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文辉

作品数:2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乳腺
  • 13篇乳腺癌
  • 13篇腺癌
  • 3篇增殖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保乳
  • 3篇保乳术
  • 2篇胆囊
  • 2篇蛋白
  • 2篇导管
  • 2篇凋亡
  • 2篇乳房
  • 2篇乳房重建
  • 2篇乳头
  • 2篇乳腺癌保乳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机构

  • 26篇青海红十字医...
  • 1篇青海大学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作者

  • 26篇白文辉
  • 19篇李英
  • 3篇袁丽英
  • 2篇逯金海
  • 2篇李连生
  • 1篇马登云
  • 1篇支永发
  • 1篇张瑾
  • 1篇沈国双
  • 1篇高军林
  • 1篇李忠
  • 1篇许显明
  • 1篇王韵萍
  • 1篇王晓
  • 1篇任勇刚
  • 1篇刘海东
  • 1篇谢铭

传媒

  • 6篇青海医药杂志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输液港导管脱落至右心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1例输液港导管脱落至右心房的抢救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导管脱落的原因.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研究输液港植入的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输液港植入相关并发症有导管脱落、导管断裂、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留置部位组织感染、留置部位组织排异、输液港外露、纵隔血肿、底座翻转、纤维蛋白鞘形成等.结论从植入技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预防,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李英贾海明李宗龙白文辉
关键词:导管脱落右心房
circPTPRA靶向miR-556-3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circPTPR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41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RT-qPCR检测组织中circPTPRA和miR-556-3p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转染pcDNA-circPTPRA或anti-miR-556-3p或共转染pcDNA-circPTPRA与miR-556-3p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PTPRA和miR-556-3p靶向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ircPTPRA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miR-556-3p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过表达circPTPRA或敲减miR-556-3p后,MDA-MB-231细胞OD值、迁移数和侵袭数降低(P<0.05)。circPTPRA靶向负调控调控miR-556-3p表达。过表达miR-556-3p逆转过表达circPTPRA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circPTPRA可能靶向下调miR-556-3p阻碍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和侵袭。
白文辉李英李宗龙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
基因检测对乳腺癌治疗的预测作用探析
2023年
研究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基因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于我院乳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均接受基因检测,按照基因检测评分对患者分为中低危组(36例)和高危组(28例),回顾性分析基因检测评分和患者病理特征的一致性,并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治疗决策的调整,对比患者基因检测前后治疗决策。结果:高危组患者组织学分级II级(92.86%)、分子分型LuminalB(92.86%)、Ki-67≥14%(92.86%),显著高于中低危组[组织学分级II级(72.22%)、分子分型LuminalB(66.67%)、Ki-67≥14%(55.56%)](P<0.05);高危组患者PgR阳性(57.14%)低于中低危组(88.89%)(P<0.05)。检测后高危组建议化疗率(100%)显著高于中低危组(38.89%),中低危组建议化疗率(38.89%)显著低于检测前(83.33%)(P<0.05)。经基因检测后有90.63%的医生对治疗决策有信心,显著高于检测前(73.44%)(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基因检测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特征,和患者组织学分级、PgR以及Ki-67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以有效规避过度化疗治疗,并指导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基因检测辅助治疗基础上,也能全面提高医生对于治疗决策信心,可积极推广。
李宗龙白文辉庞文静马志娟金鑫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检测病理特征
术中预防性使用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在扩大切除联合整形手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究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疾病干预中采用术中预防性使用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在扩大切除联合整形手术的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10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其中观察组实施术中预防性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于扩大切除联合整形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扩大切除联合整形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疼痛评分、炎症水平。结果:观察、对照组间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 > 0.05),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P;观察组术后2 h、4 h、12 h、24 h疼痛疼痛评分更低(P P > 0.05),干预后CRP、IL-6、TNF-α低于干预前(P P P 。结论: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疾病干预中采用术中预防性使用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在扩大切除联合整形手术较高,其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疼痛水平和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prophylactic flap transfer papillary areolar plasty in the intervention of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in the combination of extended resection and plastic surgery. How: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treated from June 2023 to June 2024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intraoperative prophylactic flap transfer papillareoplasty combined with extended resection and plastic surger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xtended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plastic surgery for 50 cases. The quality of life, pain score and inflammation leve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but the score of life quality after intervention was higher (P P P P > 0.05), CRP, IL-6 and TNF-α were 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P 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intervention of granulomatous lobula
庞文静李英白文辉惠庭旗玉
关键词:扩大切除整形手术
