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说明

作品数:119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3篇糖尿
  • 63篇糖尿病
  • 30篇1型糖尿病
  • 18篇自身免疫
  • 15篇胰岛
  • 15篇隐匿性
  • 14篇抗体
  • 14篇成人隐匿性自...
  • 11篇自身抗体
  • 11篇自身免疫糖尿...
  • 10篇胰岛素
  • 10篇锌转运体
  • 10篇免疫
  • 9篇隐匿性自身免...
  • 9篇基因
  • 8篇糖尿病管理
  • 8篇病管理
  • 8篇成人隐匿性自...
  • 6篇细胞
  • 5篇血糖

机构

  • 70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73篇罗说明
  • 49篇周智广
  • 24篇李霞
  • 22篇黄干
  • 12篇林健
  • 10篇杨琳
  • 6篇向宇飞
  • 6篇谢志国
  • 5篇肖扬
  • 4篇颜湘
  • 4篇潘玲玲
  • 4篇王臻
  • 3篇金萍
  • 2篇何斌斌
  • 2篇彭健
  • 2篇周卫东
  • 2篇郑超
  • 2篇尹娜娜
  • 2篇郑沛林
  • 1篇杨非柯

传媒

  • 15篇糖尿病之友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中华糖尿病杂...
  • 6篇中国糖尿病杂...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3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性胰岛素诱发的1型糖尿病1例
2023年
报道1例外源性胰岛素诱发的1型糖尿病,该病在临床中罕见报道,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该例患者孕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孕期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后出现一过性皮肤过敏反应,产后2次停用胰岛素均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作,伴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及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予每天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出院。
周静蔡芸莹罗说明苏恒
关键词:胰岛素药物过敏
四种胰岛自身抗体联合筛查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4种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自身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联合筛查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策略。
潘玲玲黄干向宇飞李霞罗说明杨琳周智广
关键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自身抗体联合筛查
文献传递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皮质醇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夜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316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夜间0点血清皮质醇,按照不同的皮质醇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状况。所有夜间血清皮质醇>50nmol/L者行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排除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同时检查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情况。结果 (1)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N发生比例在低、中、高皮质醇组逐渐升高,分别为13.3%、27.7%、44.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皮质醇组相比,中、高皮质醇组发生DR的比例升高(40.6%和1147.7%对22.7%,均P〈0.01)。高皮质醇组发生DPN的比例高于低皮质醇水平组(60.5%对38.7%,P〈0.01);(2)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夜间血清皮质醇水平较无并发症者高[(136.87±105.78对97.55±93.48)nmol/L,P〈0.01];与仅合并单个并发症者相比。合并有多个并发症的患者夜间皮质醇水平较高[(151.66±114.54对117.69±90.26)nmol/L,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除了女性、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以外,高皮质醇水平也是发生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经过校正病程、空腹血糖、HbA1c使用胰岛素治疗等因素后,夜间0点皮质醇水平仍是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13)。结论 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夜间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伴发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傅奥博谢雨婷何斌斌杨琳罗说明张晶晶肖扬王臻刘玮冯琼超晨杨亚玲盛志峰苏欣彭依群李霞周智广
关键词:超重肥胖糖尿病皮质醇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管理系列新技术(四)——细胞治疗
2025年
胰岛素,这个被称为20世纪最重大发现之一的药物,彻底改写了干百万糖尿病患者的命运。但百年后的今天,胰岛素注射依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替代疗法。当前糖尿病治疗存在三大困境:①胰岛素依赖陷阱:每天数次注射,终身血糖监测,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②并发症魔咒:即便严格控制血糖,仍有30%的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肾衰竭等并发症;③胰岛B细胞不可逆损伤:无论是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攻击,还是2型糖尿病的代谢应激,最终都导致胰岛B细胞永久损失。
罗说明王睿
关键词:胰岛素生活质量胰岛B细胞细胞治疗并发症
GAD65抗原表位反应性与1型糖尿病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金萍黄干林健罗说明周卫东向宇飞周智广
锌转运体8的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遗传因子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最近研究发现β细胞特异性锌转运体8(zinc transporter 8,ZnT8)既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主要自身靶抗原.
罗说明黄干周智广
关键词:锌转运体代谢紊乱性疾病1型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细胞特异性环境因素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持续状态与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观察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病程中的持续状态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2013在我院规律随访3年且资料完整的107例LADA患者及同期随访的40例T2DM患...
尹敏黄干向宇飞李霞沈威罗说明林健谢志国郑沛林周智广
专家门诊
2025年
患者耶某某,男,71岁,患糖尿病23年,目前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克,一日两次;注射优泌乐50(即50%赖脯胰岛素和50%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的预混胰岛素)19单位,早晚各1次。自测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3天前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检测空腹血糖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7年,血压最高220/120暈米萊柱,现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一日1次;血脂异常10余年,正在服用他汀类调脂药。
许樟荣罗说明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缓释片优泌乐50
前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高钙危象1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罗说明张红李霞李旭晴周智广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高钙危象高钙血症
1型糖尿病治疗新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被引量:3
2023年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的器官特异性疾病。胰岛素治疗是T1DM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胰岛素治疗无法从根本上终止或者改善T1DM的主要病因——免疫调节机制紊乱。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胰岛素与降糖药物不断研发问世为控制血糖提供了更好的手段。胰腺移植、胰岛移植、免疫治疗及细胞治疗为预防或逆转T1DM带来了希望。了解T1DM治疗新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对研究与管理T1DM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说明周智广
关键词:胰岛素免疫疗法细胞疗法胰岛移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