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BAR模式用于骨科髋关节术围术期护理交接班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评估SBAR模式用于骨科髋关节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交接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髋关节手术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交接方案,观察组应用SBAR模式护理交接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1%(P<0.05)。观察组护理非常不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非常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模式用于骨科髋关节术围术期护理交接班,可显著改善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也可提高护理质量。
- 汤艳
- 关键词:SBAR髋关节骨科围术期护理护理质量
- 针刺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针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法组和联合组,各40例。针法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呃逆频率及持续时间、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呃逆频率及持续时间低于针法组(P<0.05);联合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低于针法组,呃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针法组(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针法组(P<0.05)。结论针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呃逆频率和缩短持续时间,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 雷玉婷贺小望陈丽平刘婷汤艳刘景秋
- 关键词:脑卒中顽固性呃逆膈肌起搏器针刺治疗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肠造口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肠造口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6例诊断为结直肠癌并且行肠造口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造口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分增加,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增加,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造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 余涛涛罗娇左燕玲郭玉梅汤艳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肠造口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 水垫加棉布块在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病人预防压疮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颈髓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引起颈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躯体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创伤性损伤是其常见原因,且绝大部分病人合并有高位截瘫。由于此类病人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或定期更换体位,使局部组织受压,易形成压疮。因此,尽早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黄冬莲黄六英许冬萍汤艳彭雪莲
- 关键词:压疮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水垫棉布
- 术后早期脑电双频指数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识恢复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意识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分级aSAH患者102例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48~72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后3 d内开展BIS监测,记录BIS高值、低值及均值。术后6个月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GCS评分≥13分为意识恢复,反之为意识未恢复。比较意识恢复组和未恢复组BIS高值、低值及均值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BIS的预测效能进行分析。结果102例患者随访6个月,共58例GCS评分≥13分,意识恢复率为56.9%。意识恢复组BIS高值、低值及均值均高于意识未恢复组(P<0.001)。ROC曲线显示:BIS高值、低值、均值及联合检测预测高分级aSAH患者意识恢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850、0.842、0.952,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术后早期BIS监测有助于预测高分级aSAH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情况。
- 谢玲玲汤艳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脑电双频指数
-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分级的预警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分级的预警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HA)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7月1日~2022年3月30日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分级预警护理前的40例老年HA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将2022年4月1日~2023年1月30日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分级预警护理后的40例老年HA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分级的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两组PT、TT、APTT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FIB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分级的预警护理可促进老年HA患者术后恢复,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汤艳谢玲玲游雅琴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