87例乳腺癌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经病理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成像特点,对病灶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乳腺癌磁共振成像特点。结果87例患者共96个病灶,浸润性癌83例,原位癌13例,病灶最大径14 cm,最小径0.3 cm。肿块样强化84个,非肿块样强化12个。时间强度曲线上升型1个,平台型49个,流出型46个。早期强化79个,中晚期强化17个。ADC值>1.6×10^(-3) mm^(2)/s的有1个,ADC值≤1.6×10^(-3) mm^(2)/s且>1.25×10^(-3) mm^(2)/s的有32个,ADC值≤1.25×10^(-3) mm^(2)/s的有63个。结论磁共振成像可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与时间-强度曲线、病灶强化时间及ADC值比较,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李英贾海明白文辉李宗龙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
苏木提取液调控lncRNA PCNA-AS1对乳腺癌细胞T-47D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苏木提取液是否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lnc)RNA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反义RNA(PCNA-AS)1影响乳腺癌细胞T-47D的增殖、凋亡和迁移。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法、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实验、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苏木提取液对T-47D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PCNA-AS1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B细胞淋巴瘤(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量。将PCNA-AS1小干扰RNA转染T-47D细胞,分析干扰PCNA-AS1表达对T-47D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结果低、中、高剂量苏木提取液处理后T-47D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Bcl-2蛋白和PCNA-AS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干扰PCNA-AS1表达后T-47D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PCNA-AS1显著减弱苏木提取液对T-47D细胞细胞存活、克隆形成、凋亡及迁移的影响(P<0.05)。结论苏木提取液通过下调lncRNA PCNA-AS1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T-47D增殖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贾海明李英白文辉李宗龙
关键词:细胞增殖凋亡迁移
探究乳腺慢性化脓性炎症92例外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和区段切除术治疗腺慢性化脓性炎症的疗效。方法于我院外科随机选取92例乳腺慢性化脓性炎症患者作为样本,平均分为脓肿引流术组和区段切除术组,脓肿引流术组患者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区段切除术组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结果脓肿引流术组患者和区段切除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 49%和73. 91%,且区段切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更优。结论针对腺慢性化脓性炎症,应将乳腺区段切除术作为主治方法,实现对预后状况的有效改善。
白文辉
关键词:乳腺化脓性炎症
柚皮苷通过cGAS-STING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柚皮苷通过环鸟苷酸-腺苷酸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分为空白组,柚皮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μmol/L),RU.521组(cGAS抑制剂,1μmol/L)、柚皮苷高剂量+RU.521组(200μmol/L柚皮苷+1μmol/L RU.521),各组细胞用相应药液分别处理48 h后,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以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阳性率和光密度(OD450)值计]、凋亡情况,以及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B7同源物1(B7H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除空白组外,将上述各组MDA-MB-231细胞分别经相应药物处理48 h后,再与NK细胞共孵育48 h,检测共孵育体系上清液中颗粒酶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以及NK细胞的杀伤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柚皮苷各剂量组MDA-MB-231细胞的EdU阳性率、OD450值和PCNA、B7H1、P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和p53、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U.521组MDA-MB-231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与柚皮苷各剂量组相反(P<0.05)。与空白+NK组比较,经不同浓度柚皮苷处理后的MDA-MB-231细胞与NK细胞共孵育体系上清液中颗粒酶B、TNF-α、IFN-γ水平及NK细胞杀伤力均显著升高(P<0.05),而经RU.521处理后的共孵育体系中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柚皮苷可通过激活c GAS-STING信号通路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免疫逃逸,诱导其凋亡。
白文辉李英李宗龙
关键词:柚皮苷乳腺癌凋亡免疫逃逸
P63、CK5/6直接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增生性病变术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P63、CK5/6直接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增生性病变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0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326例乳腺增生性病变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均冰冻HE染色切片且同时行P63、CK5/6直接免疫组化染色,以常规石蜡切片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术中冰冻诊断与术中冰冻结合直接免疫组化染色诊断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①以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326例乳腺增生性病变术中冰冻诊断腺病/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58例,导管内癌/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48例,浸润性导管癌163例,乳腺纤维腺瘤35例,延迟诊断15例;术中冰冻结合直接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对导管上皮增生、浸润性癌均能明确诊断,而对乳腺纤维腺瘤存在延迟诊断。②术中冰冻结合直接免疫组化染色诊断的准确性为98.2%,高于术中冰冻诊断(P<0.05);延迟诊断率为1.8%,低于术中冰冻诊断(P<0.05)。结论:P63、CK5/6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操作简单,耗时较少,且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乳腺增生性病变术中诊断。
马登云张志秀薛兴苗李戎文蔡小艳蔺丽娟白文辉逯金海
关键词:乳腺增生性病变P63CK5/6
肿瘤整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肿瘤整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1年5月我科收治的行乳腺癌保乳术患者126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传统保乳手术,观察组行乳腺癌保乳整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乳房外形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乳房外形评分为(22.73±3.76)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4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整形技术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术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不仅提升了患者乳房外形美观度,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白文辉李英李宗龙王峰霞庞文静霍敏金鑫宋美娥田得兰星颖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