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胜西
-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与临床被引量:1
- 1998年
- 亚硝酸盐常用于食品加工和防腐,误当食盐食用即可中毒,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此外某些变质蔬菜或新腌制咸菜均含有较多硝酸盐,食入后经肠道细菌还原,可转变为亚硝酸盐造成中毒。现将我院抢救的一起急性亚硝酸盐集体中毒事件分析如下。
- 甄胜西王学忠李玉珍仇俊华何晓勇张建英
- 关键词:亚硝酸盐中毒饮食中毒
-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附48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旨在避免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999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48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39例(81.3%)首发临床表现均为胃肠道症状,4例(8.3%)为呼吸道症状,仅5例(10.4%)为心脏症状,呈现不典型性.心电图呈频发室早22例(45.8%),酷似广泛性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图形10例(20.8%),短阵室速8例(16.7%),房室传导阻滞5例(10.4%),窦速伴T波或ST段改变3例(6.3%).病初误诊率85.4%.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组存活率(96.7%)显著大于未使用甲基泼尼松龙的对照组(55.6%),P<0.05.结论对临床上首发表现为非心脏症状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应立即行心电图检查,任何形式的心电图异常均应立即考虑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可阻遏病情的恶化.
- 甄胜西周惠云王学忠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甲基泼尼松龙
- 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2月至2003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口服卡维地洛,同时保留其他原有抗高血压药物;对照组保留原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除外卡维地洛。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血压控制目标均为<140/90mmHg,在入选时及入选后12个月两组均检测血肌酐(Cr)、血浆肾素活性(PRA)及24h尿微量白蛋白量(Alb)。结果入选本临床研究时,Cr、PRA及Alb在两组间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入选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Cr、PRA、Al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卡维地洛不仅具有降压功能,更重要的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周惠云甄胜西舒平刘郁
- 关键词:卡维地洛高血压肾素肌酐蛋白尿
- 急性心肌梗死及成功溶栓治疗过程中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
- 2003年
- 目的探讨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对及时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早期判断溶栓治疗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 6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未溶栓组 ,溶栓组分为再通组与未通组 ,另选 3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作为对照组 ;记录各组溶栓前、溶栓开始后 0 .5、1、1.5、2、3、4、5、6h等系列时点的动态心电图 ,测量各时点QTd ,分析比较各组QTd的动态变化。结果 6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QTd明显大于对照组 (P<0 .0 1) ,再通组在溶栓开始 1.5h内QTd呈上升趋势 ,而溶栓后 2hQTd明显减小 (P <0 .0 1) ;未通组与未溶栓组在相应的系列时点QTd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及溶栓治疗再通过程中QTd发生了特征性动态变化 。
- 甄胜西周惠云兰曦文正万舒平于兰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血栓溶解疗法心电描记术AMI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提高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对28例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诊治和院内诊治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主诉偏离循环系统症状占92.9%,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诉占50.0%,未行院前心电图检查8例,占28.6%,院前心电图复杂难辨呈不典型性20例,占71.4%,院前误诊率达92.9%。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应认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及心电图存在不典型性,重视心电图检查及提高辨认心电图的水平。
- 周惠云甄胜西舒平
-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心电图
- 冠心病患者65例院前急救及转归被引量:9
- 1997年
- 冠心病患者65例院前急救及转归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甄胜西王学忠齐晓勇张国志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新兴的边缘学科,院前急救是其首要的一环,是降低急诊死亡率之关键。诸多资料表明〔1~3〕,院前死亡占急诊死亡的45%,冠心病猝死者约2/3死于...
- 甄胜西王学忠齐晓勇张国志
- 关键词:冠心病急救转归
- 全文增补中
- 不典型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少见,首发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胃肠道症状,可掩盖真实病情,导致误诊,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该病起病急骤、凶险,常于短时间内病情突变,甚至出现猝死.提高对本类型心肌炎认识...
- 甄胜西周惠云王学忠
-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病理心电图
- 文献传递
- 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附28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旨在分析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 ,避免误诊。方法 对 2 8例酷似心肌梗死心电图图形的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结果 2 8例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均呈现了窦性心律、短P -R间期(0 .10 1± 0 .0 18)s、delta波、病理性Q波 [时限 (0 .0 81± 0 .0 2 9)s,振幅 (0 .78± 0 .5 2 )mV],仅 1例证实为预激综合征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结论 一些预激综合征患者呈现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形式 ,极少数与心肌梗死并存 ,提示在见到病理性Q波而作出心肌梗死诊断前 ,要进行综合临床分析 ,避免误诊 ,尤其二者并存时 ,应慎重诊断 ,避免漏诊心肌梗死。
- 甄胜西周惠云文正万吴清香
-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肌梗死误诊病理性Q波心电图
- 房颤伴完全预激与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交替出现1例
- 2003年
- 甄胜西周惠云文正万舒平杨琳
- 关键词:心房纤颤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B型预激综合征
- 去心交感神经对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方法,观察去心交感神经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观察QT离散度的昼夜节律变化,以探讨QT离散度变化的电生理基础。方法:以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手术去除心交感神经支配,对照组手术保留心交感神经支配。观察两组手术前后QTd变化及24h内QTd的昼夜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后QTd显著减小(P<0.05),对照组在手术前后QTd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在手术后24h内QTd始终低于对应的对照组,且无明显节律变化,对照组在24h内QTd呈现出显著的昼夜节律变化。结论:心交感神经活动可能是产生QTd的机制之一。
- 周惠云甄胜西兰曦刘郁舒平
- 关键词:QT离散度交感神经系统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