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作品数:47 被引量:200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阳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水利工程 更多>>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T1DM儿童的血糖达标时间、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在1型糖尿病(T1DM)儿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且使用胰岛素治疗的T1DM患儿中,按照胰岛素给药方式的不同各抽取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适量的胰岛素治疗,其中使用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给药者纳入对照组,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给药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以及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和注射操作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用药依从性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述数据分别为(5.37±0.48)mmol/L、(7.18±0.86)mmol/L及(6.48±1.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3±0.59)mmol/L、(9.64±2.57)mmol/L及(8.17±0.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为(4.24±1.57)d,短于对照组的(8.31±1.25)d,胰岛素用量为(0.79±0.27)U/kg,少于对照组的(1.22±0.34)U/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内,研究组低血糖发生频率分别为(0.20±0.06)次/人、(0.16±0.05)次/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7±0.11)次/人、(0.23±0.07)次/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注射操作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MDI,CSII治疗T1DM能够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有效且迅速地控制血糖,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有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频率及注射操作不良反应发生率。 吴琼 牛文忠 王松 赵丽丽关键词:儿童 1型糖尿病 胰岛素 给药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6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等。结果 68例糖尿病足患者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糖尿病足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房芳 王松关键词:糖尿病足 中西医结合 护理 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胶束的制备、细胞内分布及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纳米胶束,并研究该胶束的细胞内分布及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丹参酮ⅡAPEG-PCL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后的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进行粒径、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检测表征,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香豆素-6作为荧光探针,评价PEG-PCL纳米胶束在细胞内的摄取及分布,再进行细胞外存留药物实验,验证PEG-PCL纳米胶束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性能;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方法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丹参酮ⅡAPEG-PCL纳米胶束的药效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的优选工艺条件:丹参酮ⅡA与PEG-PCL投料比为1.2∶10,转速为100 r/min,水化温度为37℃,采用旋蒸方式形成薄膜,然后冷冻干燥除尽有机溶剂,在水化超声形成纳米胶束;优选工艺后的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粒径为(16.8±0.4)nm,Zeta电位为(-29.8±4.9)m V,载药量为(7.8±0.6)%,包封率为(86.4±5.2)%,稳定性良好;荧光实验表明,PEG-PCL纳米胶束可以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进入细胞后,还可将药物聚集在线粒体周围,重合性良好;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PEG-PCL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病理变化,这些药效结果均明显优于丹参酮ⅡA。结论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丹参酮ⅡA的心肌细胞摄取量,并聚集在线粒体周围,增强药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王松 汪茂胜 周定荣 房芳 窦润鹏关键词:纳米胶束 线粒体 细胞摄取 细胞内分布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正交试验 冠心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124例,分为CAD与非CAD组,检测并比较两组GA、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CAD的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检出CAD患者82例(66.13%),其GA、2 h PG、Hb 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糖耐量组CAD患者GA明显较高(P=0.00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者GA水平均高于无CAD者(P=0.028,0.043);高血糖组亚组分析结果同正常糖耐量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对象和不同亚组分析中,GA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A在高血糖或者正常糖耐量水平的CAD患者中均明显升高,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郑喜胜 刘志远 王松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糖化血清白蛋白 高血糖 吡咯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吡咯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吡格列酮5 mg/kg组,吡格列酮10 mg/kg组和吡格列酮20 mg/kg组,每组9只,利用体内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大鼠心肌组织,检测细胞凋亡、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ax、Bcl-2、Cytochrome c和Smac/DIABLO和半胱氨酸天冬酶9、3(Caspase 9、3)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吡格列酮5、10和20 mg/kg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DA含量、Bax蛋白表达、Caspase 9、3酶活性,增加SOD酶活性和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结论吡格列酮预处理可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的氧化损伤水平,下调线粒体凋亡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数以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王松关键词:糖尿病 心肌再灌注损伤 吡格列酮 医疗支持在糖尿病患者获取健康信息主动性与疾病控制状况中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医疗支持在糖尿病患者获取健康信息主动性与疾病控制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复诊的糖尿病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慢性病评估量表糖尿病态度、期望、需求简化版(PACIC-DSF)、健康信息获取行为量表(HISB)及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CSSD70)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回归法分析研究变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285例糖尿病患者PACIC-DSF得分为(33.42±8.26)分;HISB得分为(147.15±29.00)分;CSSD70得分为(83.00±9.20)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医疗支持与获取健康信息主动性、疾病控制状况呈正相关(r=0.768、0.681,P<0.01);获取健康信息主动性与疾病控制状况呈正相关(r=0.536,P<0.01)。医疗支持在获取健康信息主动性和疾病控制状况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20.13%。结论医疗支持在获取健康信息主动性和疾病控制状况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王松 房芳 张红瑾关键词:糖尿病 疾病控制 中介效应 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其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应用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每日1次,15天后改为隔日1次,共6个月,同时联用苦参素针600mg入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32例,单用α-2b干扰素,疗程及剂量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94.1%和71.9%(P<0.05);治疗组HBV-DNA,HBeAg阴转率及HbeAb阳转率分别为67.6%、61.7%和50.0%,对照组为40.5%、34.4%和18.8%,治疗组均优于对照(P<0.05);治疗组WBC减少发生率为17.6%,对照组为43.8%(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并能减轻干扰素所致WBC下降。 霍丽亚 林玉玲 王松关键词:Α-2B干扰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清肝散结消瘿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清肝散结消瘿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观察组予以清肝散结消瘿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2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7.74%(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CD8^(+)、丙二醛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CD3^(+)、CD4^(+)、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自身抗体、TSH、CD8^(+)、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FT3、FT4、CD3^(+)、CD4^(+)、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散结消瘿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能够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刘华朋 杨静 王松 褚桂克 薛榜稳 周倩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 左甲状腺素钠 甲状腺功能 免疫功能 氧化应激 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脂、体重指数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体重指数(BMI)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5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及BMI,根据病历复查结果随访,记录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为性功能障碍组和正常组,筛查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评估血脂相关指标及BMI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截至随访结束,252例患者中失访11例,有效随访率为95.63%。剩余241例患者中确诊性功能障碍163例,发生率为67.63%。性功能障碍组合并高血压占比及抑郁程度评分、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性功能正常组(P<0.05),睾酮低于性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抑郁程度评分、BMI、TC、TG、LDL-C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睾酮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BMI、TC、TG、LDL-C单一及联合预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95%CI:0.705~0.853)、0.810(95%CI:0.745~0.876)、0.735(95%CI:0.657~0.812)、0.759(95%CI:0.693~0.836)、0.872(95%CI:0.817~0.927)。结论BMI、TC、TG、LDL-C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有关,且可用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性功能障碍的预测。 刘洋 张博 何小景 刘华朋 王松 薛榜稳 周倩 索亚男 褚桂克 曹欢 杨万顺 路怡芳关键词:2型糖尿病 性功能障碍 血脂 体重指数 一种内分泌科用尿糖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分泌科用尿糖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座体和设置在座体内的导流槽,所述座体的导流槽底部设有放液孔和滴液孔,所述放液孔位于导流槽底部一侧,滴液孔位于导流槽底部另一侧相对设置。所述导流槽底部设有倾斜挡板,便于... 王松 房芳 郑喜胜 倪猛 张海洋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