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峰

作品数:32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腰椎
  • 9篇脊柱
  • 7篇椎管
  • 7篇颈椎
  • 6篇手术
  • 5篇有限元
  • 5篇椎管狭窄
  • 5篇椎间融合
  • 4篇融合术
  • 4篇椎管狭窄症
  • 4篇狭窄症
  • 4篇疗效
  • 4篇经皮内镜
  • 4篇颈椎病
  • 4篇脊柱炎
  • 4篇杆菌
  • 4篇布鲁杆菌
  • 3篇胸椎
  • 3篇有限元分析
  • 3篇神经根

机构

  • 31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31篇王永峰
  • 21篇赵斌
  • 14篇陆向东
  • 13篇赵轶波
  • 11篇徐朝健
  • 8篇赵晓峰
  • 4篇赵伟
  • 3篇王少伟
  • 1篇张涛
  • 1篇郝定均
  • 1篇张元豫
  • 1篇张在恒
  • 1篇颜登鲁
  • 1篇吕杰
  • 1篇赵伟
  • 1篇郭卫
  • 1篇李广学
  • 1篇刘团江
  • 1篇姬涛
  • 1篇邓忠良

传媒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经皮内镜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腰椎经皮内镜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获取腰椎CT数据,通过Solidworks 15.0软件建立椎间盘及关节软骨模型,建立正常L4,5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A模型)。模拟双侧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过程,在A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上圆柱体切割工具模拟环锯作用,切除上关节突部分骨质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建立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模型(B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在左旋、右旋、左屈、右屈、前屈、后伸等运动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变化和椎间盘受力情况。结果与A模型相比,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运动状态下,B模型的最大位移和椎间盘受力均增大。侧屈、旋转取左侧和右侧平均值时,B模型最大位移变化为前屈>侧屈>旋转>后伸;椎间盘受力变化为侧屈>前屈>旋转>后伸。结论通过建立有效的腰椎经皮内镜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发现在6种运动过程下,L4,5节段的运动幅度均增大,椎间盘的应力均增加,推测双侧关节突损伤可造成脊柱的活动范围增大,加重脊柱不稳的趋势,增加腰椎椎间盘退变的风险。
董江赵斌王永峰徐朝健苏军强原杰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椎间融合器(cage)沉降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1例健康成年人腰椎CT扫描数据构建正常腰椎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进行L4/5节段OLIF手术,根据cage沉降陷入椎体程度(0、1%~25%、26%~50%、51%~75%、76%~100%)分为5个等级(Grade0、Grade1、Grade2、Grade3、Grade4),共构建10组模型(单纯cage沉降组5组、附加后路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的钉棒组5组)。固定L5椎体下表面,设定400N的预加载荷于L3椎体上表面,再施加10N·m的力矩来模拟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对腰椎在不同生理运动下L4/5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cage应力峰值和内固定钉棒应力峰值进行分析。结果:模型在不同生理运动下L3/4和L4/5椎体的ROM与已发表的尸体研究类似,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模型施加载荷的6种运动状态中,沉降组Grade3的ROM最大,cage最大应力峰值发生在Grade2前屈运动时,达到了82.7Mpa,相较Grade0增加了241%。在附加椎弓根钉棒后脊柱ROM及cage应力峰值均减小,尤以Grade2变化最为显著,与未附加内固定相比,Grade2平均ROM下降了63%,后伸运动下cage应力峰值减小51%。结论:cage沉降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较大,其中cage沉降51%~75%时脊柱稳定性最差,cage沉降26%~50%时cage进一步塌陷风险最高,附加内固定钉棒后可增加脊柱稳定性并降低沉降风险。
郝家齐王永峰原杰徐朝健秦一川吕杰
关键词:有限元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内固定类型及骨质疏松对斜外侧椎间融合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目前斜外侧椎间融合是否需要内固定尚有争议,骨质疏松的存在是否会对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时内固定类型的选择造成影响也缺乏生物力学研究支持。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开展斜外侧椎间融合时骨质疏松及后路椎弓根钉棒的不同固定类型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获取健康人L3-L5节段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软件建立L3-L5正常三维有限元模型(M0)和骨质疏松模型(N0),并分别以M0、N0为基础在L4-L5节段建立斜外侧椎间融合正常腰椎单纯融合固定(stand-alone)模型(M1)、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2)、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3)及骨质疏松腰椎单纯融合固定模型(N1)、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N2)、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N3)。在L3上表面施加500 N垂直载荷及7.5 N·m力矩,模拟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各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L4-L5节段的相对活动度、L5上终板、融合器和钉棒系统的应力分布,并记录Von Mises应力峰值。结果与结论:(1)无论是在正常模型中还是骨质疏松模型中,随着后路内固定的增加,L4-L5活动度、L5上终板应力、融合器应力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2)M2内固定的应力相比M3最大增大了115.26%;N2内固定的应力相比N3最大增大了78.87%;(3)同种内固定类型下,骨质疏松模型的L4-5活动度、L5上终板应力、融合器应力均较正常模型增大;(4)N2内固定的应力相比M2最大增幅为39.59%,N3内固定的应力相比M3最大增幅为43.30%;(5)提示骨密度正常、无明显序列失衡的腰椎应优先考虑单纯融合固定或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若腰椎存在明显序列失衡,则应联合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骨质疏松腰椎应联合双侧后路椎弓根钉棒进行固定,有助于降低其融合器沉降、终板塌陷的发生率,提高固定安全性。
秦一川赵斌原杰徐朝健吕杰吕杰王永峰
关键词:腰椎骨质疏松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颈椎椎板成形术结合维生素B12治疗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成形术结合维生素B12治疗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2-73岁,平均46岁;8例病程在6个月内,2例超过6个月。10例患者均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内固定术,并肌内注射或口服维生素B12。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手术前后颈椎稳定性、内固定物位置及脊髓受压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表对颈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对手术前、后的维生素B12水平及体感诱发电位数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评价SF-36量表对各维度术前、术后的评分变化进行对比;对术前、术后JOA评分与维生素B12水平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示1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相关内固定并发症;MRIT2WI示C3-7脊髓周围脑脊液信号恢复连续;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6±2.04)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4.7±2.04)分;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0%-80%,其中优4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0);维生素B12水平由术前(78.30±42.82)pg/ml,提高至术后(176.50±85.77)pg/ml;ASIA评分由术前C级4例、D级6例改善至术后c级2例、D级5例、E级3例;体感诱发电位均有所恢复;手术前、后的维生素B12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评分有相关性。结论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解除颈脊髓压迫,并为脊髓恢复创造空间,同时肌内注射或口服
