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爱峥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土壤
  • 3篇滴灌
  • 3篇增产
  • 3篇坡耕地
  • 3篇温室
  • 3篇耕地
  • 3篇灌区
  • 3篇黑土
  • 3篇番茄
  • 2篇蓄水
  • 2篇蓄水保土
  • 2篇盐分
  • 2篇盐碱
  • 2篇盐碱地
  • 2篇沼液
  • 2篇水保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水土保持措施
  • 2篇土壤侵蚀

机构

  • 15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杨爱峥
  • 5篇张平安
  • 5篇齐智娟
  • 3篇张忠学
  • 2篇冯浩
  • 2篇付强
  • 2篇周立峰
  • 2篇张体彬
  • 2篇周延
  • 1篇魏永霞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7
  • 2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套灌区不同覆膜方式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研究被引量:23
2017年
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和引黄水量的减少,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和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保持农田水土环境的良性发展,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曙光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覆膜方式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试验设置全膜覆盖(PQ)和半膜覆盖(PB)2个处理,采用5TE土壤水盐监测探头测定剖面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过程中剖面土壤盐分发生再分布,滴头下方30cm附近形成主要脱盐区,盐分逐渐向湿润区外缘积聚。半膜覆盖处理土壤盐分在膜间表层聚集,全膜覆盖处理保水抑蒸效果明显,起到了较好的压盐效果。表层土壤电导率值具有距滴头水平位移50cm>20cm>0cm的特点,膜间电导率值波动较大。不同水平位置处土壤电导率曲线变化规律相同,随土层深度增加振幅变小。全生育期内0—70cm深度土层不同覆盖方式均起到了一定的脱盐效果,半膜覆盖2个生长季内盐分变化(SA)分别为4.71mg/hm^2和9.24mg/hm^2,全膜覆盖处理SA分别为12.22mg/hm^2和21.55mg/hm^2。全膜覆盖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弱盐分随水向上运动趋势,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淡盐环境。可为河套灌区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田间水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齐智娟冯浩张体彬杨爱峥周立峰
关键词: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盐碱地河套灌区
应用系统动力学对寒地灌区水循环过程仿真与高效灌溉调控
2025年
寒区特有的冻融水循环增加了农业灌溉管理的复杂性,揭示这一过程并制定科学灌溉策略对于实现高效、可持续灌溉至关重要。研究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稳产节水提效协同的寒地灌区灌溉用水调控模型,通过SD模型细化寒区稻田融化期和水稻生育期水循环过程,建立融化期与生育期的水力连接关系,为精准灌排提供理论依据。模型在SD框架下耦合环境环策综合气候(EPIC)模型和冠层光能利用率(RUE)模型,采用NSGA-Ⅲ多目标优化方法,以最大化产量和冠层光能利用率为优化目标,动态调配水资源。在黑龙江省的长岗灌区实地应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模拟融雪水对土壤含水量的补给作用,泡田期灌溉定额从2 250 m^(3)·hm^(-2)降至1 512 m^(3)·hm^(-2),节水32.8%;水稻生育期灌溉净定额为3 781.9 m^(3)·hm^(-2),节水21.2%,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提升冠层光能利用率13.1%。模型通过制定随气象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动态稻田灌溉配水方案,显著减少灌区用水量,保证水稻产量和冠层光能利用率,实现节水、稳产、提效。
胡坤王丽红杨爱峥杨爱峥李茉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一种考虑盐分胁迫与冻融机制的区域棉花水肥动态决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盐分胁迫与冻融机制的区域棉花水肥动态决策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多源历史数据,对多源历史数据进行集成,分析目标区域历史降雨数据划分丰平枯水文年;通过集成和划分后的数据构建耦合盐分胁迫与冻融过程的作物生...
李茉孙自强杨爱峥王小芳王一甲魏世玉董文浩
一种盐碱地旱作农业沼液包封生物炭的施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旱作农业沼液包封生物炭的施肥方法,采用热解法将玉米秸秆制备成生物炭。沼液由猪粪和秸秆的发酵而成,经过滤得到沼液,将沼液淋入生物炭颗粒中搅拌至糊状,然后进行风干处理,待其质量恒定,再压成颗粒。所制得沼...
杨爱峥杜宇航李茉王秋菊李全峰张平安秦士凯
黑土坡耕地几种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水土流失是制约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保护性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对北方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田间试验对几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土壤储水量、水分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了几种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功效。结果表明:横坡免耕、横坡种植、深松区田、垄向区田、深松、免耕储水量分别为常规耕作的112.6%,110.8%,107.0%,104.9%,103.8%,102.5%。横坡耕作和垄向区田能够有效减少坡面径流和土壤侵蚀,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的土壤水分环境。
齐智娟张忠学杨爱峥
关键词:水土流失深松黑土
一种温室番茄增产提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番茄增产提质的方法,将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分离,沼渣作为底肥施用,沼液作为后续追肥。在番茄定植前,整地时每亩先施入沼渣8‑10m<Sup>3</Sup>,深翻入土;本发明采用沼渣作为底肥覆盖秸秆的方...
李茉张平安罗舒元杨爱峥周延
一种秸秆还田配施生物质肥改良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配施生物质肥改良土壤的方法,包括:翻土前对温室内的土壤进行充分灌水并晾干数日,旋耕机对大棚内黑土进行深翻,翻土深度25‑30cm,采用人工手动插秧,每穴1苗,同时根据前期温室土壤肥力施加适量的化肥...
李茉张平安孙振一付强杨爱峥
黑龙江省西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
黑龙江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是近年来,严重的水土流失、春旱频发和耕层渍涝已经成为该区域农业生产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不仅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危害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采用综合治理技术模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
杨爱峥
关键词: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暗管垄向区田土壤侵蚀
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的蓄水保土及增产效应被引量:13
2011年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春旱和耕层渍涝并存的问题,采取了垄向区田与鼠道、暗管和明沟4种措施并将其有机集成形成了4个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于2009和2010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技术模式对大豆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技术模式均有不同程度的蓄水保土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其中鼠洞+暗管+明沟+垄向区田措施效果最为明显,与常规耕作相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7.3%和23.9%,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1.3mm和456t/(km2.a)。
杨爱峥魏永霞张忠学张宝丽齐智娟
关键词:土壤鼠道暗管垄向区田土壤侵蚀
一种提高设施番茄生长性能及土壤改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设施番茄生长及土壤改良的方法,在番茄定植前,提前20天对土壤进行翻耕,同时按照生物炭2.25t/ha+秸秆颗粒3.94t/ha的标准将其埋入土壤20cm深度下。沼液伴随着生物炭和秸秆颗粒布置作为基肥提...
李茉张平安胡坤杨爱峥沙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