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新星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6篇关节
  • 4篇腰椎
  • 4篇术后
  • 3篇全髋
  • 3篇全髋关节
  • 3篇全髋关节置换
  • 3篇髋关节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关节置换
  • 2篇肢体
  • 2篇肢体长度
  • 2篇置换术
  • 2篇置换术后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切口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机构

  • 13篇湖州市中心医...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范新星
  • 5篇周国顺
  • 4篇陈成东
  • 4篇吴锋锋
  • 3篇王国荣
  • 3篇蒋雪生
  • 3篇陆骞
  • 2篇詹碧水
  • 2篇姬亚锋
  • 2篇谢文龙
  • 2篇吕一
  • 1篇李建有
  • 1篇罗斌
  • 1篇周新华
  • 1篇陈成冬
  • 1篇李雄峰
  • 1篇王胜华
  • 1篇郑华
  • 1篇管国华
  • 1篇梅锦荣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联合补阳还五汤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微创联合补阳还五汤在椎体间融合术(Interbody fusion,L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2011年5月,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表现为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的下腰椎病变患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36~67岁,平均(50.69±7.68)岁;病变节段:L3~44例,L4~515例,L5~S1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2次/d,2周为1个疗程。根据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所用时间85~165 min,平均(123.98±18.39)min;术中出血量150~600 mL,平均(369.76±112.28)mL;术后引流量50~310 mL,平均(198±63.88)mL。VAS疼痛评分术前为(7.28±1.27)分,术后3月随访时为(2.39±0.88)分,随访终止次时为(1.99±0.59)分;ODI评分术前为(38.12±5.61)分,术后3月时为(18.71±4.79)分,末次随访时为(13.21±4.11)分,以上3个时间点VAS、ODI评分统计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术后14个月完成随访,检查中影像学显示椎间骨性融合良好。结论:微创TLIF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腰椎疾患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较实用并容易推广的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方式。
陈成冬范新星詹碧水陆骞蒋雪生周国顺
关键词:微创补阳还五汤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长度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76例单侧THA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假体松动、感染和神经损伤,仅有1例出现脱位。统计结果显示术后股骨距与肢体长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T...
王国荣周国顺陈成东吴锋锋范新星
关键词:关节置换肢体不等长
文献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长度不等长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93例单侧T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6个月,术后无假体松动及感染,1例出现大腿疼痛,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脱位。重建股骨偏心距对肢体长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保留的股骨距长度为6~18 mm,与肢体长度存在正相关(r=0.376,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应仔细测量评估,术中精确截骨高度及预设两点结合手法试验等方法能有效控制术后肢体长度。
王国荣周国顺吴锋锋陈成东范新星
关键词:关节置换肢体长度
CT重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手术的意义
目的探讨CT重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的手术评估、入路选择、固定方式的指导意义和临床疗效。方法:3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其中22例合并髋臼骨折均行CT二维、三维重建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1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复位满意,无...
梅锦荣罗斌郑华范新星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髋臼骨折
文献传递
改良切口、可吸收螺钉治疗掌侧Barton骨折被引量:3
2010年
Barton骨折是指通过部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骨折片向掌侧或背侧不同程度移位,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6%~7%。本院自2004年2月~2007年8月,采用改良切口可吸收螺钉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27例,并进行了长期的随访,现报道如下。
范新星谢文龙
关键词:BARTON骨折改良切口掌侧桡骨远端关节面桡骨远端骨骨折片
Herbert螺钉治疗新鲜舟状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舟状骨骨折在腕骨骨折中的发生率最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形状,临床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几率较高。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在舟状骨骨折的治疗中相当重要。目的:观察Herbert螺钉在新鲜舟状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
范新星
关键词:舟状骨骨折HERBERT螺钉
文献传递
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技术改进
目的了解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掌握交锁髓内钉手术的基本技巧,方法。对某些难点的技术改进作出一定的探讨。方法通过对本院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病...
范新星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疗效
文献传递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其中L1~25例,L2~310例,L3~46例。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结果:21例均行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其中6例同时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平均时间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300 mL,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0个月。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腿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4±1.2)分、(8.3±0.8)分、(53.41±10.21)%,术后1年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腿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3±0.7)分、(2.1±0.5)分、(19.84±6.11)%,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21例植骨全部融合。结论: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可彻底切除椎间盘,防止术后腰椎失稳,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疗效。
陈成东范新星詹碧水李建有周国顺吕一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椎间盘切除术
塞来昔布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效果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132髋分为A及B组,各66例。A组于术后当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0.2 g/次,2次/d),B组口服维生素C(100 mg/次,2/d),均连续服用2周。比较两组异位骨化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A组成功随访65例中,异位骨化8例(12.3%);B组成功随访64例中,异位骨化发生22例(34.4%)。两组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3)。结论塞来昔布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且简便、经济。
吴锋锋管国华王国荣范新星
关键词:塞来昔布关节成形术骨化异位性
中药熏洗结合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早中期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早中期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关节镜下等离子刀行关节软骨成形有限清理术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术后补肾活血中药熏洗。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12.8月。治疗后1周、治疗后3月、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Lysholm’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膝关节评分升高较对照组同时段更显著(P〈0.01)。结论:中药熏洗结合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早中期骨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范新星沈彦董正超吕一何帮剑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离子刀关节镜中药熏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