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琼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端粒
  • 4篇端粒酶
  • 4篇上皮
  • 4篇上皮内
  • 4篇上皮内瘤
  • 4篇上皮内瘤变
  • 4篇皮内
  • 4篇瘤变
  • 4篇内瘤
  • 4篇宫颈
  • 4篇宫颈上皮
  • 4篇宫颈上皮内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4篇表达及意义
  • 3篇宫内
  • 2篇蛋白
  • 2篇宫颈癌
  • 2篇宫内感染
  • 2篇癌前

机构

  • 5篇南昌大学
  • 5篇香港大学深圳...
  • 4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10篇罗琼
  • 4篇舒宽勇
  • 4篇熊树华
  • 3篇徐国荣
  • 1篇王琨
  • 1篇刘蓓
  • 1篇戴泽文
  • 1篇肖立
  • 1篇胡承
  • 1篇梁伟
  • 1篇罗明娟
  • 1篇杨伟洪

传媒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CINⅠ组)30例,CINⅡ(CINⅡ组)30例,CINⅢ(CINⅢ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另设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3.3%、63.3%、76.7%和96.7%,ICC组和CIN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C组与CINⅢ组比较,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ICC组显著高于CINⅢ组,CINⅢ显著高于CIN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罗琼熊树华戴泽文徐国荣舒宽勇
关键词:浸润性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7月深圳地区住院待产的432例GDM患者及409例正常血糖(NGT)孕妇,收集孕妇资料,检测孕妇孕早期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孕24~28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GDM的危险因素。结果·GDM组的年龄、孕前体质量、孕前BM高于NGT组(均P=0.000),2组分娩前体质量和分娩前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在既往GDM史、孕前超重(BMI≥25 kg/m^2)、糖尿病家族史、高龄(年龄≥35岁)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GDM史、孕前超重、糖尿病家族史、高龄是GDM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既往GDM史、孕前超重、糖尿病家族史、高龄是GDM的危险因素。
罗明娟胡园园吴雪琴顾建芬梁伟陈健浩罗琼黄晓青胡承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
端粒酶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端粒酶表达率浸润性宫颈癌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与CINⅠ,CINⅠ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宫颈癌癌前病变转归的预测指标。
罗琼熊树华徐国荣舒宽勇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免疫组化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恶性进展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 方法: 采...
罗琼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蛋白表达癌前病变
文献传递
子宫内膜癌年轻化趋势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我院20a来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年龄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本院1988/2007年1t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年龄分布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其构成比〈40岁者无明显变化,而≥60岁者有逐渐减少趋势。49~54岁为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高峰年龄,平均年龄是52.25岁。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年轻化趋势以及患病人数的上升趋势应予警惕。
徐国荣熊树华罗琼舒宽勇
关键词:发病分布女(雌)性
16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ICC组,n=30)、CIN[CINⅠ-Ⅱ组,n=60;CINⅢ(含原位癌)组,n=30]、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n=10)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正常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逐级增高趋势。HPV16E6蛋白的表达:ICC组高于正常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的表达:ICC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的表达:ICC组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HPV16E7蛋白、HPV16E6蛋白与端粒酶、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r=0.279,P<0.05;r=0.376,P<0.01)。结论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随宫颈病变CIN的升级其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作为CIN的预后因子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罗琼熊树华舒宽勇李景平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
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9例的核磁共振检查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的原发性闭经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方法 9名年轻女性行磁共振检查,由妇科医生及放射线医生共同评价苗勒氏管、阴道、卵巢和其他发现。结果全部病例盆腔内都发现双侧始基子宫,其中1例有单侧的宫腔。始基子宫平均长径(2.73±0.68)cm。在全部病例中,两侧始基子宫之间由纤维带状结构连接。在7个病例中,带状结构交汇于位于膀胱上方靠近中央的三角软组织。8例有阴道下1/3存在。9例在始基子宫附近有双侧正常卵巢组织。1例单侧盆腔肾,2例第五腰椎骶骨化。结论在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综合征的病人中典型的苗勒氏管残存结构表现为由纤维带状组织连接的双侧始基子宫,两侧组织在膀胱上方的三角形软组织中线处汇合。
王琨罗琼杨伟洪肖立刘蓓
关键词:闭经磁共振成像苗勒氏管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IL-12、IL-18的表达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05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研究组,宫内感染13例,宫内未感染92例)和42例血清HBsAg阴性的正常孕妇(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5项指标和细胞因子IL-12、IL-18、IFN-γ、IL-4水平;测定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水平。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的IL-12、IL-18、IFN-γ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IL-4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均P<0.01)。宫内未感染组的IL-12、IL-18、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外周血IL-12、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r=0.956、0.927、0.885及r=0.926、0.943、0.856,均P<0.01),与IL-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926、-0.921、-0.913及r=-0.935、-0.982、-0.939,均P<0.01)。结论IL-12、IL-18既可加强HBV感染的T细胞的反应和IFN-γ的生成,又能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望成为HBV宫内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罗琼李景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4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
JC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零部件采购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比重也不断提高,零部件的采购环节产生的成本占到了汽车总成本的75%,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就能降低整车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整车利润,提升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汽车...
罗琼
关键词:供应链零部件采购成本控制
IL-12的表达与细胞因子IFN-γ、IL-4在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选择HBV感染的孕妇105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又根据检测新生儿脐血乙肝5项指标和HBV-DNA,将研究组中诊断胎儿宫内感染13例设为宫内感染组,无宫内感染92例设为宫内未感染组;另外选取4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IFN-γ、IL-4水平。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的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IL-4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0.01);宫内未感染组的IL-12、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外周血IL-12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与IL-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失调可能是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之一;IL-12水平下调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罗琼李景平
关键词:IL-12IFN-ΓIL-4HBV宫内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