最佳方案。另外研究发现,展向扩张角对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大于流向扩张角,且气膜冷却效率对热流密度净收益的影响大于传热系数。
- 江艳李海旺谢刚陶智周志宇
- 关键词:气膜冷却传热系数
- 涡轮动叶背侧不同叶高处异型孔气膜对比被引量:1
- 2024年
-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涡轮转子叶片背侧不同叶高位置处的圆柱孔、扇形孔和簸箕孔三种孔型气膜冷却的差异。气膜孔位于吸力面17.8%流向位置,并分别在10%、30%、50%、70%和90%叶高位置各设有一个气膜孔,三种孔型的圆孔段直径均为0.8 mm。研究在600 r/min转速(对应旋转雷诺数为536 000)条件下开展并获得吹风比为0.50、0.75、1.00、1.25和1.50条件下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研究结果指出:不同叶高位置处的气膜尾迹受叶根通道涡和叶顶泄漏流的影响呈现不同程度地向中间叶高位置偏转的趋势,因此不同叶高位置处的气膜尾迹内的涡对结构不对称的特征也不同。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出现最大气膜冷却效率的叶高位置逐渐向叶顶方向移动。使用扇形孔和簸箕孔可以削弱冷却射流在气膜孔出口位置的法向动量,提升了气膜的附壁性和气膜冷却效率。
- 王磊王磊李海旺谢刚
- 关键词:气膜冷却涡轮动叶吸力面吹风比
- 飞控计算机仿真测试板的设计和同步通讯的实现被引量:1
- 2004年
- 对飞控计算机接口分组件测试进行了研究,利用成熟的高速PCI总线技术和DSP技术,借助功能强大的Driver StudioWDM驱动开发工具,实现基于PCI总线的飞控计算机仿真测试板的设计和同步通讯,探讨了复杂周期性测试中的时序同步难题。该设计性能较同类设计有较大改进,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秦学华刘亚斌陈小芳谢刚
- 关键词:飞控计算机
- 一种加热单元、网式空气加热器及其安装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热单元,包括:加热丝网,串联铜板,串联铜板分为两组,两组串联铜板对称设置于加热丝网的正面和背面,单元夹持法兰,单元夹持法兰为中部贯穿的框架型结构,加热丝网和串联铜板位于两个单元夹持法兰之间,单元夹持法兰能...
- 谢刚楼雨杼李海旺周志宇孟龙陶智
- 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尾缘半劈缝的连续V型肋导流结构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尾缘半劈缝的连续V型肋导流结构及导流方法,所述结构包括叶片尾缘压力面、叶片尾缘吸力面、尾缘半劈缝壁面、劈缝下游壁面、分隔肋、V型肋。涡轮叶片压力面靠近尾缘处切除一部分壁面后与分隔肋形成多个尾缘...
- 黄维娜谢刚陶智李海旺由儒全
- 文献传递
- 应用于燃气轮机的B型气膜冷却孔结构及构建方法
- 本发明涉及燃气轮机热端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燃气轮机的B型气膜冷却孔结构及构建方法,包括固体壁,固体壁具有外壁面和内壁面,外壁面用于接触高温主流;气膜孔倾斜设置在固体壁上,气膜孔包括同轴并相连通的圆柱段和扩张段,...
- 谢刚罗一鸣李海旺周志宇王熙来孟龙
- 叶尖结构对涡轮动叶端区流动特性影响
- 2025年
- 采用商业CFD软件Ansys CFX对3种叶尖结构模型进行数值仿真,选择k-ω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对不同结构、吹风比、叶尖间隙条件下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叶尖间隙直接影响进入叶尖凹槽区域的泄漏流流量。叶尖间隙变小,泄漏流受到的流动阻力增大,泄漏流流量相应下降;冷气吹风比增大后,冷气直接冲击机匣内壁面,在冲击点周围形成回流,冷气在叶尖区域凹槽涡的诱导下形成回流涡;构型3结构的凹槽中部隔板能够对进入凹槽的泄漏流产生阻挡作用,提高叶尖区域吸力面冷却效果。但隔板使得泄漏流在其左右两侧形成强度不同的凹槽涡和角涡,提高了热应力梯度。通过熵增分析,叶尖间隙对叶尖区域主流泄漏损失起决定性作用,叶尖间隙减小能够明显降低叶片尾缘区域损失。
- 林聚强由儒全李海旺李海旺
- 关键词:涡轮叶片流动特性泄漏流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