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晓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2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结核
  • 9篇分枝杆菌
  • 9篇杆菌
  • 7篇耐药
  • 7篇结核分枝杆菌
  • 6篇结核病
  • 5篇基因型分型
  • 4篇菌株
  • 3篇耐药结核
  • 3篇耐药结核病
  • 3篇肺结核
  • 2篇点突变
  • 2篇突变
  • 2篇位点
  • 2篇位点突变
  • 2篇细菌
  • 2篇临床菌株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EMBB基因

机构

  • 16篇上海市疾病预...
  • 9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6篇梅建
  • 16篇桂晓红
  • 12篇沈鑫
  • 9篇高谦
  • 7篇沈国妙
  • 6篇沈梅
  • 4篇武洁
  • 4篇薛桢
  • 3篇李霞
  • 2篇夏珍
  • 2篇王奕峰
  • 2篇王莉莉
  • 2篇孙斌
  • 2篇查佳
  • 2篇李静
  • 1篇潘启超
  • 1篇庄宇
  • 1篇张祖荣
  • 1篇陈勇
  • 1篇董秀英

传媒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2005年中...
  • 1篇2004年中...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1999—2006年新登记老年肺结核患者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描述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死亡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上海市1999—2006年期间新登记并确诊的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肺结核病患者共14 589例,其中≥60周岁的老年患者共5068例(34.7%),<60岁的非老年患者共9521例(65.3%)。研究描述了两组患者人口学、临床特征、细菌学、死亡情况等方面的特征,并以logistic回归逐步前进法鉴别老年患者中可能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中男性4167例,占82.2%,非老年患者中男性6699例,占70.4%(χ2=244.8,P<0.01)、老年复发患者1447例,占28.6%;非老年患者1240例,占13.0%(χ2=536.3,P<0.01);老年有合并症患者1472例,占29.0%,非老年患者1172例,占12.3%(χ2=624.2,P<0.01);老年涂阳患者4313例,占85.1%,非老年患者7625例,占80.0%(χ2=31.6,P<0.0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中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空洞者(1480例,占29.2%)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3120例,占32.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9,P<0.01)。老年患者病死率(668例,13.2%)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139例,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7,P<0.01)。在5068例老年组患者中,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逐步前进法分析显示,70~<80岁(OR=1.89,95%CI=1.54~3.32,P<0.01)、80岁及以上(OR=3.71,95%CI=2.91~4.74,P<0.01)、男性(OR=1.72,95%CI=1.34~2.21,P<0.01)、有合并症(OR=1.53,95%CI=1.28~1.83,P<0.01)、涂阳(OR=1.33,95%CI=1.02~1.72,P=0.03)、居住地区为郊县(OR=1.49,95%CI=1.24~1.79,P<0.01)和耐多药(OR=1.95,95%CI=1.10~3.48,P=0.02)与死亡相关。结论上海市老年肺结核患者病死率远高于非老年患者。高龄、男性、有合并症、涂阳、居住于郊县和耐多药是死亡的危险因素。
陈勇沈鑫潘启超沈梅夏珍桂晓红王莉莉庄宇梅建
关键词:死亡率
简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方法
目的北京基因型菌株是指一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特异的Spoligolyping指纹图谱的菌株。由于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并造成多次爆发流行,人们提出北京基因型菌株可能比其他菌株具有更强的致病性、传播力以及更易转...
陈婧高谦沈鑫桂晓红梅建高谦Anthony G.Tsolaki姜昕
关键词:北京基因型分子标志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
文献传递
对结核病发病原因的再思考——应用基因型分型技术研究复发及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目的:探讨结核病复发的原因(近期外源性再感染还是内源性复燃)及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原发性耐药还是获得性耐药)。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5-2005年上海市结核病耐药监测数据库中保存的资料,选择前次治疗转归...
梅建薛桢沈鑫沈国妙桂晓红沈梅高谦
关键词:结核病外源性再感染基因型分型发病原因
文献传递
耐药对肺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评价耐药对地区肺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上海地区2004年2月—9月新登记敏感及耐药肺结核病人1年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全市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新登记1 597例肺结核病病人中,805例培养阳性,其中731例经菌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纳入分析。731例病人的总耐药率为18.7%,耐多药率为6.7%。敏感组治疗成功率达到93.0%,非MDR的耐药病人治疗成功率达到85%以上,MDR组治疗成功率为71.4%。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3.996 8,P<0.01)。在68例治疗不成功的病人中,耐药病人占38.2%;而在30例治疗失败的病人中,耐药病人占60%。复治敏感病人的治疗成功率(92.0%)与初治敏感病人(93.1%)相当,但是复治耐药病人的治疗成功率远低于初治耐药病人。结论(1)上海地区肺结核病病人治疗管理效果良好;(2)耐药是肺结核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和改进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措施;(3)耐药和敏感病人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应分别评价。
沈鑫梅建沈梅桂晓红张祖荣
关键词:耐药
上海市结核分枝杆菌流行菌株DNA指纹图谱研究
梅建高谦沈鑫沈梅沈国妙查佳薛桢桂晓红李霞
一、阐明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上海的流行特点 我们对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株库中随机抽取的2000~2002年各50株耐药和敏感菌株进行Spoligotyping和MIRU基因分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由于某些抽样...
