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骨盆MR表观弥散系数值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骨盆磁共振(MR)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探讨ADC值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1.5T MR扫描仪对14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化疗前后进行骨盆MR常规扫描和DWI(b=800)成像,选定病灶为感兴趣区,并测量其ADC800值,同时应用骨髓穿刺涂片检测相应感兴趣区的瘤细胞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化疗前后共28次骨髓穿刺点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与相应感兴趣区的ADC800值呈正相关(r=0.962,P=0.000<0.001)。14例患者化疗后9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骨髓ADC800值治疗前为(7.6±2.3)×10-4mm2/s,治疗后为(4.2±1.5)×10-4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骨盆MR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成正相关,ADC800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无创性评价指标。
- 盖风曲林涛王莉莉于洪艳杨玲刘冬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细胞磁共振成像
- 常规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结肠癌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结肠癌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结肠癌患者行无肠道准备的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分析其成像的特点。结果 26例为结肠癌性肠梗阻,肠腔显著狭窄,呈"线样"或"细管样"征象,癌性狭窄移行段呈"肩样征";21例为单纯性结肠癌,狭窄近侧肠管无明显扩张。结论常规MRI联合DWI对结肠癌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结肠癌性肠梗阻的重要检查手段。
- 盖风曲林涛高海涛程永远
-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肠梗阻磁共振成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双盲法阅片,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肠梗阻的定位和病因的良恶性判定价值。结果磁共振对于89例肠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符合率为97.8%(87/89)。结论磁共振成像对肠梗阻致病因素的良恶性具有很高的判定价值,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 贾海龙刘典夫盖风曲林涛
- 关键词:肠梗阻恶性弥散加权成像
- 磁共振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VEN-BOLD)对颅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1例脑AVM患者进行磁共振VEN-BOLD成像,对比分析VEN-BOLD与常规MRI及MR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瘤巢的评价价值。结果磁共振VEN-BOLD对于脑AVM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与常规MRI及MRA序列无显著差异;但VEN-BOLD可清晰显示2例小的AVM瘤巢,而常规MRI及MRA序列则未见明显显示。结论 VEN-BOLD序列有助于对颅脑AVM尤其是小的AVM瘤巢进行简便有效的无创性检出和评价。
- 尉东涛盖风曲林涛
- 关键词:磁共振动静脉畸形
- 骨盆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效果的无创评价价值
- 201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效果的无创性评价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3月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共21例,共计35例次,采用1.5T高场磁共振扫描仪对35例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多次骨盆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测定ADC值,同时应用骨髓穿刺涂片评估相应穿刺点瘤细胞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ADC值与瘤细胞百分比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例患者35次骨髓穿刺后骨髓涂片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与相应穿刺点的ADC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89,P<0.05)。患者化疗后骨髓瘤细胞比例不同程度下降,骨髓ADC值亦有下降,治疗前为(7.6±2.3)×10-4mm2/s,治疗后为(4.2±1.5)×10-4mm2/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磁共振ADC值与相应穿刺点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成正相关,骨盆磁共振ADC值有助于无创性评价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效果。
- 王莉莉曲林涛盖风于洪艳杨玲刘冬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细胞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 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SS-TSE-T2WI)序列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9-06-01-2022-07-31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MR资料50例,其中绞窄组18例,非绞窄组32例;采用飞利浦Achiev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应用8通道腹部线圈采集信号,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TSE-T2WI,对所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梗阻段肠壁及肠腔积液T2WI表现进行影像学分析,判断SS-TSE-T2WI成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18例绞窄组患者磁共振SS-TSE-T2WI成像均显示梗阻段肠壁水肿高信号、黏膜面环形低信号,称之为“黑靶环征”,对绞窄性肠梗阻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0%);另有8例梗阻肠腔内积液呈T2WI均匀低信号或低信号液液平面,称之为“黑积液征”,绞窄组肠梗阻的“黑积液征”(8/18,44.44%)的发生率远高于非绞窄组(2/3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2,P=0.004,对绞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44.44%)和特异度(93.75%)。结论磁共振SS-TSE-T2WI成像提示梗阻段肠壁的“黑靶环征”以及梗阻肠腔的“黑积液征”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显著的特异性,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肠梗阻治疗方案的制定。
