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我国“选民代表权”之演变
- 2012年
- 自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选举开始,我国"选民代表权"经过了多次变更。中华苏维埃政权时期,无产阶级享有着高于其他阶级的选民代表权;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现了按照人口划分选区,不分阶级的同票同权;建国后,城乡"选民代表权"再次出现差异,乡村选民产生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选民;直到20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选举法的修正案,才真正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同票同权。
- 殷文超王建华
- 公务员个体行为与政府公信力关系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公务员个体行为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构建。塑造公务员个体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身份认同、道德建设、终身学习等方式达到公务员个体塑造目的,实现公务员政治人、社会人、自然人三种身份的有机结合,打牢政府公信力承建之基石。
- 殷文超
- 关键词:公务员政府公信力
- 中西政党入宪的比较分析——基于宪法文本的考察
- 2012年
- 政党作为当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存在与运行深刻影响着一国的政治效能。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理应对政党加以规范。这不仅是宪政发展的要求,更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西方政党入宪历经几个世纪的漫漫长路,与之相比,中国的政党入宪却疾风劲雨似的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完成",独具特色。中西政党入宪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间隔上,更体现在宪法文本之中。考察中西宪法文本中有关"政党条款"的差异,可以理清制度建构的一般规律。
- 殷文超
- 关键词:政党宪法
- 我国“选民代表权”之演变
- 2012年
- 自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选举开始,我国"选民代表权"经过了多次变更。中华苏维埃政权时期,无产阶级享有着高于其他阶级的选民代表权;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现了按照人口划分选区,不分阶级的同票同权;新中国成立后,城乡"选民代表权"出现差异,乡村选民产生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选民;直到20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选举法的修正案,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同票同权。
- 殷文超王建华
- 中华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研究综述
- 2012年
- 选举作为重要的政治现象,在几千年的人类政治文明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较早践行真正民主选举的政治力量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局部执政的选举实践。当前学界对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实践和选举运动的研究已取得些许成果,然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忽略的视角却有很多。研读此时期的相关历史文献,对苏维埃政权时期的选举运动进行深入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选举制度的源泉与建构路径。
- 殷文超
- 革命视域下的苏维埃选举运动 ——以兴国县为例
- 选举及选举制度的演进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政治生活。依据选举制度组成要素的差异,可以对选举制度做出不同划分。革命视域下的选举制度是产生于革命战争环境中或处于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选举制度之统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三次选...
- 殷文超
- 关键词:选举动员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