关键词:
关键词:结核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适合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基因型分型的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流行病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信息,现已被广泛应用。IS 6110 RFLP分型方法是研究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的金标准,但其技术上要求高,所需时间长。以PCR技术为基础...
张璐陈婧高谦董海燕万康林沈鑫桂晓红梅建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分辨力
文献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基因型分型法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分型法,评估该方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2000年至2002年保存的菌株,对其进行MIRU分型,并与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Spoligotyping方法对随机抽样的91株临床菌株进行基因型分型,得到20种基因型,其中81株(89%)属于北京基因型菌株,而用MIRU分型方法可将这些菌株分为46种基因型。81株北京基因型菌株可以分为39种不同的MIRU基因型。12个MIRU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表明各位点有较大的区别,其中位点26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位点16、31、40显示了中等程度的多态性。结论MIRU分型方法简单快速,其数字化结果清晰可靠,是一种有效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方法。
沈国妙查佳徐琳孙斌桂晓红王奕峰梅建高谦
关键词:分型法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基因型分型临床菌株数字表
MGIT液体培养基检测分枝杆菌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 应用荧光判读仪手工判读方法对MGIT液体培养基进行快速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评价。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上海市各区结核病定点医院初诊患者首次痰标本200份,其中痰涂片法抗酸染色阳性标本67份,阴性标本133份。分别对L—J培养基、BacT/Alert3D系统和MGIT液体培养基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效果比对。结果 200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105株分枝杆菌菌株,检出率为52.5%;MGIT液体培养基检出率为49.5%(99/200),BacT/Alert3D系统检出率为48.0%(96/200),L—J培养基检出率为45.0%(90/200)。MGIT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检出率高于L—J培养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201)。在133份抗酸染色阴性标本中,用MGIT液体培养基、BacT/Alert3D系统和L-J培养基分离培养检出率分别为24.8%(33/133)、23.3%(31/133)、18.8%(25/133)。MGIT液体培养基和L-J培养基分离培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209)。MGIT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阳性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1d;BacT/Alert3D系统分离培养阳性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5d;L—J培养基分离培养阳性报告时间中位数为22d。MGIT液体培养基阳性报告时间短于BacT/Alert3D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4,P〈0.01);MGIT液体培养基阳性报告时间短于L—J培养基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83,P〈0.01)。结论 MGIT液体培养基能快速检测分枝杆菌,检出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且不需要昂贵仪器,成本低,适合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李静桂晓红孙丕武洁王莉莉梅建
关键词:细菌学技术培养基
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306位点突变与耐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embB基因突变,特别是其306位点(embB306)的点突变一直被认为是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的重要原因。但是,Hazbon等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020株菌株进行分析后认为,embB306突变不直接引起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性,而是容易产生对任何药物的耐药性。Plinke等报道,embB306位点突变只发生在乙胺丁醇耐药菌株中,从而说明该位点突变与乙胺丁醇耐药有关。可见embB306位点突变与乙胺丁醇耐药的关系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沈鑫沈国妙武洁桂晓红李霞梅建Kathryn DeRiemer高谦
关键词:EMBB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位点突变乙胺丁醇耐药菌株
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被引量:110
2006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耐药在产生耐药结核病中的作用。方法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保存的1996年至2004年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比例;并对16例复发耐药患者前后发病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比较分析。结果在保存的初治患者的81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707株,耐药率为8.7%;复治患者的菌株610株,耐药菌株150株,耐药率为24.6%。初治和复治患者中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以初治患者耐药代表原发性耐药,复治患者耐药代表获得性耐药,其原发性耐药占总耐药菌株的82.5%。在16例复发耐药患者中,13例患者在两次发病时分离的菌株基因型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重新感染了耐药菌株所致,属于原发性耐药。结论原发性耐药是目前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该结果提示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是减少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关键。
梅建薛桢沈鑫沈国妙桂晓红沈梅高谦
关键词:结核抗多种药物性基因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