- 曲林涛盖风程永远
-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影像学诊断
- 恶性肠梗阻的诊断方式与治疗方案探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肠梗阻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方案。方法对52例恶性肠梗阻进行无肠道准备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42例癌性病因和10例非癌性病因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结果磁共振成像对52例恶性肠梗阻的定位和病因符合率均为100%、96.2%(50/52);MRI的良恶性判定准确率为100%。10例非癌性病因药物治疗有效率100%,42例癌性病因经手术或置入可扩式的支架,梗阻完全缓解14例,症状改善25例,无效2例。结论无肠道准备方式磁共振成像对于恶性肠梗阻检查简便、诊断准确,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因素,进行规范、个性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 刘洪全刘典夫盖风
- 关键词:恶性肠梗阻磁共振成像
- MSCT对腹内疝分期和主要征象的初步探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内疝分期和主要征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腹内疝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腹内疝的MSCT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MSCT对腹内疝的3个分期准确率分别为66.7%、77.8%和88.9%,总准确率为83.3%。根据腹内疝的共同病理基础,筛选出腹内疝的6种主要MSCT征象,包括肠管异位征、囊袋征、闭袢征、靶征、漩涡征、血性渗液征,检出率分别为70.0%、33.3%、56.7%、53.3%、20.0%、43.3%。结论腹内疝的MSCT 3个分期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6种主要MSCT征象的依次观察构成腹内疝MSCT诊断的一般流程。
- 姜传武高晓宁李运广薛峰郭成赵继平盖风赵斌
- 关键词:腹内疝
- 磁共振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对低流速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VEN_BOLD)技术对海绵状血管瘤(CCA)和静脉血管畸形(CVM)之类低流速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磁共振扫描仪分析我院收治的39例患者64个低流速血管畸形病灶(37例CCA及5例CVM,其中3例为合并症)的常规MRI序列及VEN_BOLD成像特点,比较常规MRI序列和VEN_BOLD对低流速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结果低流速血管畸形在VEN_BOLD序列上的表现较具特征,CCA可呈典型的"铁环征"、"黑线结征"以及"黑点征",CVM则呈"根须样"和"辐轮状"征象;VEN_BOLD比常规MR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低流速血管畸形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N_BOLD对于CCA、CVM等低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显著优势,VEN_BOLD序列可作为低流速脑血管畸形的重要筛查手段。
- 孙海成盖风贾海龙尉东涛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畸形
- DCE-MRI不同量化参数及脂肪定量技术对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的评估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脂肪定量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21年6月—2024年5月收治的84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对其骶髂关节病变的活动性进行评价,据此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53)与稳定期组(n=31)。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MRI序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CE-MRI、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不同量化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骨髓脂肪分数(FF)值。另采用Pearson分析法对BASDAI指数及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讨论,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对各参数的评估价值进行讨论。结果:活动期组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达峰时间(TTP)、ADC值均大于稳定期组,FF值小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Ktrans(r=0.455,P=0.000)、Kep(r=0.233,P=0.033)、ADC值(r=0.371,P=0.001)与AS患者的BASDAI指数呈正相关,FF值(r=-0.281,P=0.010)与AS患者的BASDAI指数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FF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依次为83.02%、94.34%;Kep、TTP的特异度均为93.55%,Ktrans的特异度为90.33%,其他参数的特异度相对较低。结论:DCE-MRI、IDEAL-IQ扫描对AS患者的病变活动性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应重视相关定量参数的检出结果。
- 盖风王莉莉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磁共振成像疾病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