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启明
- 作品数:120 被引量:366H指数:9
- 供职机构:沈阳市骨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髋臼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报告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及康复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4 年3 月~1998 年5 月间,22 例移位髋臼骨折采用Kocher- Langenbeck 入路、髂肌延长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三种入路手术整复固定,术后第3 d开始应用下肢CPM机治疗及主动下肢肌肉功能训练。结果:22 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 个月。以美国矫形外科医生学会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8 例,良10 例,可2 例,差2 例,优良率81.82% 。结论: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整复固定,配合早期有规律、有限制康复训练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祖启明龚旭生刘宪民项良碧张贺恒
-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康复治疗
-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4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结果]41例全部获得6~12个月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近期死亡。共置入螺钉218枚,有196枚(90%)位置正确,22枚存在不同程度偏差,其中1l枚造成神经根损伤,1枚疑有血管损伤。有38例获得满意复位并骨性愈合,有3例因系陈旧骨折脱位术中未完全复位,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其中1例术后因退钉而改行前路手术。在25例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病例中,有6例系脊髓完全损伤,术后均无恢复;其余19例为脊髓和神经根不全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项良碧祖启明曹艳周大鹏韩天宇陈语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器
- Hangman骨折及其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建立C3-4节段Hangman骨折和应用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研究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3-4节段CT扫描,以所得CT扫描图像为基础,利用ANSYS6.1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3-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结果对各组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后予以模拟加载后,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最明显。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屈伸运动时ROM小于Hangman骨折模型。C2.3和C2-4钢板固定组在各个方向的ROM较其他组小,两组之间相差很小,相差最大值为0.07°C3.4节段:C2-4钢板固定组各向ROM均较其他组明显小。而其余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0°在对三组固定器械的应力进行计算时,各个方向上应力大小顺序均为椎弓根钉〈C3-4钢板〈C2.3,钢板,钢板螺钉应力集中点在螺钉根部,最大应力出现在后伸时C2.3,钢板上位螺钉根部的内侧。为54.32MPa。椎弓根钉最大应力集中在螺钉尖和通过骨折线处。结论本实验两种前路固定方法都能对Hangman骨折伴C2.3,椎间盘损伤的不稳状态提供坚强的固定。C2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在固定Hangman骨折时有一定的抗旋转和侧屈的作用,但对矢状面不稳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
- 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 关键词:上颈椎HANGMAN骨折三维有限元钢板螺钉内固定
- 扩张器在严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 1997年
- 从1989年6月至1994年8月采取Ⅰ期埋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Ⅱ期矫正畸形的方法治疗严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7例9足,效果良好。通过Ⅰ期埋入扩张器,可以达到使足内侧紧张的皮肤逐渐得到扩张、松弛,表面积增大的效应。当马蹄内翻足畸形得到矫正后可一次性覆盖复位后裸露的关节、肌腱及扩展的创面,而不致因皮肤张力太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或局部皮肤坏死。此方法为Ⅱ期矫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章对扩张器的选择、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 刘贵堂龚旭生祖启明
- 关键词:扩张器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外科手术
- 前后路重建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临床常用的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对比。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含C2~4),在标本完整(完整组)、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加C2~3前纵韧带切断加C2~3椎间盘切除(Hang-man骨折组)、后路C2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固定组)、前路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内固定组)以及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组(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C2~3、C3~4节段分别在0.5、1.5、2.5 N.m力矩下的运动范围(rage of motion,ROM),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2~3节段:前路内固定组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在0.5、1.5、2.5 N.m力矩载荷下的6个方向上,ROM值较完整,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均明显减小(P<0.05),前路内固定组与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均较完整组大(P<0.05)。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前屈和后伸时与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所有载荷条件下左右旋转及2.5 N.m力矩载荷下左右侧屈时与骨折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C3~4节段:除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外,其余各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种载荷下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6个方向ROM明显较其余各组小(P<0.05)。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前路内固定组中,虽然前路内固定组在各个方向上ROM较其他组略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固定伴有C2~3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的II型Hangman骨折较C2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更为适当和稳定,是治疗伴有C2~3椎间盘损伤的Ⅱ型
- 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 关键词:HANGMAN骨折生物力学特性内固定植骨融合
- 股骨近端平滑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骨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复习有关文献,就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发病情况、组织来源、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结果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尤其是膝关节附近。临床最常见症状是疼痛,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X线显示长骨干骺端不规则低密度影。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达具有特征。结论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比较少见,诊断主要靠免疫组化。宜采取手术治疗,可辅以放疗或化疗。
- 韩天宇项良碧祖启明
- 关键词:骨肿瘤平滑肌肉瘤
- 组配式假体在Paprosky Ⅲ型股骨近端骨缺损翻修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报道应用组配式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翻修PaproskyⅢ型股骨近端骨缺损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MP、ZMR组配式股骨假体翻修PaproskyⅢ型股骨近端骨缺损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9—65岁,平均57岁,术后随防时间8—34个月,平均19个月。翻修原因:7例为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骨溶解,2例为珊瑚面假体无菌性松动:原手术到翻修时间最短4年,最长12年。依据Paprosky分型,ⅢA型5例,ⅢB型4例。[结果]Hanris评分:术前平均35分(28—54分),术后85分(70—90分)。7例弃拐行走,2例存在大腿疼痛.其中1例轻度疼痛伴下肢短缩2.5cm,需扶手杖行走,1例中度疼痛,扶单拐行走、跛行。本组随访过程中均无再松动、感染征象,1例发生假体下沉12mm,股骨柄远端无骨溶解现象。[结论]组配式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可较好完成PaproskyⅢ型股骨骨缺损的翻修,能达到初期及后期稳定。由于假体的假体柄与假体近端部分分开,使其植入变得容易,多部件组配可方便解决各种可能问题,如偏心距、前倾角、肢体长度等,明显简化了手术,且手术安全性好,是较理想的股骨翻修假体:
- 祖启明刘宪民刘贵堂项良碧
- 关键词:翻修术
- 髋关节骨性强直关节置换手术体会
-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8例35~54岁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的30侧髋关节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强直在屈曲 0°~90°(平均35°),其中70°以上...
- 祖启明刘宪民项良碧刘贵堂
- 关键词:骨性强直髋关节
- POSSUM评分预测骨科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预测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对200例骨科高龄患者进行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根据POSSUM系统预测,55例发生并发症,而实际发生并发症4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预测术后死亡人数为16例,实际死亡人数为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
- 韩天宇刘贵堂项良碧祖启明
- 关键词:POSSUM评分骨科高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死亡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影响因素,探讨术中如何准确置入髋关节假体以减少髋关节脱位。方法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病人脱位发生率为1.3%。女性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62%,男性占38%。早期脱位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90%,晚期脱位占10%。前方脱位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19%,后方脱位占81%。假体位置不良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52%,精种神经功能不全者占29%,术后活动范围过度者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19%。结论患者因素、术者因素及髋关节假体因素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产生影响,术中准确置入髋关节假体是影响髋关节脱位的关键因素。
- 张敬东韩文锋项良碧祖启明毕研孙蕊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脱位偏心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