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伟
- 作品数:19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GV RNA检测
- 2001年
- 胡继伟许青田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GVRNA血清检测
- 拉米夫定 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苦参碱(博尔泰力)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拉米夫定与苦参碱联合治疗(LM组),另一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L组)。结果LM组与L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0.6%和8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LM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L组(46.9%对16.7%,P<0.01和78.1%对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拉米夫定与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地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且可以缩短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
- 郭雅丽胡继伟申秀玲
- 关键词:拉米夫定苦参碱注射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 几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诊断
- 2010年
- 儿童因其抵抗力较弱,一旦发生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文从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及其他等两个方面,对儿童一些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进行了探讨.
- 胡继伟
- 关键词:儿童传染病
- 丙型肝炎病毒NS5b区聚合酶链反应临床抗污染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基因5b区(NS5b)与5’-非编码区(5’-NCR)不同基因区RNA检测结果的差异,为常规HCV RNA检测发生污染现象时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方法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技术针对NS5b区进行PCR基因扩增,直接用于检测临床常规HCVRNA检测污染的296例肝炎患者血清样品。结果 HCV NS5b基因区RNA检出率24.3%(68/296),5’-NCR基因区RNA检出率31.1%(94/296),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V NS5b PCR敏感性接近于HCV 5’-NCR PCR常规RNA检测结果。结论 HCV NS5b PCR作为HCV 5’-NCR PCR一种备用方法或手段,当常规HCV RNA检测发生污染致假阳性结果时,HCV NS5b PCR可直接应用于临床RNA检测迅速解决常规PCR污染问题。
- 胡继伟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RNA病毒污染
- 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 2001年
- 胡继伟许青田郝红梅李新月熊飞升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婴儿病例报告
- 胸腺五肽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胸腺五肽组40例,干扰素组30例。胸腺五肽组给予胸腺五肽注射液1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干扰素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阴转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逐渐下降,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阴转率逐渐升高,但2组治疗1,3,6个月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组总有效率77.5%,干扰素组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干扰素组出现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胸腺五肽不良反应较干扰素轻。
- 胡继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胸腺五肽干扰素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 胡继伟
- 关键词:肝硬化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 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对比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疗程30d。对照组40例,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疗程30d。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胆红素(SB)的恢复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方面优于甘草酸二铵。
- 胡继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异甘草酸镁甘草酸二铵
-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18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80例、中度70例、重度30例)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 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慢乙肝轻度、中度病人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乙肝重度病人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病人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的水平变化,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病人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 许青田李蒙军胡继伟崔中锋刘春礼武艳霞
- 关键词:基因检测HBVDNA含量HBV标志物HBVM模式DNA水平
- 丙型肝炎病毒酶切分型与干扰素治疗临床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对 2 6 9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 ,并对 5 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同时观察干扰素α - 2b对其中 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 :HCV单纯 1b型感染、1b与 1b混合感染及 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 14/ 2 0、2 / 2 1、5 / 7;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 9/ 2 0、1/ 2 1、4/ 7;部分应答分别为 5 / 2 0、1/ 2 1、1/ 7。 1b与 1b混合感染组同单纯 1b型及 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及P <0 .0 5 ) ,而单纯 1b型感染组与 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HCV单纯 1b型感染或 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 ,而 1b与 1b混合感染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 。
- 胡继伟许青田郝红梅杜绍财陶其敏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聚合酶链反应干扰素H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