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安平
- 作品数:28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帕金森氏病主要症状的内外科治疗长期效果研究被引量:4
- 1997年
- 本研究将帕金森氏病人随机分成三组:(1)单纯服用L-DA和/或美多巴治疗组;(2)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外侧部脑立体定向术后规律性服用抗震颤药物组;(3)术后不规律服药组。治疗前一周停药物观测基本症状,治疗后1月,6月及1年对PD主要症状进行HYPDS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立体定向术后规律性服用抗震颤药物是治疗PD病人最佳途径。
- 陈国志常义肖安平杨纶先马骏
-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左旋多巴丘脑
- 儿童脑瘫的外科治疗(附23例报告)
- 1996年
- 儿童脑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本文采用脑立定向术和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共治疗儿童脑瘫病人23例,并对这两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学进行了介绍和疗效对比。认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儿童脑瘫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 常义陈国志肖安平邹元杰
- 关键词:儿童脑瘫脑立体定向术脊神经根切断术
- 肌阵挛癫痫的外科治疗(附4例报告)
- 1995年
- 肌阵挛癫痫的外科治疗(附4例报告)厉民,常义,肖安平,陈国志肌阵挛癫痫比较少见,迄今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现将我院1993~1995年3月间手术4例结果报告如下。例1:高某,女,23岁。发作性四肢肌阵挛伴间歇性四肢强直抽搐、意识障碍12年,于1993年收...
- 厉民常义肖安平陈国志
- 关键词:癫痫肌阵挛癫痫外科手术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87例顽固性癫痫的远期疗效观察
- 2001年
-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远期疗效.方法:男64例,女23例,年龄7~54岁(平均24.8岁),病程3~37年(平均12.7年).其中全身性发作65例,部分性发作22例.手术除6例儿童采用全麻外,均在局麻下进行,33例行一侧杏仁核加Forel-H毁损,24例行双侧杏仁核加一侧Forel-H毁损,15例行双侧杏仁核毁损,6例行双侧杏仁核加扣带回毁损,5例行一侧杏仁核毁损,3例一侧Forel-H毁损,1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内囊前肢毁损.另外有6例患者进行了两次手术.结果:通过3~13年(平均6.8年)的随访,发现18例病人(20.7%)癫痫发作完成消失;32例患者(36.8%)癫痫发作减少90%以上;12例患者(13.8%)术后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手术效果不理想者有25例(28.7%),其中1例患者(1.1%)术后因并发颅内感染而死亡.总有效率71.3%,优良率为57.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并选择适当的手术靶点.
- 王焕明常义肖安平陈国志杨纶先马骏
- 关键词:癫痫外科手术
- 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新方法──脊神经后根分流术被引量:3
- 1996年
- 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新方法──脊神经后根分流术常义,陈国志,肖安平,杨纶先,马俊我院采用脊神经后根囊腔内引流的新方法治疗脊髓空洞症9例。其手术目的不仅在于消除或减轻空洞内囊液对脊髓的持续性压迫,而且防止了术后囊腔闭合所致的囊液重新积聚。经1~6年随访,...
- 常义陈国志肖安平杨纶先马俊
-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外科手术脊神经后根分流术
- Forel氏H区的立体解剖定位
- 1991年
- Forel氏H区(红核前区)毁损术已应用于治疗癫痫、Parkinson氏征震颤、手足徐动症等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尚缺乏有关国人Forel氏H区立体定位的解剖资料。作者对30例(60例)正常成人整脑Forel氏H区的三维坐标值进行定位,并探索该毁技术的最佳部位。结果为Forel氏H区的大小范围多数位于大脑原点后4~6毫米处(F、S)。
- 陈玉敏常义肖安平黄兰绮刘文康仲涵杨朋范
- 关键词:手足徐动症毁损术正中线
- 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新方法——脊神经后根分流术
- 1996年
- 采用脊神经后根行囊腔内引流治疗脊髓空洞症9例,经1~6年随访.疗效满意.该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引流可靠和术后神经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 常义陈国志肖安平杨伦先马骏
-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神经组织损伤
- 某些基底节核(团)和常用靶点定位解剖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一、红核、黑质、底丘脑核的解剖定位研究红核、黑质、底丘脑核属锥体外系的核团,它们占中脑全长,并向上延伸到间脑尾侧部。本文对24例正常成人脑标本探索红核、黑质、底丘脑核的长度、宽度、高度,三维坐标值,并确定靶区的最佳部位。测得数据供临床参数。
- 陈玉敏常义肖安平康仲涵杨朋范
- 关键词:底丘脑核红核黑质
- 国人脑室系统立体定位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通过45例正常成人脑标本,以连合间径及其中点为基准建立脑内第一(三维)坐标系统.并以第四脑室底和顶点为基准建立第二坐标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以三维坐标的形式探索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和第四脑室的立体定位解剖.并就有关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 杨朋范康仲涵邹宁生邱治民常义肖安平陈玉敏
- 关键词:脑室系统
- 三叉神经痛不同术式疗效分析(附178例报告)被引量:10
- 1999年
- 目的 :观察比较三叉神经痛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颞硬膜外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178例患者 ,对其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 :感觉根切断术组 :疗效尚好 ,不良反应中面部感觉障碍发生率较高 ,易误伤运动根 ,也较易复发 ;射频热凝术组 :简单、安全、有效 ,面部感觉障碍发生率较低 ,唯复发率较高 ;血管减压术组 ;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少 ,复发率低 ,但手术风险相对较大。结论 :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逐渐少用。射频热凝术适用于年老体弱 ,不能耐受手术及首次外科治疗者。对于射频热凝术后复发者 ,可酌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
- 杨纶先常义马骏陈国志肖安平陈永严林毅兴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感觉根切断术射频热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