赵斌李鹏鹏赵轶波陆向东王永峰赵晓峰
关键词:颈椎维生素B12缺乏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尺骨冠突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目前已经有多种适用于显露尺骨冠突骨折的手术入路。最理想的手术入路应该是在不影响手术视野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分离,从而降低术后异位骨化以及关节僵硬形成。笔者通过自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例...
赵斌赵轶波陆向东王永峰赵晓峰卫鑫源
关键词:微创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后方180°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MSU-1级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后方180°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1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2024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3例LSS合并MSU-1级LDH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UBE后方180°椎管减压治疗。男17例,女16例;年龄37~82岁,平均67.1岁。患者术前均存在双下肢间歇性跛行及下肢放射痛。病程5~13个月,平均8.5个月。责任节段:L3、44例,L4、528例,L5、S11例。LSS Schizas分级:A级4例,B级5例,C级13例,D级11例。LDH分型:MSU-1A型24例,MSU-1B型2例,MSU-1AB型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下肢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基于腰椎MRI测量腰椎脊髓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并对椎管狭窄分级,参照Schizas分级对椎管狭窄分级。结果手术时间60.4~90.8 min,平均80.3 min;术中出血量13~47 mL,平均29.9 mL。住院时间3~5 d,平均3.8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即刻及3、6、12个月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改善,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获优23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达96.97%。腰椎MRI复查示,32例硬膜囊受压程度明显改善,1例出现硬膜囊扩张不良;术后DSCA均较术前增大、狭窄程度降低,并随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术前及术后即刻、6个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腰椎管狭窄Schizas分级达A级27例、B级6例。结论UBE后方180°减压是治疗LSS合并MSU-1级LDH的安全可行方案,可在保留椎间盘完整性同时实现有效减压。
赵飞宇丘小婷原杰刘儒星卫鑫源赵伟王永峰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减压早期疗效
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病期影像学变化及TLIF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病期影像学变化及TLIF术的疗效。资料与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27例手术治疗的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术前均行腰椎X线、CT扫描及MrI检查,分析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病期影...
王永峰钟镇阳陆向东赵轶波赵斌
关键词:腰椎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是近年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热点。该术式能保留大部分生理结构,对患者颈部生理曲度影响小,生物力学整体性能最接近正常颈椎。同时,采用该术式可以避免误伤气管、食道、颈动脉等颈前邻近组织,避免术后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急性窒息的风险,因此该术式已被广大外科医生所接受。该文对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凯房格赵振鉴王永峰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骨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39例,入院常规行血常规、血沉检查,行VAS评分。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与ESR、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MLR与HCT可以作为一种评判OA活动度的指标。
陈先维陆向东王永峰赵轶波杨旭王文轩范彦鑫张晖赵斌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红细胞压积
延长至C1,2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上颈椎椎管狭窄症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范围延伸至寰枢椎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02月至2015年09月16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上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51~76岁,平均62.8岁.16例中合并C1椎管狭窄4例,行C1~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合并C2椎管狭窄12例,行C2~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X线片、CT扫描以及MR检查)评估其手术前后颈椎稳定性、内固定位置及脊髓受压情况;术前及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评估颈脊髓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3个月,平均11.6个月.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示:16例术后无内周定松动、断裂及相关内固定并发症出现,C1、C2无不稳表现;MR检查T2WI中C1~7范围内的脊髓周围脑脊液信号恢复连续;术前VAS评分平均6.7分,术后1.8分;术前JOA评分平均(8.3±1.6)分,术后(14.6±1.4)分;术前Frankel分级D级,术后为E级;术后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优7例,良7例,可2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1.6%.结论 对于合并上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可采用一期C1~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可安全解除颈髓神经压迫,重建上颈椎后方结构的稳定,手术效果满意.
赵斌王永峰陆向东赵轶波赵晓峰卫鑫源
关键词:椎管狭窄枢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