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淑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调查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情况,分析导致GDM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到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一汽总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857例进行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的收集,并于孕24周采用50g糖激惹试验进行葡萄糖筛查(糖筛查),对筛查出阳性结果的患者或具有GDM高危因素者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信息录入SPSS12.0软件,建立数据库,包括年龄、孕次、产次、职业、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MI)、家族史、ABO血型、是否贫血、乙肝表面抗原、首诊孕周等11种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 (1)首诊时,857例中3例经空腹血糖检查2次确诊为GDM;854例均排除孕前糖尿病,于孕24周进行糖筛查,异常174例,糖筛查异常率20.37%(174/854)。筛查异常者进一步行75gOGTT,结果确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15例,确诊GDM8例,总的GDM(包含GIGT及GDM)发病率为3.03%(26/857)。(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及糖尿病家族史与GDM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明糖尿病家族史、年龄、BMI为GDM的高危因素。结论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GDM的发病率为3.03%,与国内文献报告相当。BMI、糖尿病家族史、年龄为影响GDM的危险因素。加强GDM筛查,高度重视具有高危因素的妊娠期妇女,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并系统化管理,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人口素质。
- 王丽萍吕淑英荆淑华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腰椎和股骨颈对诊断骨质疏松检出率的比较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及股骨颈两个不同部位骨密度对骨质疏松诊断的检出率,寻找灵敏度高、更经济实用的筛查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科及老年病科住院的女性患者共732人,分别测量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T值,进行SPSS统计研究。结果对同一人群通过股骨颈和腰椎不同部位检测发现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25.4%,32.0%;严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9.0%,27.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骨密度测量对骨质疏松诊断检出率明显优于股骨颈。根据4个年龄组的股骨颈和腰椎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对诊断骨质疏松腰椎明显优于股骨颈。
- 王丽萍荆淑华孙丽萍
- 关键词: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检出率
- 长春市汽开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调查及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通过长春市汽开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BMD)情况,了解引起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95例年龄>4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双能X线方法分别测量脊柱及髋关节的骨密度,并分析其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BMI)、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闭经、孕次、产次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495例妇女根据年龄段分为40~44岁(162例)、45~49岁(152例)和≥50岁(181例)。40~44岁妇女骨密度为(0.886±0.155)g/cm^3, 45~49岁妇女骨密度为(0.833±0.149)g/cm^3,≥50岁妇女骨密度为(0.784±0.130)g/cm^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322, P<0.05)。按照BMI水平分为正常组(18.5~23.9 kg/m^2, 305例)、偏瘦组(<18.5 kg/m^2, 21例)和超重组(≥24 kg/m2, 169例)。正常组妇女骨密度为(0.812±0.119)g/cm^3,偏瘦组妇女骨密度为(0.707±0.017)g/cm^3,超重组妇女骨密度为(0.885±0.188)g/cm^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197,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妇女不同年龄、BMI、闭经、雌激素、FSH、LH类别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市汽开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BMI、闭经、雌激素、FSH、LH均是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要在围绝经期进行合理、适时、加强补钙,重视宣教,预防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荆淑华徐鹤洋
- 关键词:围绝经期骨质疏松
- 围绝经期妇女495例骨密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调查长春市汽车开发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了解引起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一汽总医院妇科住院、年龄40岁以上的围绝经期患者495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分别测量其腰椎及髋关节的骨密度,并比较其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血清激素指标[雌二醇、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水平、闭经、孕次、产次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495例围绝经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117例,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3.64%,骨量低下者189例,发生率为38.18%。单因素分析发现,骨质疏松与年龄、BMI、闭经与否以及雌激素、FSH、LH水平相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经、LH水平增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OR=10.901,P=0.014;OR=12.181,P=0.009)。结论闭经、LH水平增高是影响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围绝经期是引起骨密度改变、导致骨质疏松的关键时期,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监测,适时干预、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王丽萍吴立娜荆淑华
- 关键词:围绝经期闭经促黄体激素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