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虎
- 作品数:1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冷热循环对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使用高韧性环氧树脂R608通过RTM工艺制备了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对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进行-196℃到80℃冷热循环试验,并对其100次和300次冷热循环前后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测...
- 孙宝岗史汉桥王俊虎杨智勇刘千
- 关键词:复合材料RTM力学性能应力
- 文献传递
- 一种大尺寸薄壁高精度TC4钛合金封头的制造方法
- 本发明属于封头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大尺寸薄壁高精度TC4钛合金封头的制造方法。其特点是采用强旋、多道次普旋、再强旋的旋压方法,克服了冲压或锻造零件精度偏低的缺点,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在粗车与精车之间进行稳定化处理,克服了...
- 吕宏军王琪李启军范文利及可然王俊虎
- 文献传递
- 一种虎钳夹持力实时监测与动态补偿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虎钳夹持力实时监测与动态补偿装置,属于夹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柔性铰链、双层盖板外层、护口板、护口板固定螺栓、基座固定螺栓、柱状压电陶瓷、压电陶瓷预紧螺栓、装置框架、双层盖板内层、虎钳基座和片状压电陶瓷;护口...
- 陈旭辉杜浩轩宋楠王松王新永李俊宁杨云华隋天一张津硕王俊虎黄凤春崔文龙
- 冷热循环对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使用高韧性环氧树脂R608通过RTM工艺制备了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对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进行-196℃到80℃冷热循环试验,并对其100次和300次冷热循环前后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测...
- 孙宝岗史汉桥王俊虎杨智勇刘千
- 关键词:复合材料RTM力学性能应力
- 红外无损检测缺陷尺寸测量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有效检测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缺陷尺寸是评估缺陷影响的关键参数,本文以半宽高测量算法来实现对缺陷尺寸的半自动测量,首先手动绘制过缺陷中心的直线构成空间像素曲线,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滤波,并自动寻找空间像素曲线半宽高位置,从而实现对缺陷尺寸的测量。通过对塑料试件、碳钢试件、碳纤维复合材料试件研究发现,不同时刻红外图像测量出的缺陷尺寸具有不同的误差,采用清晰时刻红外图像,测量误差在10%内,采用模糊时刻红外图像,测量误差在20%左右,相对于传统手动测量缺陷尺寸,本文方法将有效提高缺陷尺寸测量的精度。
- 江海军马兆庆王俊虎张凯林鑫
- 关键词:红外无损检测
- 测试温度对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为获得低温应用的高韧性复合材料,高韧性的环氧树脂R608被选用来通过RTM工艺制备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80℃、室温和-196℃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不同...
- 史汉桥刘千杨智勇孙宝岗王俊虎
- 关键词:复合材料温度力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一种大尺寸薄壁高精度TC4钛合金封头的制造方法
- 本发明属于封头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大尺寸薄壁高精度TC4钛合金封头的制造方法。其特点是采用强旋、多道次普旋、再强旋的旋压方法,克服了冲压或锻造零件精度偏低的缺点,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在粗车与精车之间进行稳定化处理,克服了...
- 吕宏军王琪李启军范文利及可然王俊虎
- 文献传递
- 基于设备配套条件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 2017年
-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围绕项目总目标,分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设置有效沟通的环节和内容,提高沟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控制数据的正确性和沟通的有效性,提高厂房设计的贴合度和适应性,提高施工的正确性,从而实现项目进度、质量、经费的总目标管理和各相关方的互利共赢。
- 王俊虎武占魁段蓉
- 关键词:工业厂房
- 测试温度对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为获得低温应用的高韧性复合材料,高韧性的环氧树脂R608被选用来通过RTM工艺制备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M40级碳纤维缝编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80℃、室温和-196℃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不同...
- 史汉桥刘千杨智勇孙宝岗王俊虎
- 关键词:复合材料温度力学性能
- 大型非标设备研制建设方案征询及优化
- 2017年
- 设备是制造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研制一些大型非标设备以进行新的科学研究,或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提高设备的适应性或生产效率。本文探讨了研制大型非标设备的管理难点,建立了研制类设备方案征询方法,通过方法的运用,使得建设方案得以持续优化,从方案确定角度最大限度的规避技术风险,从而实现目标的经济适用性,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因技术不过关带来的技术及商务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的项目管理目标。
- 王俊虎
- 关键词: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