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雅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4篇细胞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肿瘤
  • 3篇病理学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灶性
  • 2篇肉瘤
  • 2篇理学诊断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及病理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脑肿瘤
  • 2篇分子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14篇王雅杰
  • 7篇卢德宏
  • 6篇朴月善
  • 3篇卢洁
  • 2篇付永娟
  • 2篇李坤成
  • 2篇赵莉红
  • 2篇梅其在
  • 1篇张苗
  • 1篇段云云
  • 1篇孟宇宏
  • 1篇聂秀红
  • 1篇曹茜
  • 1篇邱立军
  • 1篇陈莉
  • 1篇林华
  • 1篇郑莎莎
  • 1篇周东
  • 1篇孙燕妮
  • 1篇赵兰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癫痫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漫播散性室管膜下生殖细胞瘤1例
2024年
患者男,29岁,视物成双伴视力下降半年,头痛伴双眼胀痛1月余,头痛加重2周,1周前非喷射性呕吐1次,无发热;既往体健。专科检查:双眼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迟钝,上视不能,左眼外展不及边,双眼视乳头水肿。实验室检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5 mIU/ml。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300 mmH_(2)O。
梁雨昕许惠娟王雅杰张苗卢洁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室管膜磁共振成像
与专业型研究生并轨模式下的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与挑战被引量:2
2017年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改变为主的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而临床诊断病理学被誉为是现代医疗体系中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因此临床诊断病理医师的系统化及规范化培养显得十分关键。
王雅杰孙燕妮卢德宏
关键词: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研究生教育专业型病理医师形态学改变
貌似结核性脑膜炎的系统型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报道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脑膜炎的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诊治经过,以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压升高,曾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系统型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经过。结果本例患者38岁男性,以头痛、持续颅内压升高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发热、体质量下降、淋巴结增大等全身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量和蛋白含量增高、葡萄糖下降,给予抗病毒、抗结核治疗后病情仍反复,最终通过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系统型ALK阴性ALCL。结论系统型ALK阴性ALCL以脑部病变为首发症状者误诊率高,对于不符合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程和转归特点,伴有发热、体质量下降、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到淋巴瘤可能,积极行病理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杨莹雪王雅杰朴月善林华
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脑膜炎结核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1例被引量:2
2011年
患者女性,79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7h,以急性阑尾炎入院。查体:T38.5℃,腹软,右下腹可及压痛,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WBC 8.6×109/L,NE80.2%。术中见阑尾长10 cm,直径1 cm,明显充血、水肿,远端炎症重,系膜充血、水肿。病理检查巨检:灰红、灰黑色阑尾1个,8 cm×0.8 cm×1 cm大小。镜检:阑尾为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为坏疽性炎症。远瑞管腔扩张,中段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增厚处肿瘤组织弥漫性浸润,侵犯阑尾壁全层达浆膜,
王雅杰赵兰卢德宏
关键词:阑尾
大脑淋巴瘤病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大脑淋巴瘤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殊类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展迅速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显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组织病理学呈现脑白质内恶性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大脑淋巴瘤病已经成为脑白质病变鉴别诊断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尽早进行病理检查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脑淋巴瘤病的认识仅基于一些病例报道,系统分析较少。在本文中,我们对国外相关病例进行回顾,共收集17例大脑淋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以期对该病能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王雅杰朴月善卢德宏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白质病进行性多灶性
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集的4例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分别进行临床资料分析、HE染色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患者年龄在20~35岁之间,3例病灶位于颅内,1例位于椎管内。镜下改变呈双相结构,即未分化的小细胞与透明软骨岛混合存在,另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及钙化、骨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SOX9,小细胞区域表达CD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KX3.1,软骨区域表达S-100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和结蛋白等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0%~20%。在分子特征方面,有3例扩增出HEY1-NCOA2融合基因产物,均为HEY1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和NCOA2基因的第13号外显子融合。2例术后获得随访信息,分别随访8个月及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除了SOX9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新近发现NKX3.1也可作为相对特异的标志物,同时RT-PCR能更准确检测出分子学改变。综合考虑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对于诊断该类罕见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王雅杰王雷明孟宇宏齐长海赵莉红卢德宏滕梁红
关键词:软骨肉瘤中枢神经系统分子诊断技术
肺肠型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PEAC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为PEAC,且排除结直肠腺癌。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0~79岁,中位年龄为67.5岁。最常见症状为咳嗽(62.5%),部分患者有气短、胸闷等表现。胸部CT结果显示,6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1例为磨玻璃结节,1例为多发结节伴胸腔积液。病理切片镜下见高柱状肿瘤细胞构成腺样或筛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8例患者CK-7均呈阳性表达,7例CDX-2阳性,5例CK-20阳性,5例Villin阳性,其中3例患者上述4种染色均阳性。基因检测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阳性各1例。治疗方面,3例Ⅰ~Ⅱ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例Ⅳ期患者接受化疗及免疫治疗,1例Ⅱ期接受靶向治疗。随访结果显示,PEAC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相关,最长生存期为58个月。结论PEAC是肺腺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其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CT常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团块影,需要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确诊。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陈玉王雅杰聂秀红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肾细胞癌含脂肪及钙化一例被引量:3
2012年
患者女,56岁。1周前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就诊。患者无腹痛、腰痛,无肉眼及镜下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
邱立军卢洁李坤成梅其在曹茜王雅杰
关键词:肾细胞癌钙化脂肪镜下血尿肾占位
重视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的病理学诊断被引量:11
2013年
自20世纪70年代初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问世后的30余年来,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诸如高分辨力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以及PET-CT等新型检查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影像技术使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变得相对简单易行。新的影像技术可清晰显示神经系统单发和(或)多发病变的位置,特别是对脑和脊髓内的占位性病变,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对周围脑或脊髓组织结构的影响程度,这些新技术为外科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证据,促进了神经外科(特别是肿瘤外科)的迅猛发展。
卢德宏付永娟王雅杰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诊断脱髓鞘假瘤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高分辨力CT影像学诊断技术
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皮质结节中自噬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2019年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综合征(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皮质结节中自噬及相关调节通路上的蛋白LC3B、p-AMPKα及p27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4至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手术切除的19例TSC皮质结节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3种蛋白分别在病灶及病灶旁相对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C3B主要表达于TSC皮质结节病灶中形态异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内以及病灶旁相对正常的神经元内,为胞质内弥漫阳性或核周阳性。对病灶中形态异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及病灶旁神经元的平均吸光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43±0.195)比(0.419±0.088),P>0.05]。p-AMPKα定位于TSC皮质结节中形态异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的细胞质,病灶中异常细胞的平均吸光度明显高于病灶旁神经元的平均吸光度[(0.306±0.123)比(0.233±0.654),P<0.05]。p27为细胞核阳性,主要表达于TSC皮质结节病灶旁的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而TSC皮质结节病灶中的异常细胞阳性表达率低(7/19比15/19,P<0.05)。结论TSC皮质结节病灶中异常细胞内自噬水平并没有明显下降,可能与AMPK信号通路激活的代偿机制相关,而这种代偿机制的发生可能是AMPK通过激活其下游p27以外的途径来实现的。
葛海静张微微王雅杰赵莉红胡泽良朴月善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自噬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