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钊
-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473例,最终纳入461例,随机分成4组。①第一组(M1组)咪达唑仑的剂量为:0.05mg/kg;②第二组(M2组)咪达唑仑的剂量为:0.10mg/kg;③第三组(M3组)咪达唑仑的剂量为:0.20mg/kg;④对照组(C组):5mL生理盐水。进行全麻诱导,观察对比术前术后MMSE评分。结果 研究中纳入病例473例,因各项剔除因素损失病例12例,实际有效病例461例。其中,M1组111例,M2组119例,M3组117例,C组114例。各组中人口信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一般情况比较中,职业情况、文化程度和病史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术前术后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0.05mg/kg咪达唑仑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可能是一种优选的使用咪达唑仑进行全麻诱导的方案,本方案在不增加患者术中知晓风险增加的同时,还可能减少了POCD的发生。
- 覃涵睿袁志会朱宇航金洋王钊
- 关键词:咪达唑仑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
- 碳酸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的临床研究
- 1999年
- 目的为了探讨碳酸利多卡因在高位硬膜外阻滞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胆道手术刀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周例,用1.73%盐酸利多卡因。2组11例,用1.73%琐酸利多卡因。选择T8-9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cm。鼻导管吸氧,分次给药,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持续时间以及阻滞范围。麻醉期间连续监测无创血压、脉搏、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15min、30min、45min采集静脉血,测定血乳酸浓度,并作静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碳酸利多卡因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对血pH、PaCO2、SpO2无明显影响。结论碳酸利多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对于心功能良好的病人是安全的。
- 张红欧阳旭红熊木兰朱昭琼王钊杨春
- 关键词: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
- 不同注射方法对罗库溴铵恢复时相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前临床麻醉中罗库溴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全麻插管时的效能^[1].而关于不同给药方法对其恢复时相影响的报道仍然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TCI,持续泵注及单次给药的方法对罗库溴铵恢复时相及残余作用的影响.探索最佳的给药途径.为进一步提高麻醉质量.增加麻醉安全性提供参考。
- 张益王钊朱宇航刘德行张鸿磊
- 关键词:罗库溴铵恢复时相注射方法麻醉安全性全麻插管麻醉质量
- 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效应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对在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期间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L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mg/kg,丙泊酚以5mg/(kg.h)持续泵注至拔管即刻。记录停肌松剂至自主呼吸恢复、手术结束至拔管、拔管至苏醒、手术结束至离室时间及拔管前(T0)、拔管时即刻(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时点的HR、MAP、SpO2、PETCO2、AAI、血糖的变化,RSS镇静评分、RS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①在相同时间T1时,FL组HR、MAP、血糖均高于SF组(P<0.05)。FL组T1时的HR明显高于T0时(P<0.05)。两组T1时的血糖均明显高于T0时(P<0.05)。②T1、T2、T3时,FL组AAI明显高于SF组(P<0.05),T2时FL组RSS高于SF组(P<0.05),T1时FL组RS高于SF组(P<0.05)。③两组病人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在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均能不同程度抑制拔管期间呛咳和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拔管后的焦虑和躁动,舒芬太尼效果更佳。
- 王钊喻田张益陈慧朱昭琼
- 关键词:气管拔管丙泊酚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应激
- 《麻醉设备学》的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2
- 2012年
- 针对《麻醉设备学》的学科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手术室内视频直播系统、校园网络学习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充分利用临床和实验室丰富的仪器设备、病源和科研优势,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王钊朱昭琼谢冕陈慧张益
-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 小剂量咪达唑仑注入蛛网膜下腔镇静效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midazolam,MIZ)注入蛛网膜下腔用于腰麻时的镇静作用、效能与剂量的关系,并与肌注、静脉注射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筛选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拟于腰麻下行下腹部和下肢的择期手术患者共200例,男性82例,女性118例,年龄16~50(34.5±16.3)岁。分为4组(n=50)。腰麻药A、B组为0.75%布比卡因1.6 ml+50%葡萄糖0.4 ml配制:A组,患者腰穿注药后平卧,立即静脉注射MIZ 2 mg;B组,患者腰穿注药后平卧,立即肌肉注射MIZ 2 mg。C组:腰麻药为0.75%布比卡因1.6 ml+50%葡萄糖0.4 ml+5 mg/ml MIZ 0.2 ml。D组:腰麻药为0.75%布比卡因1.6 ml+50%葡萄糖0.4 ml+5 mg/ml MIZ 0.4 ml。比较患者在不同途径注射MIZ 5~60 min内不同时刻的镇静程度的变化和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舌后坠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镇静评分小于A组(P<0.01),D组评分高于A组(P<0.01),C组评分高于A组(P<0.05);4组中仅D组有舌后坠的发生,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药内加入小剂量MIZ可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其作用与剂量相关且较同等剂量药物肌注或静脉内注射明显,可能和与其相应受体结合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有关。
- 王钊朱昭琼喻田谢冕余志豪
- 关键词:咪达唑仑蛛网膜下腔
- 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在非机械通气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非机械通气患者经口/鼻采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连续无创监测PETCO2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机械通气患者50例,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吸氧,连续监测和比较不同氧流量下PETCO2图形和读数变化,分析恒定氧流量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氧流量下均可检测到正常形态PETCO2矩形波形;不同氧流量下不同时间点所测得的PETCO2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TCO2与PaCO2呈中度相关(r=0.50~0.55,P<0.05)。结论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连续无创监测PETCO2,在不同氧流量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经济、安全、无创、实用的特点,可以作为危重病人抢救时的快速监测指标之一。
- 王钊朱昭琼陈峰张益谢冕余志豪
-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非机械通气
- 一种用于自体血回收的贮血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体血回收的贮血装置,它包括贮血器,在贮血器内设有可以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的螺旋管状或曲线形管状的滤网,滤网的输入端管口固定在贮血器的瓶口上,在贮血器底部设有输血连接管。本实用新型内设有螺旋管状或曲线...
- 朱昭琼谢冕王钊冉启华
- 文献传递
- 舒芬太尼异氟醚复合麻醉在68例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 2009年
- 秦榜勇王海英王钊朱昭琼张红
- 关键词:复合麻醉婴幼儿舒芬太尼异氟醚病理生理变化心内畸形
- 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变化及苏醒质量,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分为3组:C组(对照组):术毕等患者自然苏醒拔除气管导管;P组:术毕保留丙泊酚持续泵注至拔管;PF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芬太尼,丙泊酚持续泵注至拔管。记录停肌松剂至自主呼吸恢复、手术结束至拔管、手术结束至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HR、MAP、SpO2的变化,TOF值、AAI值,并进行镇静评分(RSS)、躁动评分(RS)。结果①HR、MAP:各组T1时均较T0时升高(P均<0.05),但P组、PF组各时间点均较C组降低(P<0.05);PF组在T3时,MAP降低更明显(P<0.05);②RSS:P组、PF组在T0、T1、T2均明显增高(P均<0.05);③RS:P组、PF组与C组比较在T0、T1、T2均明显降低(P均<0.05);PF组较P组在T1、T2、T3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芬太尼镇痛与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能抑制拔管期间呛咳和心血管应激等各种不良反应,减少拔管后的焦虑和躁动,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苏醒期,提高麻醉质量。
- 王钊朱昭琼谢冕陈慧喻田
- 关键词:全身气管拔管芬太尼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