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宏伟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细胞凋亡
  • 3篇免疫
  • 2篇三氧
  • 2篇三氧化二砷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网膜
  • 2篇网膜母细胞瘤
  • 2篇细胞瘤
  • 2篇免疫共沉淀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膀胱
  • 2篇STK11
  • 2篇CASPAS...

机构

  • 15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湖南省计划生...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沈宏伟
  • 7篇施小六
  • 6篇王向平
  • 5篇王永俊
  • 5篇姚茂金
  • 3篇阎卉芳
  • 3篇汤建光
  • 2篇王迎伟
  • 2篇邓军卫
  • 2篇李陈婕
  • 2篇唐罗生
  • 2篇李芸
  • 2篇李敏能
  • 2篇海志杰
  • 2篇方建珍
  • 2篇易路
  • 2篇汪斐
  • 1篇潘乾
  • 1篇杨罗艳
  • 1篇谢丽华

传媒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肿瘤药学
  • 1篇第七届全国肿...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VEGF-C表达和淋巴管计数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和淋巴管计数,探讨其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RB眼球摘除手术标本和15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行VEGF-C和淋巴管染色。结果 RB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1);临床分期Ⅰ期、分化型、未侵犯视神经及生存期≥2年RB病例VEGF-C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明显低于临床分期Ⅲ期、未分化型、侵犯视神经和生存<2年病例(P<0.05或P<0.01)。VEGF-C阳性表达RB中淋巴管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结论 VEGF-C表达水平和淋巴管计数可能是反映RB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标记物,VEGF-C可能具有促进RB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作用。
沈宏伟李芸唐罗生杨竹林郭小健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管生成
LOH12CR1互作蛋白GPS2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12号染色体短臂杂合子缺失的现象存在于多种血液科肿瘤和实体瘤患者中,提示此区域中可能存在抑瘤基因,LOH12CR1是此区域中已鉴定的基因之一。为探讨LOH12CR1的生物学功能,首先采取酵母双杂交系统筛查其互作蛋白,鉴定到转录调控因子GPS2是其互作蛋白。进一步在HEK293细胞中运用免疫共沉淀方法证实GPS2与LOH12CR1在体内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GPS2与LOH12CR1在细胞核内存在共定位信号。
王永俊王迎伟施小六林若蘅张文婷沈宏伟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蛋白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
p53对STK11的转录调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致病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为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11).STK11可以激活AMPK,p53等多条信号通路.文中在克隆了STK11的基本启动子区域基础上,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区域内可能存在p53结合位点和Sp1结合位点.EMSA结果证实了信息学分析的预测.Sp1结合位点核心碱基定点突变后,其PGL3重组突变体质粒萤光素酶活性下降1.9倍;p53结合位点核心碱基的定点突变后,PGL3重组突变体质粒萤光素酶活性下降14.6倍,均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内源表达STK11的L02细胞株,瞬时转染pcDNA3.1-myc-his-B(-)-p53,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p53过表达可以上调STK11的表达,因此p53对STK11的表达有正反馈调节放大作用.
姚茂金王永俊沈宏伟汤建光王向平周世权宁文锋汪斐施小六
关键词:STK11P53转录调控
散发性黑斑息肉综合征合并肠梗阻
2010年
患者女,21岁,湖南常德津市人.患者自述约在7岁时出现皮肤色斑,呈黑褐色,直径0.5 mm~3 mm,最先出现于唇黏膜,而后逐渐在手指及脚趾上出现,未予重视.患者在14岁时出现间歇性便秘症状,约每周排便1次,且偶有间歇性腹痛,位于脐周,呈阵发性隐痛,能忍受,可自行缓解,自觉腹痛与排便无关.16岁时,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性息肉,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湘雅二医院住院诊治.入院后行全消化道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其胃内可见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息肉,小的直径约为0.3 cm,大的直径3 cm~4 cm,多呈圆形,部分有分叶,表面充血肿胀;十二指肠内可见多发性小息肉,直径约0.3 cm~0.6 cm空肠上段可见一直径约2.5 cm的圆形亚蒂息肉,表面充血;回肠末端可见直径在0.3 cm~0.5 cm的多发性、圆形、亚蒂的息肉样病变;而结肠内因其内容物较多,黏膜显示欠清.
陈琼琼李陈婕王迎伟王向平沈宏伟王永俊刘德良李代强施小六
关键词:黑斑息肉综合征结肠多发性息肉肠梗阻间歇性腹痛胶囊内镜检查息肉样病变
脂质体转染bFGF-mRNA的AS-ODN对人良性前列腺增生基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的bFGF-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良性前列腺增生基质细胞的影响。 方法以脂质体为载体将人工合成的bFGF-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入体外培养的原代人BPH基质细胞中;用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前列腺基质细胞进行鉴定;以MTT法检测前列腺基质细胞的增殖情况;以RT-PCR检测前列腺基质细胞中bFGF-mRNA的表达。 结果 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鉴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阳性结果显示所培养的细胞为以平滑肌及成纤维细胞为主的前列腺基质细胞。MTT法显示脂质体介导的bFGF-mRNA的AS-ODN可明显抑制人良性前列腺基质细胞的增殖(P<0.05);脂质体转染的AS-ODN最佳有效浓度为0.8μM;转染24小时后抑制效果最明显,而空白组,反义组,正义组,脂质体组及脂质体转染正义寡核苷酸组的细胞增殖未受抑制。单纯AS-ODN即使浓度达到8μM也无抑制作用。RT-PCR显示脂质体介导的0.8μM bFGF-mRNA的AS-ODN转染前列腺基质细胞后24h基质细胞中的bFGF-mRNA的扩增条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P <0.05)。 结论 脂质体转染bFGF-mRNA的AS-ODN对人BPH基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利用反义技术抑制重要细胞因子的作用是BPH基因治疗的合理策略之一。
易路杨罗艳沈宏伟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基质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反义寡核苷酸转染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抑瘤功能研究
2007年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以唇、颊黏膜、指(趾)黑色囊性斑、多发性胃肠息肉以及肿瘤易患性增加为特征。其疾病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Ⅱ/LKBⅠ)基因于1998年被克隆,基因所编码的STKⅡ/LKBⅠ蛋白在细胞内广泛表达,行使多种重要复杂的生理功能,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我们拟构建STKⅡ/LKBⅠ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STKⅡ/LKBⅠ表达阴性的官颈癌HeLa细胞中,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单克隆,对其抑瘤功能进行初步研究。
