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P^16蛋白
  • 2篇腺癌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护理
  • 2篇患儿
  • 2篇基因产物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癌
  • 2篇儿童
  • 2篇FCM
  • 2篇FCM检测
  • 1篇冬眠疗法
  • 1篇心室
  • 1篇心室率
  • 1篇药物

机构

  • 10篇河北省职工医...
  • 3篇河北省肿瘤研...
  • 2篇保定市第一医...
  • 1篇河南省肿瘤研...
  • 1篇河北省第六人...

作者

  • 10篇王四宝
  • 4篇左连富
  • 4篇化罗明
  • 2篇郭明
  • 2篇胡光
  • 2篇富鹰
  • 2篇杜新杰
  • 2篇张瑞芳
  • 1篇黄荣香
  • 1篇李会敏
  • 1篇王爱萍
  • 1篇冯周娜
  • 1篇王欣
  • 1篇贾新未
  • 1篇仝素英
  • 1篇王军
  • 1篇齐振平
  • 1篇安丽敏
  • 1篇程茂清
  • 1篇王晓娜

传媒

  • 3篇河北职工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药物相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997年
我院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主的药物治疗6例因服用乙双吗啉或乙亚胺而导致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报道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6例APL系我院于1991年1月~1996年11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全部病例经临床、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而确诊。包括M_(3u)4例,M_(3b)2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岁,6例均有银屑病病史,自2~20年不等,平均7.5年。其间曾间断服用乙双吗啉或乙亚胺治疗。其中1例在2年中累积服用乙亚胺约30g,另外5例服用乙双吗啉者除1例服药总量不详外。
郭明王四宝田桂英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药物相关性全反式维甲酸
全文增补中
一例Louis-Bar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1995年
一例Louis-Bar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王四宝,王欣伴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的免疫缺陷病,即Louis-Bar综合征,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多部位毛细血管扩张,免疫功能低下,并易伴有各种内分泌失调,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
王四宝王欣
关键词:综合征儿童护理
简易胎动计数电子监护器的研制
2001年
冯周娜丁健王四宝
关键词:胎动计数
对亚冬眠患儿的护理管理
1996年
对亚冬眠患儿的护理管理071000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闫俊平,王四宝根据冬眠疗法的原理,在临床中对于瑞憋严孟、肺炎及其它疾病所造成的组织严重缺氧的患儿,我们应用亚冬眠疗法,使患儿机体新陈代谢处于低水平,组织耗氧减少,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对...
闫俊平王四宝
关键词:冬眠疗法护理学儿童
甲状腺癌P^(16)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0年
目的:对甲状腺癌p16基因的描述及临床意义的探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癌细胞P16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P<0.01);P16蛋白表达随甲状腺恶性程度的增高而下降(P<0.05)。结论:P16基因失活与甲状腺癌发生有关,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分化不良有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胡光化罗明王四宝富鹰王一飞左连富
关键词:甲状腺癌P^16基因P^16蛋白表达量甲状腺瘤癌发生
全文增补中
介绍一种医用一次性鼻饲灌注器
1999年
多年来临床上对昏迷、消化道疾病、某些手术后和外伤不能由口腔进食的患者,实施鼻饲治疗时一直沿用50~100毫升注射器推注或用开放式输液瓶灌注。使用上述两种器械进行鼻饲灌注时经常发生胃管堵塞和针管破碎。既影响工作质量也给操作带来诸多不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研制了一次性鼻饲灌注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介绍如下。
黄荣香齐振平王军安丽敏王四宝
关键词:鼻饲灌注胃管昏迷外伤
应用FCM检测白血病P^(16)基因产物的表达
1999年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31例白血病及9例营养性贫血(NDA)患者骨髓细胞P16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LL)P16阳性率63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NL)833%,营养性贫血组889%。ALL组P16阳性率与ANL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营养性贫血组相比,亦有显著性(P<001)。ANL组P16阳性率与营养性贫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P16基因的改变与淋巴系白血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化罗明王四宝杜新杰李会敏张瑞芳左连富丁健
关键词:白血病FCMP^16蛋白流式细胞术
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控制房颤患者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研究
2000年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控制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治疗组(27例)和西地兰治疗组(21)例,分别给予文司洛尔lmg/Kg或西地兰0.08 mg/Kg静脉注谢,于静注前、静往后不同时刻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临床表现的改变。结果:与西地兰组比较,艾司洛尔起效快(0 65± 0.15vs39±9.13, P<0.001)、降低心室率的作用明显(25.9±0.06vs 19.9±0.09, P<0.001),有效率高(100% vs 70% P<0.001),但疗效持续时间短(8.12±4.05 vs 135±28.22 P<0.001),而西地兰静注后血压无显著变化。全部患者病情改善,无毒副反应发生。结论:艾司洛尔静脉注谢控制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快速有效,安全可靠。
贾新未王晓娜王爱萍王四宝仝素英
关键词:艾司洛尔快速房颤西地兰静注心室率
应用FCM检测白血病细胞P_(16)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99年
P_(16)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新抑癌基因,又称多种肿瘤抑制因子(MTS_1),其缺失和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了探讨P_(16)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对31例白血病和9例营养性贫血骨髓细胞进行P_(16)基因表达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4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13~72岁,男24例,女16例;按FAB分,ALL组13例,其中L_16例,L_24例,L_33例;CML急淋变6例;AML组12例,其中M_12例,M_23例,M_44例,M_54例,M_61例;营养性贫血组9例。 1.2 标本收集:取骨髓液2ml,置肝素抗凝的PBS液中,缓慢注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PBS洗涤,再离心,弃上清液,收集单个核细胞。
化罗明郭明程茂清郝书香王四宝杜新杰张瑞芳左连富
关键词:白血病P16基因FCM
定量分析甲状腺癌p^(16)基因的表达
1999年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细胞p16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P<001);p16蛋白表达随甲状腺恶性程度的增高而下降(P<005)。提示p16基因失活与甲状腺癌发生有关,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分化不良有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富鹰化罗明赵素根王四宝胡光左连富
关键词:甲状腺癌P^16蛋白流式细胞仪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