姚茂金沈宏伟王永俊汪斐易鑫王向平汤建光施小六
关键词: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苏氨酸蛋白激酶丝氨酸抑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HELA细胞
FTO通过调控pri-miR-139的m^(6)A修饰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转移
2025年
目的:低风险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检出增加与过度诊断和治疗有关。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导致的微RNA(microRNAs,miRNA)失调在肿瘤转移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6)A靶向miRNAs在PTC中的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m^(6)A-miR-139-5p在PTC中的表达调控机制,明确其与PTC转移的关联,并评估其作为PTC转移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为PTC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GSE130512队列筛选与PTC转移相关的候选靶向m^(6)A-miRNA分子。收集13例PTC转移患者和18例非转移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测m^(6)A-miR-139-5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转移的相关性。通过实验探究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对pri-miR-139甲基化水平及加工过程的影响,明确其对miR-139-5p表达的调控作用。在TPC-1细胞中,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检测miR-139-5p过表达对FTO过表达介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侵袭实验验证miR-139-5p对PTC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并探究其是否通过靶向ZEB1/E-钙黏蛋白轴发挥功能。结果:通过比较TCGA和GSE130512队列,发现血清循环m^(6)A-miR-139-5p可作为检测PTC转移的生物指标。对13例转移和18例非转移临床标本的检测表明,FTO通过降低其甲基化水平抑制pri-miR-139的加工,导致miR-139-5p在PTC中表达失调(P<0.05)。在TPC-1细胞中,MTT实验显示miR-139-5p过表达可部分逆转FTO过表达介导的细胞增殖(P<0.05)。此外,miR-139-5p通过靶向ZEB1/E-钙黏蛋白轴抑制PTC细胞的侵袭能力,而FTO过表达可部分削弱这种抑制效应。结论:血清循环miR-139-5p可作为评估PTC转移的潜在标志物,FTO通过调控pri-miR-139的m^(6)A修饰影响miR-139-5的表达及功能,但其临床价值需进一步验证。
李家乐周平杜鹃沈宏伟赵永锋于姗姗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
机械刺激通过初级纤毛调控软骨细胞凋亡与基质代谢延缓膝骨关节炎的机制
2025年
目的: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病理变化为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退化。机械刺激可以延缓软骨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但其分子机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初级纤毛(primary cilia,PC)在介导机械刺激影响OA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构建鞭毛内转运体88(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88,IFT88)条件性敲除的IFT88flox/flox小鼠(即初级纤毛缺失小鼠),并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通过外科手术(前交叉韧带横切术联合内侧半月板失稳术)建立OA模型,进行跑台运动干预,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OA进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评估凋亡水平,转棒测试评估下肢功能。体外实验:提取小鼠关节软骨原代细胞,使用慢病毒转染技术降低IFT88基因表达,构建初级纤毛缺失细胞模型;使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炎症环境,通过细胞拉力器施加循环拉伸应变(cyclic tensile strain,CTS)模拟机械负荷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I型胶原α1链(type II collagenα1 chain,COL2A1)、初级纤毛、IFT88和半胱天冬酶12(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2,caspase-1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OL2A1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程度。结果:体内实验显示:野生型OA小鼠经跑台运动后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steoarthritis Research Society International,OARSI)评分和凋亡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且平衡能力改善;而IFT88敲除的OA小鼠未表现出显著变化。体外实验发现:CTS可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细胞凋亡;但在初级纤毛表达受抑制的细胞中,上述保护作用消失。结论:机械刺激通过初级纤毛�
凌慧贤武沙雒紫寓孙雨嫣沈宏伟周海琪付媛媛王雯Thai Namanh Ngo孔瑛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软骨机械刺激
Caspase-3与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7
2004年
背景和目的: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异常增生和凋亡不足的结果。以往研究认为凋亡的发生与Caspase-3和Bcl-2蛋白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率(53.8%,28/52)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90.0%,9/10),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没有明显的联系;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Bcl-2蛋白表达率(51.9%,27/5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20.0%,2/10),且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在正常膀胱粘膜中Caspase-3与Bcl-2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659,P<0.01)。结论:Caspase-3蛋白的高表达与Bcl-2蛋白的低表达在膀胱癌的发生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沈宏伟易路汪小明姚茂金邓军卫方建珍李敏能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CASPASE-3BCL-2免疫组织化学
12例结直肠癌组织LOH12CR1编码区的突变筛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查癌及癌旁组织中LOH12CR1基因的编码区突变情况。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术中所取的12例癌及癌旁组织,通过逆转录PCR的方法,扩增LOH12CR1的编码区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LOH12CR1的编码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筛查突变。结果:所检测的12例标本中未发现异常。结论:在所检测的12对癌及癌旁组织中,未发现LOH12CR1编码区的变异,LOH12CR1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阎卉芳王向平沈宏伟楚毅施小六
关键词:肿瘤突变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